︿

鄭閔聲觀點:洪秀柱能不能理解台灣民眾的憂慮?

鄭閔聲 2016年11月05日 07:10:00
洪秀柱沒有藉這次「洪習會」的機會,要求習近平基於「相互尊重包容、以智慧解決難題」立場適度回應,讓這場洪習會像是單方面自我檢討,格外令人感到惋惜。(攝影:楊毅)

洪秀柱沒有藉這次「洪習會」的機會,要求習近平基於「相互尊重包容、以智慧解決難題」立場適度回應,讓這場洪習會像是單方面自我檢討,格外令人感到惋惜。(攝影:楊毅)

眾所矚目的「洪習會」,11月1日於北京登場,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致詞時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說:「我們能理解,也感受到習總書記對於目前兩岸關係情勢的憂慮,但是我們相信,只要兩岸人民有同理心,在相互尊重與包容的態度下,絕對有智慧解決兩岸的難題,找尋一條正確的道路…」

 

洪秀柱這段深富同理心的談話,並非天外飛來一筆,而是順著國民黨矢志為兩岸關係帶來「正能量」,堅定維護兩岸政治和平與人民福祉的的脈絡而來。但這位來自台灣的「小辣椒」,敢當面對著全中國最有權力的人,表示理解對方憂慮,彷彿自己能解決所有問題,讓人不得不讚嘆她的豪氣。

 

習近平本人在隨後的閉門會議上,則明確表示:「13億中國人民絕不答應台獨,共產黨如果不處理台獨,就會被中國人民會推翻。」既然承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等同於認定兩岸是一個國家或兩個國家;面臨被推翻的壓力的中共,對這件事的立場就不可能有絲毫模糊鬆動。

 

假使習近平真有所「憂慮」,根據他在會談中的發言,這些憂慮也不是源於他本人意識型態,而是來自全中國13億人民的共同意志。令人好奇的,反倒是善解人意的洪秀柱,出於什麼樣的立場,理解感受習近平的憂慮?

 

我們不能期待以在野黨主席身分參與「洪習會」的洪秀柱,比照習近平的國家領導人規格,傳達2300萬台灣人民的共同意志;依國民黨過去的論述基礎及選民結構,將洪秀柱視為國內「反對台獨民意」的代表,或許是較合理的定位。

 

反對台獨的選民當中,或許有人只是害怕中共武力侵台,但一定有更多人是因為認同中華民國的建國價值,並珍視台灣與傳統中華文化的連結,不樂見兩岸關係因政治歧異或台灣追求獨立而撕裂,甚至衝突。

 

然而,各機構過去的民調研究也顯示,反對台獨選民當中傾向維持現狀者,比例仍遠高於期望兩岸儘速實現統一的選民。這些反對台獨,卻又拒絕統一的選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曾有一位出身傳統藍營家庭、從事政治幕僚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我是堅決反對台獨的,但如果對岸打過來,我一定第一個入伍捍衛中華民國,因為這是我的國家,沒有人能用武力強迫我們做決定。」

 

這位堅決反對台獨的年輕人,當然擔心民進黨政府執政下,兩岸關係將持續凍結惡化;但他願意與這片土地上的其他人「求民主原則之同,存國族定位之異」。中華文化與一個中國是他所信仰的意識型態,但他更不願放棄現有的生活方式。

 

國家認同,是台灣內部最分歧的一項議題,但無論站在統獨光譜的哪一個位置上,維持兩岸和平,一直是2300萬人民的最大公約數;或許正因如此,洪秀柱代表反對台獨民意坐上談判桌時,用了許多力氣,闡述國民黨對創造及維持兩岸和平的貢獻與努力。

 

然而,除了追求和平的外在狀態之外,洪秀柱顯然忽略了,民主與自由,不但是不分統獨立場的絕大多數台灣人,願意付出一切努力維護的內在價值;近年來兩岸頻繁交流,雙方的心理狀態卻始終無法有效拉近,如中共所期盼的「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大癥結就在於,即使是認同兩岸同屬一家的台灣民眾,也不信任中共已具備足夠的民主素養。

 

正因如此,理解感受習近平憂慮的洪秀柱,沒有藉機從台灣反台獨民意的角度出發,並要求習近平基於「相互尊重包容、以智慧解決難題」立場化解歧異,讓這場洪習會像是單方面自我檢討,缺乏同等高度的具體建議,格外令人感到惋惜。

 

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最高領導人,或許拉抬了洪秀柱的政治份量,也為她在明年黨魁改選後繼續坐穩藍軍共主,增添幾分籌碼;但這場洪習會,對於改善兩岸關係與安撫反台獨選民憂慮,都註定難有實質建樹。

 

※作者為本報記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關鍵字: 洪秀柱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