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著瞧》的寇延丁

劉璐娜 2019年08月19日 00:00:00
寇延丁再度來到台灣,用三年的時光,走著和瞧著和經驗台灣的民主和自由,這三年的學習之旅和修復之道也啟發她更多貼近每個生活行動者。(圖片摘自寇延丁臉書)

寇延丁再度來到台灣,用三年的時光,走著和瞧著和經驗台灣的民主和自由,這三年的學習之旅和修復之道也啟發她更多貼近每個生活行動者。(圖片摘自寇延丁臉書)

寇姐(寇延丁,大家可能稱她扣子、寇姐)交友廣闊,在台灣從事社運的朋友不在少數,被吩咐寫序,可能因為我在NGO工作,也可能因為我曾就部份內容跟寇姐叨絮。

 

需要先釐清的是個人的經驗及觀點難以代表台灣的社會運動者,且沒有一個社運或抗爭經驗可被複製。上街陳情抗議的次數、抗爭強度,相較於長期投入的朋友都是小巫見大巫。受限於自己及組織的侷限,會偏重較熟悉的議題發聲、參與或協力。

 

從閱讀《走著瞧》初稿到出版前的版本,時隔近一年多,我的心境也有不少變化。寇姐在書中反省竹塹事件的失敗,一開始,我覺得寇姐筆下對台灣社運工作者的批判太過嚴苛、不夠同理。我急著幫許多身心俱疲的社運和NGO工作夥伴抱不平。他們的處境,大抵是事雜且多、錢少人少,但戰場不斷、而敵人也不停進化和變形等等。考量能力和資源有限,社運組織的確必須把力氣專注在某些項目上,雖說多數的工作者個人的關懷既深且廣,但通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嚴格說來,台灣的議題圈和資源長期集中在台北,也不免帶有都會視角和附著於綿密的人際網絡。社會運動的形式雖也在改變,不只是議題,工具和形式也同步變異。但若缺少在地網絡或夥伴同行,訴求和運動失敗的機率是相對高的。也因此,不少台北的倡議和社運團體也逐漸往外串聯;然而,位置和議題邊緣的團體卻難以往中心串接或延伸。除非是遇到在議題上專業且投入的台北夥伴及團體支撐,否則難以見諸輿論和獲得社群的關注。面對這樣的不對等和落差是否有解方? 我汗顏且目前也無解。只能老老實實地把來自台灣各地的年輕人和組織串起來,給予支持和同行,我還是樂觀的。

 

書中寇姐語重心長、筆觸重且沉,是來自高度理想主義和富有人道關懷的她,對台灣的民主和自由寄予厚望。她這樣說道“這本書是一個對台灣社運的冒犯之作。冒犯的,是那些負有更多責任的人。責任面前,人,生而不平等。社運組織生而不平等,應該為社會公正擔負更多責任。”每回讀到這邊,我心頭一顫,社運所促發的公民社會的生命力、以及串接起人與人之間連帶的情感和社會連結,不就是台灣還能持續走到今日並維繫台灣存有的關鍵之一嗎? 在挫折時,寇姐這樣鼓舞我們,綜觀歷史,社會、國家的進步向來都不是靠那80%的人,多數時候是那不到20%的人,由於他們堅持和參與促成了改革和改變。

 

「今日之後

 

你又如何想到

 

這顆心已白髮蒼蒼

 

再相逢時

 

你又如何識得

 

我的笑已滿面風霜」

 

這是寇姐在書中分享她年少時寫下的文字,讓現在的我感同身受。寇姐用素樸可親的方式串起人也修復自己。運動、勞動、行動、走動,串起人和可實踐之道,寇姐靠紮實的力行,而不是打嘴砲或打雞血,更重要的是她對愛的信念和實踐。寇姐不只走著也瞧著,台灣的貼地之行,在理想之餘,切身且接近每一個獨特的台灣人和社群。她以真切的笑容迎接我們、輕聲細語傳達堅毅有力的訊息,感受到的不是壓迫或規訓,而是另一種再生的養分和支撐。在生命脆弱和困頓之時,有人溫柔提醒和拉妳一把,好好修復和照顧自己身心是重要的,無須羞愧。享受親自活著的時刻。寇姐以生命之作,承接每一個脆弱且猶疑的靈魂。

 

不做恐懼和仇恨的囚徒,是我閱讀了寇姐的《走著瞧》、《親自活著》、《敵人是怎樣煉成的》、《可操作的民主》等書的學習。她示範也分享了從己身到公共參與之間的轉折。但還有一個重點是,她期許社運工作者更要把自己的身心靈照顧好。寇姐不只走著也瞧著,台灣的貼地氣(down-to-earth )之行,在理想之餘,切身且接近給一個獨特的台灣人和社群。

 

寇姐是熱愛中國的,她不是只要自己好,她也以行動投入和引導中國人民也能享有尊嚴的生活和快意的生命。因起初走訪台灣、香港,而歷經牢獄之災後,寇姐再度來到台灣,用三年的時光,走著和瞧著和經驗台灣的民主和自由,這三年的學習之旅和修復之道也啟發她更多貼近每個生活行動者。中國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依託和摯愛,因此一個好的中國,朝向自由民主、有社會正義的良善國家前進,也是她希望用個人微小的力量是一步一步促成的,是她在台灣的三年耕讀行走和自我修復之後,希望回去持續耕讀和實踐回歸到人本的念之所在。

 

最後,我自己也不自量力卻也相當慎重地希望寄語中國友人、甚至是中國政府--- 請珍惜和善待每一位努力促成中國走向一個更美好更友善的國家的人。祝福寇姐、祝福您們!

 

※作者為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 社會培力中心主任,本文為《走著瞧》新書推薦序。

 

關鍵字: 走著瞧 寇延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