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台灣日」不及「中華之夜」華麗 應該的

李濠仲 2019年09月14日 07:00:00
畢竟台灣除了必須屢屢透過軟性的國際宣傳,以茲證明「自我存在」,又有什麼好需要花那麼大、那麼多力氣去對外粉飾的。(攝影:李濠仲)

畢竟台灣除了必須屢屢透過軟性的國際宣傳,以茲證明「自我存在」,又有什麼好需要花那麼大、那麼多力氣去對外粉飾的。(攝影:李濠仲)

第15屆紐約大都會台灣日,因為大都會花旗球場外野主看板播放了一支約莫一分半鐘,由總統蔡英文現身宣傳台灣的廣告,引起不少討論。大聯盟在商言商,出租廣告看版本來就是收入來源之一,站在廣告主立場,當然也是看中它現場觀眾數萬,以及附加而來轉播收視率高、觀眾層面廣等推銷效果,並且藉由世界舞台等級的大聯盟球場露出,回溯打動既有的收視對象,期盼產生外溢作用。

 

就像日本《讀賣新聞》當年在松井秀喜如日中天之際,便曾花費近一億元台幣,買了六個月的洋基球場左外野看板,只為讓大家看到「讀賣新聞」四個字。原因正是松井的球迷一路跟著這位大明星,大舉從日本轉移到美國,日本NHK遇到洋基隊比賽,每場都會實況轉播,很多日本人因為鎖定松井於是撇見「讀賣新聞」,加上左外野就是松井防守的陣地,其後方廣告更是效果倍增。另外,台灣建大輪胎(KENDA)和「臺灣證券交易所」,也都有過同樣的大聯盟廣告經驗。

 

至於商業行為之外,藉由大聯盟球場推銷國家形象也非台灣專利。在大都會台灣日登場前一個月,已有「紐約大都會中華之夜」先行一步。它被視為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的年度焦點活動,今年以重慶為題傳銷中式的文化娛樂。其規模、陣仗,前前後後,確實不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名。

 

問題就在這「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為什麼還需要投入數倍於他人的心力,向外國人推銷自己?不僅大都會中華之夜如此,今年初的紐約時代廣場跨年夜,中國參涉其間,載歌載舞的活動也所費不貲,說是要「讓世界不僅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也一同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科技進步發展成就。」這已是中國官方近十年來,在紐約都會核心大舉放送「中國元素」的例行公事之一。

 

假若我們親臨鑑賞中國近來在美國社會,為「扭轉」國家形象所投注心力的廣度和力道,無論是美容式的軟性宣傳,還是攻擊性的文字攻掠,對照過去任何一個正常國家的蛻變發展,其實反而顯現當中存在一股高度焦慮,好像一旦沒有這些鋪天蓋地的聲量表現,就會掩蓋不住自己最不想讓別人看到,乃至指指點點的那一面。

 

近二十年來,中國變化萬千,包括八億人口擺脫貧困、中產階級不斷壯大、預期壽命飆升、人均經濟大幅提高、科技領域緊追美國,世界各地有誰不知道中國的厲害。它的翻身,理當會在任何人心中呈現必然的認知,依照中國官方統計,去年甚至有200萬美國人前往中國旅遊,那麼,又何需要在旅遊宣傳之外,對外大肆鋪張黨國式的美學、文化、歷史、經濟,尤其是政治學,難道只為藉此消弭那些中國負面形象的來由,包括西藏文化的變質、維吾爾族的思想改造,對內極權、專制幾至輕蔑人權,以及對外暗黑手法的紅色滲透無聲入侵。至於近期香港反送中運動所透迸發出的焰火,又是要多少形象廣告才能得到改觀。

 

不容否認,大都會中華之夜宣傳影片裡的中國,是輕柔、和煦沒有一絲尖銳的,這是中國官方欲以建構的國家面貌之一;而其矛盾之處便又在此,官方要外人看到「不一樣了的中國」,且很厭煩外人時時刻刻去檢測「一個愈行苛政的中共」,國家機器卻又不斷深化「愛國和愛黨在中國是一致的」,於是那就如同要把「唯一一個黨的政治意識和行為手段」,硬塞到客觀存在的中國山水風土人情,然後證明彼此可謂水乳交融。「中共」和「中國」不擺在一起,其實可替「中國」創造更多實質友誼,偏偏,這恐怕又是中共最畏懼的,因為唯有持續挾持「中國」,「中共」才可以也一起享有那些光它本身並得不到的東西。

 

儘管大都會台灣日首次有元首級人物現身宣傳影片,華麗程度當然還是不及大都會中華之夜。但畢竟台灣除了必須屢屢透過軟性的國際宣傳,以茲證明自我存在外,又有什麼好需要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那樣,花那麼大、那麼多力氣去對外粉飾的。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