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斷交事件頻傳 真的是小英不夠力嗎

李宜展 2019年09月19日 00:00:00
邦交國數目的減少其實並不全然代表著政府在外交推動上的失敗,而是中國因素對於地緣政治所帶來的變動與不穩定。(湯森路透)

邦交國數目的減少其實並不全然代表著政府在外交推動上的失敗,而是中國因素對於地緣政治所帶來的變動與不穩定。(湯森路透)

蔡英文政府任內一共斷了6個邦交國,也許外界會認為是因為民進黨執政又或者是我們在外交上做得不好才會導致斷交,但事情真的有那麼單純嗎?2019年已經不比2016年蔡英文甫上台的時候,目前中美貿易戰加劇、地緣政治情勢變動、中國假消息與銳實力滲入全球進行反民主活動,這些事件造成國際體系結構中的權力變動,也是因為這樣的改變,使得斷交的事件不再限於政府外交不夠力,而必須將視野拉高以國際體系結構的觀點下手,才能了解全貌。

 

2019年6月開始,索羅門群島政府即釋放出要在100天內決定是否與台灣斷交的消息,總理蘇嘉瓦瑞認為台灣在政治與經濟上是不可靠的夥伴,比起台灣,他認為跟中國建交會為索國帶來更優質的國家利益。雖然在今年(2019)8月索羅門群島外交部長馬內利率團來台訪問,蔡英文總統更是在Twitter上大舉歡迎索國代表團來到台灣。而索羅門群島國內有8成民眾不希望與台灣斷交,但就在16日索羅門群島即宣布與台灣斷交,使國人錯愕。

 

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當中,前一天關係還很好的兩國,接著過幾個月突然宣布斷交是很常見的事情。在任何的國家進行斷交前必定有跡可循,例如今年6月與8月索羅門群島分別派兩位與三位部長級的官員會面中國外交部負責每周與大洋洲事務的副部長鄭澤光,表面上詢問木材的價格,實則探討雙邊是否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這是中國的將勢力深入南太平洋島國的第一步。然而,看到這邊也許會疑惑,以往對於南太平洋島國投資最大的是澳洲,為何這次會根本不理澳洲總理與美國的呼籲,執意與中國建交呢?

 

第一、當長期合作的國家牴觸了彼此最根本的國家利益與重要價值之後,雙方衝突會一觸即發,而受到傷害的一方則會另尋出路。今年8月13-16日在吐瓦魯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中,澳洲與南太平洋島國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產生嚴重的分歧,對於吐瓦魯等太平洋島國來說,只要海水再多上升一點,他們就有可能被淹沒,基於此重要生存價值,希望澳洲可與他們在此議題上達成共識,不料澳洲總理Morrison卻在此項議題上支持燃煤政策,並且他個人在此項議題上的傲慢與欠佳的態度使得南太平洋島國對其產生不好印象,也許這是他們拋棄澳洲另尋出路的原因。以國際關係分析層次(level of analysis)中的個人層次(individual level)來看的話,即為澳洲總理本身的領導風格與對外談判時的態度造成了南太平洋島國的支持轉向,使索羅門群島決定與中國建交。

 

第二,同樣與個人層次有關,索國總理蘇嘉瓦瑞先前做了不少希望與中國進一步深化關係的舉動,甚至為了建交,直接使國會休會,因為他擔心目前在國會的親中派的議員數目無法使得建交案順利通過,故在休會期間,召開執政團隊的黨團會議,以此為正當性的來源與基礎,通過與中國的建交案。另有一說是因為中國會資助蘇嘉瓦瑞的家族企業或者金援當地的議員使他們承諾在當選之後推動與中國建交。

 

最後,中國如此積極的拉攏南太平洋島國,除了有其缺乏的天然資源之外,其中更有6國(現為5國)與台灣有正式邦交關係,除了可達分化的效果,也可在聯合國大會當中爭取到這些小國的支持。當這些小國在國際場合支持中國,並且藉由在當地設置港口與基礎建設,將自身的政治與經濟實力投射到南太平洋地區之後,中國即可大幅增加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與話語權;特別是南太平洋地區也是川普印太政策的重要一環,故美中雙邊情勢緊張與權力結構關係可視為中國近來動作頻繁的原因。

 

我們不能否認台灣在外交上仍有需要努力的空間,但是在蔡政府上台之後,台美雙邊關係比起前幾任總統有明顯的改善,因此在外交有漸漸進步的情況之下,就要開始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導致雙邊的斷交?作者認為,由於近來美中雙邊關係緊張所造成的國際體系結構下權力的改變與南太平洋地緣政治的變動,在這樣的結構之下形塑了這些國際行為者的行為。或許我們應該擔心的並非邦交國的數目,因為邦交國數目的減少其實並不全然代表著政府在外交推動上的失敗,而是中國因素對於地緣政治所帶來的變動與不穩定。因此在這樣的結構下,台灣如何不依賴中國,並且尋找自身的外交出路,成為蔡政府在執政上與尋求連任的重要課題。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學生

關鍵字: 索羅門 蔡英文 斷交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