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斷交潮說明北京不再顧慮台灣選舉結果

雁默 2019年09月27日 00:00:00
看得懂國際局勢應該已察覺,北京不再顧慮台灣選舉結果,而是趁兩岸關係冰封時加快腳步,層層突破美國防線,而只要推進到一定程度,誰領導台灣都一樣。(資料照片)

看得懂國際局勢應該已察覺,北京不再顧慮台灣選舉結果,而是趁兩岸關係冰封時加快腳步,層層突破美國防線,而只要推進到一定程度,誰領導台灣都一樣。(資料照片)

現在的邦交國數量,相比於2000年,是對半砍。

 

一周內斷交兩國,有市長說「I don’t care」,「省下好多錢」,有人在外媒訪談中稱「邦交不見得友好」,重提「國際社會不承認的是中華民國」,暗示「剛好台獨」,有人在政論節目上說,「老共乾脆一次斷光,這樣台灣民心就無法挽回了」。至於蔡英文,還是「阿共ㄟ打壓」那一套選舉語言。至於國民黨,也還是那「斷交有助蔡英文選情」,巴望北京顧慮國民黨。

 

那麼,斷交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關於斷交潮,不但引不起民眾興趣,現在甚至連媒體都興趣缺缺,反正,浪來了就在沙灘上隨波翻滾吧,淹不死。當然,還是有將其當嚴肅課題看待的媒體或輿論,畢竟南太平洋島國可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北京這次的突破影響深遠,只是比起那些嬉皮笑臉說不care的,良言反顯嘮叨,感覺好像認真的人就輸了。

 

南太平洋島國的戰略攻防是一盤大棋,中美對抗的一個局部,棋局名稱是「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台灣是棋子,沒說話的份量,更沒決定結局的資格,即便,只要美方棋輸一著,斷手斷腳的是台灣。

 

正方反方都振振有詞,那些地圖攤開都沒人指得出來的蕞爾小國,還得花錢養,斷交好。但邦交小國雖小,卻是主權的重要象徵,也是總統與美國神明直接接觸的宮廟,沒他們不好過境,又是在聯合國願意為中華民國發聲的朋友,所以斷交不好。

 

距離「零邦交」還有多遠?媒體抓主題永遠都要抓觀眾聽得懂的,而蔡英文是虛擬國度「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這自嗨產生的「國家」,其實本來就「零邦交」。真正值得探討的是,中華民國最實質有效的外交,是經營兩岸關係,但這是外交又不算外交,是內政又不算內政,這種奇怪的現狀卻是多數民眾想維持的,也是蔡英文維持不了的。那麼關於斷交的各種說法,反正天生矛盾,也就毫不奇怪了。

 

美澳無心經營的戰略要地

 

索國與吉國都是澳洲的附庸,澳洲是美國的附庸,兩個附庸中的附庸國,一向靠澳洲的援助生存(台灣幫忙出錢),如今改投北京懷抱,為的是再正常不過的理由: 國家要發展。這不是一句「中國錢多」就能解釋的,美澳也不是窮國,兩小國人口加起來才78萬人,還小於屏東縣。美澳人均GDP都超過6萬美元,人口加起來3.5億,會養不起這78萬人嗎?

 

無心經營而已。美澳這類民主國家,選舉主要議題不可能是令選民無感甚至厭惡的「外援」,小島國對本國經貿也無關痛癢,吉里巴斯甚至將在50年後島沉,經營價值只有一個,就是它們重要的戰略位置,尤其是索羅門。

 

美國並非毫不重視南太平洋島國,相反地,去年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C)還公佈過「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接觸以及對美國的影響」,其發布的警訊是,太平洋島國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全球貿易倡議的一部份,北京有三大目標: 推進地緣戰略利益,擠壓台灣國際空間,獲取自然資源。

 

北京在美方所謂第二島鏈的佈局,可不是只著眼於台灣,而是為了成就大型經貿戰略,以及軍事戰略的一環。美澳不是沒有警覺,但對於太平洋島國的鬆動仍拿不出具體對策,或無法執行對策,這才是台灣最值得深思的部份。

 

有一就有二,在美澳聯防裡最重要的島國接連倒向北京,意味著美國的太平洋掌控能力出現大問題。第二島鏈出現漏洞,第一島鏈還尚有棘手的韓國問題,美國軍事防務或出現系統性鬆動,卻都不是即將進入選舉週期的川普在意之事。

 

對台灣的執政者而言,全方位親美的結果,不但換不到任何實質相挺,反倒像是自願跑去即將崩塌的危樓腳下,連任又如何?蔡英文應該心知肚明,這三年斷七國,不過是地動山搖的前奏。

 

斷交潮只是地動山搖的前奏

 

誠如許多觀察者所指出,台灣民眾對斷交無感,不過,那只是尚未感覺到地震而已,ECFA即將於明年到期,這才是重頭戲之一。

 

一般民眾恐怕根本不知道,ECFA無論是貨貿或服貿,其實都沒有完成簽署,目前運行的是「早收清單」,也就是先期協議的產品內容。因此,台灣遲遲不與對岸簽署正式的ECFA,期限就只到2020年。大陸一旦自然終止ECFA,包含農,漁產品在內的539項商品的免稅優惠就會取消。

 

2011年以來,ECFA先期協議已使台灣對大陸出口的貨品,減免了66.57億美元關稅,這省下來的2000多億,可以買60架F16V,高鐵不但可延伸到屏東,還可貫穿花東。ECFA真正的受惠者不是高科技業,而是傳統產業。

 

或曰,台灣的外交重點不是邦交國,而是有實質交流的非邦交國,所以邦交國數字不必太在乎。不過試問,哪一個,或哪幾個與台灣實質交流的國家能補未來10年2000億的洞?謝長廷的日本?還是謝志偉的德國?

 

況且,明年ECFA到期,對岸若不續杯,可不能再賴到「阿共ㄟ打壓」,因為是台灣自己不簽的。如果光是鳳梨滯銷,綠營選情就地動山搖,屆時就算蔡英文連任,因斷開ECFA而齊聲慘叫的諸多傳統產業,會如何倒灌龐大民怨?

 

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太平洋島國,美國尚且吝於給予實質小惠,台灣就能被美國神明眷顧嗎?都2019年了,台美還糾結於美豬,美牛問題,殷盼台美FTA要等到民國幾年?

 

美澳關係的不穩定

 

新任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索國和吉國斷開台灣後訪美,時值美澳建交百年,川普高規接待莫里森。藉著這個場合,川普再次以「不接受局部協議只接受完整協議」,「不急著在下次大選前達成中美協議」的強硬口氣,急凍中美間原本已緩和的協商態勢,莫里森則表達對美國對抗中國的讚揚。

 

看起來,這是一齣美澳聯手抗中的演出,但事實上,澳洲這幾年在中美間搖擺不定,因為澳洲雖在安全戰略上屬美國附庸,其最大貿易伙伴卻是中國大陸。況且,川普曾於2017年時羞辱當時的澳洲總理,因為美澳在歐巴馬時期簽署過難民安置協議,川普上任後怒撕協議,原因是他不願接收來自諾魯與馬努斯島的難民。

 

由此可見川普政府在第二島鏈上採取的態度,「美國優先」大於一切,而太平洋島國一出事,美澳就互踢皮球。大哥,二哥既然是這副德性,小弟們當然離心離德。而島國眼中的澳洲,10年換6任總理,長期政局不穩,這次的莫里森,則根本就是在兩強相爭下漁翁得利而獲得總理寶座的小咖。澳洲內鬥不停的政治環境,要談照顧小弟,自然是力不從心。

 

總結以上,那些談斷交嬉皮笑臉以對的,裝不在乎的,並不比「辣抬妹撿到槍」的論調更聰明,只是一廂情願地揣測「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以及「美國不會坐視台灣遭難」。看得懂國際局勢應該已察覺,北京不再顧慮台灣選舉結果,而是趁兩岸關係冰封時加快腳步,層層突破美國防線,而只要推進到一定程度,誰領導台灣都一樣。

 

蔡英文若連任,會發現第二任比第一任更窒息,因為真正的地動山搖是從台灣民眾選擇了地動山搖,才正式開始的。

 

就算韓國瑜勝選,也將發現ECFA不會因變天而自動順延,世界局勢已改變,一切要重新來過。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