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斯達克首次縮緊IPO限制 打擊中國企業「不良行為」

陳品潔 2019年09月30日 12:50:00
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那斯達克交易中心。(湯森路透)

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那斯達克交易中心。(湯森路透)

美中貿易戰緊張升級,傳出白宮考慮將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除牌之際,又有新的爆點。

 

《路透》30日獨家報導,根據監管文件、企業管理人員和投資銀行家指出,那斯達克(Nasdaq)收緊首次公開募股(IPO)限制,放慢審批速度,打擊小型中國企業上市。

 

越來越多小型中國企業透過IPO募集中國資金而非美國資金,這些公司在美上市後,股票多數並未市場上流通,而是掌握在少數內部人士手中。由於低市場流通性,使大型投資公司興致索然,與那斯達克的原則相悖。

 

報導分析,小型中國企業之所以要在美IPO上市,是其允許創辦人、投資者獲得在中國資本管制下無法輕易取得的美元,並利用在那斯達克上市的地位,說服中國投資,又經常可從地方政府獲得補貼。

 

白宮鷹派人士、國會 推限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

 

《彭博》先前報導稱,白宮鷹派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等幕僚,打算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27日股票應聲大幅下跌。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湯森路透)

 

那斯達克2018年10月首次提議更改上市規則,並於2019年8月生效。新上市規則提高股票的平均交易量要求,並敦促公司至少50%的股東每人至少投資2500美元(約新台幣7.75萬元)。

 

那斯達克6月曾表示,如果公司和美國資本市場聯繫不夠強,包含股東、營運、管理或董事局成員與美國無關的狀況,都可能導致延後上市。報導稱,有中國公司為求在美成功上市,特別在董事會安插美國公民。

 

美國國會6月提出一項尚未通過的法案,將迫使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接受監管,甚至會遭到除牌。

 

 

市場流通性、表現差 中國在美公司被質疑

 

那斯達克發言人表示:「我們資本市場的一個關鍵特徵是,我們向所有符合條件的公司提供非歧視性和公平的進入(access)。美國所有股票交易所的法定義務,是建立一個生機蓬勃的市場,為美國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機會。」

 

中國公司即使在美上市,市場流通性仍備受質疑。報導指出,以「廣東壹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111 Inc,YI.O)為例,在2018年在那斯達克IPO上市籌集1億美元(約新台幣31億元),股份主要是賣給公司高層主管的人脈。

 

財經數據研究商Dealogic資料顯示,2018年約有19家中國公司在那斯達克上市,高於2017年8家的兩倍之多。然而,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表現,顯示投資者對其興趣缺缺。

 

Dealogic數據指出,過去18個月以來,募集資金不超過2億美元(約新台幣62億元)的中國公司的平均股價下跌了38%,而同等規模的美國公司的股價卻上漲13.9%。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