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撕毀連儂牆就是不想跟你理性辯論

吳傳立 2019年10月02日 00:00:00
台灣各校園內的連儂牆近日紛紛遭到陸生前往撕毀破壞。(圖為台大校門前公館地下道連儂牆/資料照片/張家銘攝)

台灣各校園內的連儂牆近日紛紛遭到陸生前往撕毀破壞。(圖為台大校門前公館地下道連儂牆/資料照片/張家銘攝)

關於人性,有幾個基本的設定:

 

第一,叫做「不敢出頭」。不管是「第一個出聲反對」、還是「率先動手打人」,敢率先跳出來的人,永遠是少數。

 

第二,叫做「勇於跟進」。當有人打頭陣跳出來之後,有相同思想、情感的人就會比較敢跟進;思想、情感的共鳴越大,跟進的人就越多、跟進的速度就越快;然後就像滾雪球一般,勇於跟進的人也就越滾越多。

 

比如說,當香港年輕人據於義理而浴血冒死率先抗爭的時候,接著就可能讓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像滾雪球般地站出來發聲抗爭。同理,當某些統派人物率先出來以各種言語乃至於肢體暴力製造恐怖、迫害人權卻又沒有受到執法者有效壓制的時候,就會有越來越多統派人士樂於以類似、甚至更激進殘暴的方式持續作亂。

 

明人不說暗話。你當然可以質疑我「為什麼說到香港年輕人返送中就用正面的形容詞句,說到統派就用負面的文字描述?」沒錯,這涉及價值判斷。我有我的價值判斷,你一定也有你的價值判斷。

 

所謂的價值判斷。每個人的價值判斷,總是要基於個人各自所認知的資訊、經歷的體驗、讀過的歷史、服膺的邏輯......之類的東西,所做出來的「這是對的/那是錯的」的價值判斷。價值判斷不一樣?沒關係啊!咱們就攤開來把話說清楚,先看看誰的彼此價值判斷所奠基的資訊或歷史足堪或是不堪檢證、誰的邏輯條理分明或是自相矛盾,然後再來談「價值觀為什麼不同」、「誰的價值觀比較正確」。

 

打開天窗說亮話。辯論的雙方只怕誰也很難影響對方的既定思想,但所謂的辯論交鋒,其實是「打給別人看」在言語文字交鋒的同時,讓路過的觀眾網友聽聽看誰說的在理、誰其實被打臉打成了豬頭。如此一來,那些原本對於這個議題不曾深思、所以尚未有定見的人,才比較有可能做出更正確的價值選擇。

 

也就是說,面對價值觀的衝突,除非我們打算回到原始社會以刀槍拳腳定勝負,否則的話,我們唯一的方法,是訴諸理性思辨;不服來辯論輸贏;而且讓辯論過程攤開來給社會大眾看,好讓社會多數人有產生共識、選擇正確價值的可能。

 

而説到「資訊」、「歷史」、「邏輯」、「理性思辯」,在學校老師、大學教授乃至於高等研究機構裡面的研究員,當然是動見觀瞻的指標。可是,就在昨天,我親身經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件。

 

某位曾任中研院研究員的大學教授,在一個不公開的臉書社團中,轉貼了一篇他在公開網站所寫的文。內容是一些讓我很疑惑的話。於是我提問、他也回答、我接著又回應與提問。貼文以及討論內容是什麼呢?

 

一、他貼文,說:學校不該提供牆壁給港生張貼反送中紙條。因為政治應該要有多元解讀的空間。為何要把己之所欲,強加於人?

 

二、我於是跳開那些道德上當然正確的論述,直接切入問題核心,問:請問你本人是否贊成「在台灣宣揚中國暴政」?他說不贊成,因為「很多大陸人都不覺得中國是暴政」。

 

三、我說:「暴政與否應該是看政府是否系統性、制度性剝削人權」。因為被整的都已經被搞死了、說不出話,沒被整到的則不覺得中國政府不是暴政,所以中國政府就不是暴政?

 

四、結果他說「你知不知道大陸人覺得蔡政府是暴政?」我反問:就算樂生療養院是暴政好了,有比中國一夕之間強迫驅逐數萬數十萬的「低端人口」更殘暴?台灣的司法固然很糟糕,有比中國那種公開宣稱「否定西方憲政思潮、三權分立與司法獨立」的國家來得糟?現今台灣與中國兩者的「暴政」可以等量齊觀、相提並論?

 

然後,然後他就刪除(或是隱藏?)討論串了........。

 

當台灣因為社群媒體同溫層互相取暖、也互相鼓動,而導致整個社會的主流意見越來越兩極對立、網友霸凌不同意見變成常態的時候,其實,問題不是出在於便利資訊傳播的社群媒體,而是在於不肯回歸理性思辯的人心。

 

回到文章開頭。因為那樣子的人性基本設定,所以當一個社會的價值對立碰撞卻不回歸理性思辨的時候,暴力就會發生,而且會迅速蔓延;當國家機器以「壓制暴力、穩定社會」為名、但國家暴力卻不符合民主法治精神、逾越最基本也最必要的比例原則時,濫權暴力施虐的恐怖就會如水銀瀉地,恐怖極權便已誕生,是否派出坦克車碾壓群眾根本是觀察判斷的指標。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只能、也當然必須在悲劇發生之前,訴諸理性思辨,以凝聚社會共識、淬煉出正確的主流價值!

 

既然經歷的「有趣」事件發生在某個不公開的臉書社團,所以似乎不宜公開人物與對話截圖。只能藉此文公開呼籲:既然公開發文討論,內容亦確屬理性討論、彼此交流更無謾罵非理性之情形,然而發文者卻又在雙方討論到一半就逕行刪文,這種舉措恐是否妥適?怕有待商榷。既是學術界人士,自然更應以理性思辯為依歸,以為末學筆者榜樣。是為禱。

 

※作者為金融服務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