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人吃飯為何單手使用扁筷、長匙?背後原因可能跟儒家思想有關

周永河 2019年10月20日 13:00:00
電影《正義辯護人》海報(圖片取自網路)

電影《正義辯護人》海報(圖片取自網路)

兩手各持一柄刀叉用餐的西方人角度看來,可能會覺得吃韓國料理時,必須一手拿湯匙、一手拿筷子才方便。然而,韓國人卻只運用單手(主要是右手),交替使用著湯匙和筷子。韓國人認為這是非常自然的事,但初次瞧見此種景象的外國人,想必覺得韓國人吃飯時相當忙碌。為什麼韓國人要單手使用湯匙和筷子呢?

 

朱子是深受朝鮮時代士大夫尊敬的聖賢之一,他在《童蒙須知》第五章的〈雜細事宜〉中提到:「凡飲食,舉匙必置箸,舉箸必置匙,食已,則置匙箸於案。」也就是說,雙手不要同時拿著湯匙和筷子,必須使用單手的意思。既然如此,應該用哪一隻手拿湯匙和筷子呢?《禮記‧內則》寫道:「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等到小孩可以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導他們以右手用餐。)當時的人也認為右手比左手更方便。

 

研究民族學的日本華僑學者周達生(一九三一∼二○一四年),曾將韓國人同時使用筷子和湯匙的原因和儒學連結。他認為以匙享用米飯、湯品、鍋類,以及用筷子夾取其他菜色的習慣,與中國古代典籍《周禮》的禮法非常相似。尤其是朝鮮時代的書生們,用餐時徹底將周朝的禮法視為典範,這也成為以單手同時使用湯匙和筷子的關鍵原因。王晴佳也提出了類似的意見,但他認為到唐朝為止,中國北方及朝鮮半島居民是以黍為主食,並將黍子煮成濃稠的粥,所以才開始使用湯匙。他認為,源於《周禮》的禮法準則在此時期固定下來之後,逐漸壯大,韓國人至今在講究規矩的餐宴上,仍舊以湯匙吃飯。

 

朱熹的《家禮》中出現了足以支持上述主張的內容,裡面提到「匙箸」是享用飯、湯的重要餐具;這一點在朝鮮版的《家禮》,即《四禮便覽》中也曾言及。加上儒教中認為湯匙和筷子是生者與死者的連結,在以米飯(祭飯)和湯為主的儒教式供桌上,湯匙和筷子象徵著祖先的先靈。

 

河正宇在電影《黃海追緝》中的吃飯戲(翻攝自youtube)

 

同時,也有一些與儒學無關的論點,如韓式餐桌由米飯、湯品、乾菜及有湯汁的菜色組成,所以食用湯或有湯汁的菜餚時,必定需要使用湯匙。另外也有這樣的疑問,日本人同樣是吃飯配湯,為什麼他們沒有用湯匙呢?有人主張,高麗時代和朝鮮時代使用的是瓷器或黃銅器,重量較沉且導熱快,很難直接用手端起。所以要享用以湯汁煮成的飯和湯類料理,湯匙便成為不可或缺的餐具。

 

在現今韓國人的飲食中,湯匙和筷子也是必備道具,但材質和用途則逐漸改變。黃銅最為普及是在一九六○年代中期之前,在那之後,隨著不鏽鋼飯碗的流行,湯匙和筷子的材質也以不鏽鋼為主流,而且與從前的黃銅筷匙極為相似。在不鏽鋼筷匙誕生之前,以美軍軍用口糧「C口糧」的馬口鐵罐製成的筷匙,在韓戰後便已開發成功。

 

住在今日首爾龍山區元曉路與栗島一帶的底層居民,曾用附近美軍部隊丟棄的鐵罐來製成筷匙販賣,這是在戰後物資缺乏的情況下,將鐵罐回收再利用的產物。

 

一開始,使用者覺得這種筷匙比黃銅筷匙輕許多,加上握匙柄時,感覺又容易滑落,因此給予負面評價。製作方收到意見之後,便加以改良,並在把手處刻畫出線條紋路;這種作法延續到一九六○年代後製作的不鏽鋼筷匙。大約在一九七○年代後半,就有使用太極、木槿花、人參等象徵韓國的紋樣裝飾把手。

 

如同前述,無論中國人或日本人都對扁平的韓式筷子感到陌生,他們大部分是使用木筷,筷柄則為方形或圓形,所以才覺得扁平的韓式筷子不好拿取。雖然練習一段時間也能上手,但對中國人或日本人而言,韓式筷子與自家的筷子只有名字相同,實際上是不一樣的餐具。

 

最近,愈來愈多韓國人使用不鏽鋼筷匙的方法與以前不太一樣,據說有些人吃飯時幾乎不拿湯匙,只用筷子夾取。其中有些人認為以彈性著稱的知名日本米,甚至混點糯米,再放進電子壓力鍋烹煮才能完成美味白飯,所以也像日本人般只用筷子吃飯。如此一來,湯匙的用處減少,只在喝湯、吃鍋類料理、燉湯等才使用湯匙的情況便逐漸增多。

 

*本文摘自《餐桌上的韓國人:湯飯、矮桌、扁筷子,韓國人為什麼這樣吃的飲食常識與奧祕》,創意市集出版。

 

 

【作者簡介】

 

周永河(주영하)

慶尚南道馬山出生,畢業於西江大學歷史系、漢陽大學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是一位樂於從文化、人文學和歷史學的角度來解釋,並對食物進行研究的飲食人文學者。

 

1988年於中國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以〈中國四川涼山彝族傳統漆器研究〉論文獲得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現任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研究所民族學系教授。2007~2008年於日本鹿兒島大學深層文化學系;2017~2018年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亞洲學系,擔任一年交換教授。

 

著有《飲食戰爭文化戰爭》、《圖畫中的食物,食物中的歷史》、《飲食人文學》、《餐桌上的韓國史》、《長壽英祖的飲食生活》、《布置飯桌》、《韓國人,究竟吃了什麼呢?》等,主要解析韓國飲食歷史與文化的書籍。還有《大陸中國人的中國食物》、《吃飯、強棒麵、炒碼麵》、《美味的世界史》等,以及譯作《中國飲食文化史》,監製與撰寫專文的《牛奶的地球史》、《車的地球史》、《巧克力的地球史》、《辛香料的地球史》等書。一直以來,藉由這些來持續研究食物的歷史與文化所具備的世界史脈絡。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關鍵字: 書摘 韓國 文化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