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書記喪事-《趙紫陽傳》書摘之一

盧躍剛 2019年10月28日 00:01:00
六四後,中共對趙紫陽定性為「支援動亂、分裂黨」,保留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之後,趙被軟禁,直至去世,歷時十五年。(湯森路透)

六四後,中共對趙紫陽定性為「支援動亂、分裂黨」,保留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之後,趙被軟禁,直至去世,歷時十五年。(湯森路透)

一個時代的結束竟是這般草草。2005年1月17日七時零一分,趙紫陽在北京醫院逝世。新華社發了一條訃告,藏匿在《人民日報》四版的左下角,「明天天氣預報」上端。全文是:「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  趙紫陽同志長期患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多種疾病,多次住院治療,近日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於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五歲。」細數簡訊,共有六十二個字,會問:趙紫陽是誰?

 

時隔十四天,《人民日報》二版頭條顯著位置發表新華社電訊,1月29日趙紫陽遺體在八寶山火化。消息四百五十多個字,介紹了趙的生平,但是提供的內容繼續含糊,說趙曾經擔任過中共縣委、地委、省委「主要領導職務」,「在改革開放前期,趙紫陽同志先後擔任過中央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過有益的貢獻」,但是「犯了嚴重錯誤」。官方發布的消息問題來了:趙紫陽擔任過什麼領導職務?到底犯過啥錯誤?

 

新華社的兩條消息營造了一個諱莫如深的氣氛。顯然,這樣的稿件是高度政治化的,基調、措辭應與新華社無關。不難判斷,這兩條消息應是最高層定稿,字斟句酌,新華社照發,《人民日報》照登。相比而言,二版頭條突出處理,規格似乎提高了。但不是因為趙,而是因為出席送別儀式的人有幾位顯赫人物,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賀國強,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兼國務院祕書長華建敏,還有趙的前政敵鄧力群,不好把他們塞到四版的左下角去。

 

這不過是個鴕鳥遊戲,互聯網時代瞭解趙紫陽生平乃舉手之勞。趙紫陽1980年至1987年擔任國務院總理,1987年中共十三大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1989年春夏之交,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引發中共建政以來、也是二十世紀中國規模最為宏大、波及全國各大城市,對中國和世界歷史影響甚巨的學潮,並發生了「六四」鎮壓。趙因不贊同暴力鎮壓學生愛國民主運動被迫下臺。當年六月下旬,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對趙所犯錯誤定性為「支援動亂、分裂黨」,保留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之後,趙被軟禁,直至去世,歷時十五年。

 

趙紫陽喪禮,習近平母親以個人名義「率子女」送上花籃並公開弔唁。(圖片摘自網路)

 

趙或許是繼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赫魯雪夫)之後,最後一個被軟禁至死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總書記。社會主義國家最高領導人和敏感政治家的健康、生死資訊高度敏感,敏感到了恐怖的程度,因此享受到了公共信息被極端簡約的待遇。趙的去世,當局高度戒備,喪事辦得跌宕起伏。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趙去世的時間、火化的時間,中間相差了十二天。這十二天都在幹什麼?談判。關於喪事怎麼辦,官方與趙家屬就每個他們各自關心的細節展開了馬拉松談判。官方出面的談判代表是中辦副主任毛某。趙臨終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組部部長曾慶紅曾代表中央去醫院看望,不排除曾及其背後仍有巨大影響力的前總書記江澤民也是趙喪事如何辦的決策者(據說,每天中辦處理趙喪事的情況簡報必報江,江有批示)。趙家談判代表是女婿王志華、兒媳李娟娟。

 

談判先後進行了十二次,依次為2005年1月18日,1月19日上午、下午兩次,1月20日,1月21日,1月22日,1月23日,1月24日,1月25日,1月26日上午、下午兩次,1月27日。談判內容主要圍繞著追悼會寫不寫趙生平,趙生平怎麼寫展開。要寫,怎麼寫?寫,繞不開「六四」,繞不開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給趙「支持動亂、分裂黨」的政治結論。趙生前不接受這個結論,拒不檢查,在十三屆四中全會和之前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有正式抗辯。中央的底牌是,最好是不寫生平。毛某試探了一下,被趙家拒絕。追悼會上不寫生平,不符常規,不近人情。趙家認為,寫的話,你說繞不開「六四」,好,我們說也繞不開十五年軟禁問題,必須給十五年軟禁一個解釋。趙家的要求被否決。於是定了一個「辭典加處分決定」的生平寫法。

 

第四次談判時,毛某等拿來了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名人大辭典》和中共中央十三屆四中全會的決議,說要以這兩份文件為素材寫趙生平,徵求家人的意見。趙家要求看生平文本,中辦開始說儘快拿出來,幾百個字的生平遲遲拿不出來,或者是寫好了不拿出來。害怕留把柄?談判陷入僵局。第五次談判,中辦突然宣布,「中央決定不作生平,這個問題不討論了!」由於趙家強調十五年軟禁的解釋、評價問題,毛某說:「哎呀,你別說十五年了,作為一個普通黨員,國家給了他那麼高的工資,那麼好的待遇……」

 

趙軟禁期間的待遇,1989年至1992年配備了一部普通配置的日產「達特桑」舊車(1992年以後換為排氣量1.8L的奧迪100)、一個祕書、一個炊事員,一個班的警衛。軟禁地北京東城區富強胡同六號,之前是團中央幼兒園,再之前是前總書記胡耀邦的住家,是一個年久失修,下雨漏雨、管道堵塞,破舊不堪的三進小院。祕書、警衛的職能不言自明。

 

毛某走嘴,漏出了中南海新主人的某種心態。言下之意,你趙家知足吧。這番話引起了趙家的憤怒。即便如此,趙家採取務實的態度,妥協方案是不寫生平,只寫履歷,1987年至1989年擔任總書記止,不再堅持寫總書記下臺後十五年。這個方案被中辦拒絕。

 

第七次談判破裂後,趙家堅持要求:第一,追悼會必須有趙的生平介紹;第二,對喪事的形式和恰當的評價要事先瞭解;第三,要和更高級別的領導談,重複談就沒有必要了。

 

談判陷入僵局。前一段談判,都是在富強胡同六號。第八次談判在中南海,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常務副主任兼胡錦濤辦公室主任令計劃主持。令給王志華的印象是,「很年輕,四十來歲,人顯得很精幹,談話用詞準確,思路清晰」。

 

令與王志華有一段涉及歷史評價和喪事技術問題的對話頗有玄機。令說:「紫陽同志去世已經八天了,現在送別儀式還沒能舉行,很多事定不下來,我們就不能給中央報告。再拖下去,我們的壓力很大,你們的壓力也很大。」王志華回應說:「我們沒覺得什麼壓力。」令說:「坦率地說,我們有個不可逾越的問題,即十三屆四中全會決議,不管是生平、簡歷還是其他方式,這都是不可繞過的。」王說:「我們知道這是個難點,也設想過通過迂迴的辦法來解決,比如只寫個簡歷,哪年到哪年幹什麼,最後說道從1987年到1989年擔任總書記就完了。大家都不說功過是非。」令說:「這不可能。簡歷、生平都不搞了。要用發新聞稿的方式,對紫陽同志一生的工作,包括改革開放前期的貢獻給予一定的肯定。但是新聞稿也要說四中全會的結論,因為這個結論是中央全會做的,不提這個結論,沒有辦法向全黨交代。」

 

對此,王代表趙家屬闡述了三點意見:第一,「對『六四』,老人至病逝都沒有同意對他的處理結論,他多次向中央申訴。我們子女也和老人的看法一樣,我們相信歷史一定會對『六四』有一個公正的結論。第二,十五年的問題。老人多次說過,對不同意見的人,或者你們說的犯錯誤的人採取軟禁的方法,監視居住的方法,開了個很壞的先例!黨的紀律處分裡有軟禁嗎?而且是軟禁終身!對這件事是不是應該有個說法?第三,黨組織給一個老黨員辦喪事,沒有生平,甚至簡歷都沒有,這在黨的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這種做法會帶來什麼反應?」

 

令靜聽,不插話,不反駁,不表態,聽完了,仍堅持以新聞稿代替生平、簡歷的意見。令說,新聞稿「相信你們看了會比較滿意的」,暗示關於趙的評價會有超出趙家預期的正面內容。令反覆強調:「生平、簡歷和新聞稿是不一樣的,你們聽明白沒有?志華,你聽明白沒有?二軍,你聽明白沒有?」王志華、趙二軍當然聽明白了。令是說,生平、簡歷和新華社新聞稿,是兩個責任主體,同時還暗含著他是他,我是我的意思。

 

「他」應指江澤民和江時期。「我」應是胡錦濤。強調胡忌憚江,胡與江有區別。所謂繞不過「六四」,是繞不過江。處理趙的喪事,江、胡一定有言在先,定了底線,具體操辦人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已經把自由裁量權發揮到了極致,希望得到體諒。談判晚上八點過開始,持續到了十一點。

 

令也點到了趙家的痛穴。趙去世,八天不出喪,趙子女面臨倫理、道德壓力。第二天,1月25日,趙家家庭會,王志華、趙二軍傳達了昨晚的談判情況。王志華說:「我的感覺是,他們的話已經說到家了,他們也在盡最大的努力做他們所能做的,就是改成新聞稿,不管這是不是他們的意願。還有消息說,兩個星期前,就是老人去世前幾天,江澤民專門找胡錦濤,說『六四』結論絕不能變。我們希望拿到評價,但拿到的評價我們也不會同意,現在不作生平也好。而如果繼續下去,我們必須承受老人要在醫院待很久很久這樣一個現實。那是我們的父親,這樣對待他,我心裡確實很難受。」

 

趙紫陽的骨灰與夫人梁伯琪的骨灰合葬在北京昌平區的民間公墓天壽陵園,趙紫陽的女兒王雁南在墓碑前致紀念詞和安葬詞。(網路截圖)

 

事實上,一些老人如原國務院祕書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杜星垣也托人帶話給趙家子女,希望他們妥協。杜星垣說:「他們幾個孩子是在和一個政權鬥爭,鬥不過的!」

 

大家一致同意了王志華的意見。王隨即約見毛某,說,家屬原則同意在適當的時間舉辦送別儀式。王交給毛某一個聲明。全文如下:

 

中辦領導同志:

 

一、對於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做出的對父親所犯錯誤的結論及處理意見,父親是不同意的,一直到病逝,他的立場也沒有改變。我們也認為上述結論及處理意見是錯誤的,是應該糾正的。我們相信歷史對「六四」事件會有正確的結論。

 

二、1989年5月下旬以來,組織上採取種種措施限制父親的自由,他以各種方式表達對這種做法的不滿。在2004年8月21日最後一次約見中辦負責人時,他說:「對一個有不同意見的人,或者說犯了錯誤的人限制自由,監視居住是不應該的。終身監禁更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不光彩的一頁。」我們認為,對一個老黨員,七、八十歲的老人進行長達十五年的軟禁,是不符合黨紀國法的。希望組織上給予明確的說法。

 

三、在中國產黨的歷史上,由黨組織辦理的老黨員、老同志的治喪工作,不發生平、甚至沒有簡歷,是史無前例的,我們認為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應該的。這樣做的結果對家屬和關心父親的人是不公平的。我們相信父親的一生一定能得到公正的評價。這個評價是客觀存在於歷史與人民心中的。

 

四、父親病逝已近十天,就上述問題我們一直以積極態度同組織溝通,我們仍然堅持我們的意見。但是基於希望父親儘快安息的感情,我們同意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辦理火化及送別儀式。我們希望有一個平和寬鬆的氣氛送走我們永遠懷念的父親。我們要求能為過去的十五年間父親希望見到的人以及希望見到父親的人提供最後一次見面的機會,這是符合人性、人道、人情的。

 

        趙紫陽的子女 趙大軍 趙二軍 趙四軍 趙五軍 王雁南 王志華

       

        2005年1月25日

 

但直到1月28日趙送別儀式前,趙家還在一些細節問題上與中辦繼續談判,比如追悼會儀式名稱,允不允許一些老同志和親戚參加追悼會,參加追悼會人員的名單擬定,追悼會邀請函和車證發放方法,趙遺體骨灰盒存放處等等。

 

1月29日,趙紫陽八寶山送別會舉行。當局在天安門、八寶山等敏感地區進行了高度戒備。八寶山送別儀式誰能去誰不能去,官方擬定了「黑名單」,參加送別儀式的人都必須到金台賓館領取訃告及車證。官方嚴格限制參加送別儀式的人數,領取訃告的過程極盡刁難之能事。為了減少人數,控制規模,中辦注意了每一個細節,比如訃告、車證的文字和車號都使用了凸版印刷技術防偽。

 

家屬聲明提到的「過去的十五年間父親希望見到的人以及希望見到父親的人」,主要指的是鮑彤。鮑彤夫婦要到富強胡同六號參加趙的送別儀式,受到便衣警察暴力阻攔,導致鮑彤夫人胸椎斷裂,鮑彤左手小手指扭傷。此時,鮑彤夫婦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但在鮑彤夫婦和趙家的堅決要求下,當局被迫妥協在北京醫院為鮑彤一個人組織了專場告別。現場很不堪,鮑彤幾乎是被兩個便衣警察一左一右架進告別室的,趙家屬對警方粗魯對待古稀翁的舉動當場抗議。

 

1980年代,趙紫陽(圖中坐著寫字者)與其身後戴黑框眼鏡的鮑彤(右二)。

 

這之後,就是否允許家屬在八寶山送別儀式上拍錄影、掛家屬準備好的輓聯等細節,中辦與趙家屬展開激烈談判。趙家屬準備的輓聯內容是:「能做您的兒女是我們畢生的榮耀,支持您的決定是我們不變的選擇」,「倡民主堅守良知家人為您驕傲,今西去終獲自由風範永存人間」。中辦絕對不允許,理由是「會有中央領導同志要來,有些領導看了會不高興」。趙家堅持,妥協方案是,輓聯可以帶到現場,等送別儀式結束後,趙家可以掛輓聯照相留念。

 

趙家的最後抗爭一直受到一位長者的關注。這位長者是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1月28日,田致信趙家子女:

 

紫陽同志的子女們:

 

你們辛苦了!這些天,你們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付出了多少辛酸和眼淚,終於把你們敬愛的父親、我們敬愛的老領導、老總理紫陽同志送走了,讓他入土安息了。你們的工作艱苦而卓越,既堅持了原則,又不失靈活;既與外保持適當聯繫,又不與任何勢力同流,有剛、有柔,有理、有利、有節,表現十分出色,不愧為紫陽同志的優秀兒女,我為你們的出色表現感到榮幸和驕傲!

 

你們父親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的浩然正氣、高風亮節,他為堅持真理、與邪惡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並為之不惜付出權位、自由和生命的精神,將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有了這種精神,中國就有希望,就有光明的未來!紫陽同志,你的事業後繼有人,不論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付出多少犧牲,一個繁榮富強、民主、自由的中國必將出現,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必然。

 

紫陽同志安息吧!你的光輝思想、浩然正氣、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田紀雲 書於2005年1月28日

 

這封信當然不只是讚賞和表揚趙子女為了維護趙的尊嚴而進行的有理、有利、有節的抗爭。田1983年至1993年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是趙的得力助手,一位堅定的市場經濟導向改革家。他的信是一個政治態度,即呼喚中國民主、自由的前途,公開挑戰官方政治結論,表明反對、譴責「六四」鎮壓,讚賞、同情趙的政治選擇,給予趙極高的評價,並以部下、同事、戰友的名義向趙致敬。 趙去世,「六四」事件已是十五周年。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公開表示反對「六四」鎮壓,同情趙,田是唯一。

 

鄧小平和趙紫陽。(圖片摘自網路)

 

田不滿對趙的十五年軟禁。在此之前,關於軟禁趙的問題,田曾向主管政法工作的時任中常委喬石詢問:「是誰決定的?政治局沒有討論過,你常委討論過沒有?」喬石說:「沒有討論過。」 田說:「我分析,這件事,江澤民也決定不了,江一定請示過鄧(小平),是鄧拍的板!」

 

八十年代,鄧廢華國鋒,啟用胡(耀邦)、趙,再廢胡、趙,以中共黨內名次靠後的常委和軍委主席的名義,十年的時間廢掉了一位黨主席、兩位總書記,三位名義上的中共最高領導人,創造了1921年中共建黨以來的一個紀錄。放眼人類政治史,鄧無疑也創造了紀錄。

 

 

 

※作者盧躍剛,記者、作家,長期從事非虛構文體——新聞報導和報告文學寫作,代表作有長篇報告文學《大國寡民》,中篇報告文學《創世紀荒誕——傻子瓜子興衰記》、《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以人民的名義》、《鄉村八記》、《在底層》等,曾獲「中國潮」、《中國作家》、《當代》、《青年文學》、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徐遲報告文學獎、獨立中文筆會(2012年度作家獎)等多種獎項。本文選自作者最新力作《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家的一生(上中下)(印刻)。

 

關鍵字: 趙紫陽 盧躍剛 喪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