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果出任務》原型】紀念伊朗人質危機40週年 伊朗舉行全國大規模反美遊行

李靖棠 2019年11月04日 21:10:00
大批伊朗學生上街遊行,高舉反美、嘲諷川普的標語和圖樣。(湯森路透)

大批伊朗學生上街遊行,高舉反美、嘲諷川普的標語和圖樣。(湯森路透)

現實的國際政治上,最著名的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套用在美國與伊朗身上,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冷戰期間的伊朗,曾一度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為了強化其空防,美國於1970年代出售多架F-14「雄貓」戰機(Grumman F-14 Tomcat)給伊朗,但這個盟友卻在1979年由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領導、爆發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徹底轉變了與西方社會的關係。

 

 

全國反美遊行四起

 

《美聯社》(AP)報導,以紀念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Iran hostage crisis)為契機,德黑蘭當局在全國各地擴大舉行返美大遊行,號召學生和青年上街,以各種醜化、諷刺和攻擊的圖像文字,表達對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強烈不滿。

 

 

 

大批伊朗民眾與學生手持標語,上街參與反美遊行。(湯森路透)

 

美國駐伊朗大使館遭攻陷

 

所謂伊朗人質危機,是指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後不久,11月初、新任的最高領導人何梅尼將美國發表諸多反美言論,引起大批支持者上街包圍美國大使館。隨著群眾數量愈來愈多,當地警方和使館駐軍都居於劣勢,最終在11月4日有大批學生突破圍牆,闖入並佔據大使館主體建築。

 

為避免機密外洩,職員連夜將文件檔案全數攪碎,但也因如此拖延了撤離時間,導致90名職員中有66人遭扣押為人質。雖然未被虐待,但其中52人足足被扣押在當地長達444天之久,部份銷毀文件也被革命衛隊「拼出」還原。

 

 

電影《亞果出任務》背景故事

 

其中有6名職員趁亂逃脫,躲藏在加拿大大使泰勒(Kenneth Douglas "Ken" Taylor)住處,並藉由持假造的加拿大護照,成功搭乘國際航班逃離德黑蘭,也是電影《亞果出任務》(Argo)的主要故事背景。另外有13人在1979年底獲得釋放,一人因病在隔年也被釋出。

 

大批支持何梅尼的學生,翻閱美國駐德黑蘭大使圍牆闖入。(圖片取自維基共享圖庫

 

為解救使館職員,當時的卡特(Jimmy Carter)總統祕密採取一項極為艱鉅的軍事救援行動「鷹爪行動」(Operation Eagle Claw)。

 

派出一架RH-53D「海種馬」直升機(RH-53D Sea Stallion)與C-130大力神運輸機,與三角洲特種部隊(Delta Force)共同潛入救援,但途中遭遇沙漠風暴導致兩機相撞墜毀,8名美軍官兵殉職,機身遺骸還被革命支持者遊街示眾,讓國務卿為此醜聞請辭。

 

 

被視為壓垮卡特的「最後稻草」

 

因為救援無力遭輿論抨擊,讓卡特在大選慘敗對手雷根(Ronald Reagan),同時也因為巴勒維國王(Mohammad Reza Pahlavi)1980年逝世、兩伊戰爭爆發,終於讓伊朗想盡快解決這個燙手山芋。

 

搭載52名使館職員的專機1981年飛抵美國馬里蘭州基地,結束了長達444天的惡夢。(圖片取自美國國防部)

 

即將卸任的卡特政府,在阿爾及利亞居中協調下,以解凍先前查封的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35億7300萬元)伊朗在美資產為交換,於1981年1月20日釋放其餘52人,飛往德國法蘭克福基地進行檢查後,再搭乘專機返回家鄉。

 

這最後返回的人質,依法每人可獲得44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3396萬元)的賠償,大約等於每一天折換1萬美元(約新台幣30萬4000元)的賠償,目前仍有37人在世。

 

遭扣留長達444天的52名職員,最後在1981年從伊朗平安回國。(圖片取自美國國防部)

 

美伊對立和心結仍無解

 

一轉眼40年過去,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依舊難解,而在首都德黑蘭街道上,原是美國大使館的建築,目前成為一座博物館,被當地民眾稱之為「間諜之窩」(Den of Espionage)。

 

在原美國大使館外牆上,伊朗藝術家彩繪了大幅的嘲諷美國畫作。(湯森路透)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