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別歧視根深蒂固 希拉蕊敗給美國沙文主義

周舒儀 2016年11月17日 13:35:00
希拉蕊的支持者難過哭泣。(美聯社)

希拉蕊的支持者難過哭泣。(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一周,外界將眼光放在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動向與白宮的交替;那麼競選失敗的希拉蕊呢?

 

 

眾多選民心碎

 


一名年輕媽媽哲思特(Margot Gerster)11日在臉書(Facebook)貼出跟希拉蕊的合照,寫下她們相遇的經過:「昨天的選舉結果讓我心碎,於是決定帶著女孩們去露營。我帶她們去我最喜歡的查帕闊(Chappaqua,位於紐約州曼哈頓北部),似乎只有我們在這個美麗又讓人放鬆的地方。」

 

 

哲思特的貼文已刪除。(翻攝自《今日美國報》)

 

 

「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聽到沙沙聲往我這個方向來,於是我走近一看,是牽著狗狗的希拉蕊跟比爾。我一定要去抱抱她,告訴她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情之一就是:帶著自己的女兒菲比投票支持她。」

 

 

這位媽媽是幸運的,能夠當面與希拉蕊互相加油打氣。然而回到結果出爐的8日當晚,希拉蕊的支持者們聚集在紐約的賈維茨中心(Javits Center),原定在旁邊哈德遜河施放勝選煙火、象徵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希望之地,每個人難過地低頭著,如喪考妣。

 

 

川普勝選關鍵:白人女性

 

 

儘管希拉蕊贏得大部份女性選票,然而,根據出口民調分析,所謂的「大部份」並沒有想像中得多──有53%的白人女性投給川普,幾乎是川普勝選的關鍵,也讓支持希拉蕊的女性選民感到被背叛。

 

 

川普在競選過程中不斷被爆出有歧視女性、物化女性的言行,卻依舊有逾半數的白人女性票投川普,令人出乎意料。對此,《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專文進一步分析性別、種族、階級與權力如何交錯影響美國的民主。

 

 

 

 

「女性不能視為一個整體」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希米恩(Evelyn Simien)說,「她們是需要被細分的人口數。」

 

 

希拉蕊拉攏白人女性無效

 

 

同樣是白人女性,菁英執行長與未受高等教育、住在美國偏鄉的選民不一定有同樣的政治立場;更別說再加上種族等考慮因素。這次非裔女性選民幾乎都投給希拉蕊,只有6%投給川普。

 

 

「白人女性自古以來都比較受保護──至少在名義上。」休士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安德森(Kristin Anderson)說,「但非裔女性選民沒有這樣的待遇,於是她們不吃拉攏白人女性的那一套。」

 

 

希拉蕊的支持者。(美聯社)

 

 

希拉蕊爭取不到白人女性的選票,顯示性別影響政治立場的顯著性並不如種族來得大。希米恩指出,2008年非裔選民幾乎倒戈至歐巴馬陣營;但即使這次有首位女總統候選人,支持共和黨的女性並不像當時那樣,轉向支持希拉蕊。

 

 

這次總統大選,希拉蕊贏得54%女性選票;而2008年,歐巴馬贏得93%的非裔選票。

 

 

 

 

性別歧視仍在

 

 

川普的勝選顯示性別歧視在美國不曾退去,不管是以較暴力或馴化的形式存在。有時候女性會跟男性一樣父權,「有些女性在父權體制下能得到好處,因此能夠接受性別歧視的結構」安德森說,「因此,當川普爆出『更衣室言論』時,你可以說『這些男人還真低級,但我有時候也會這樣,這就是男人間的玩笑。』」

 

 

許多女性身處在性別歧視的社會而不自知,而不知不覺成為共犯。因為想要被看見及重視,她們想要展現魅力與能力,以尋求上層階級(通常是男性)的讚美。

 

 

 

 

而川普不尊重、甚至猥褻女性的態度並不足以嚇跑白人女性,因此就算當時鬧得沸沸揚揚,也成為不了壓垮川普稻草。性別研究專家指出,女性已內化了父權社會的價值觀,出於自卑,有些白人女性甚至認為在這結構中能感到安全。

 

 

 

 

盼有人打破玻璃天花板

 

 

「妳用人們喜歡妳的方式得到注意,妳就不是眼中釘。」安德森表示:「我們能輕易分辨順從的女人,還有野心勃勃、果斷有自信的女人,哪種比較刺眼?像希拉蕊那樣。性別歧視不是只關於同工同酬或性騷擾,其實無所不在。」

 

 

性別歧視最恐怖的地方在於能夠巧妙地分化女性。只有在認知到性別歧視的各種形式,才能對抗。

 

 

 

 

許多女性期盼能藉由這次選舉改變世界,而現在希望落空了,在這之前只能等待下一次機會。不過,至少希拉蕊跨出了美國總統選舉史上最大的步伐,且十分接近成功,所以相信她在落選感言說的:「總有一天,有人定會打破玻璃天花板。」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