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風險管理的檢驗是鬼畫符

方儉 2016年11月17日 12:25:00
政府即將針對日本核災食品解禁來台,引發抗議。(翻攝自主婦聯盟臉書)

政府即將針對日本核災食品解禁來台,引發抗議。(翻攝自主婦聯盟臉書)

每一次食安風暴,就讓檢驗公司發一筆橫財,無論塑化劑、餿水油、農藥重金屬殘留、偽造產地、摻假……,大家相信如果檢驗了,就可以相信無害,結果數十年來食安風暴越演越烈。

 

民進黨政府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已經構成了「準食安風暴」,雖然看起來沒有進口,但民眾一般相信,以政府的態度,和早先發現核災地區食品改貼產地標籤在台灣市場販售的情況,我們早有無數的輻射污染食品已經下肚。

 

僅管衛福部的說法,2011年到現在,每批進口的日本食品都會檢驗,共驗了9萬多件,只有216件樣品檢出微量輻射,可是全部都合於輻射標準。」

 

取材自2016年11月12-14日衛福部「日本食品輸臺公聽會」講義第8頁。

 

看到這樣的說詞,等於是自曝其短,一年進口數十萬噸的食品,5年下來至少數百萬噸,起碼有幾十萬批,若是每批都檢,僅9萬多件,這顯然是太少。

 

而且這9萬件按衛福部的說法,絕非福島等5縣市的食品,換句話說,衛福部根本沒有證據說福島5縣市的食品是否含有輻射。由這樣的資料要來說服民間同意開放福島5縣的食品,不是侮辱人民的智慧嗎?

 

官方不合格的「標準」

 

至於「合於輻射標準」,更顯示衛福部官員的粗糙苟且心態!因為長期以來台灣的「輻射標準」是370貝克/公斤,幾乎是日本100貝克/公斤的4倍,而且福島核災後衛福部還一直爭取要把管制標準放寬到6、7百貝克/公斤。但現在全世界都加嚴到100貝克,衛福部才在今年1月18日公告銫100貝克、碘100貝克,實際允許標準是100+100=200貝克!

 

在這5年多來,在這種「合格」標準下,台灣人吃下了多少日本禁止卻「合格」輸入台灣的輻射污染食品,不問自知。

 

再看檢測設備,衛福部強調他們使用的是「國際間公認最精密的」鍺半導體偵檢器。

 

取材自2016年11月12-14日衛福部「日本食品輸臺公聽會」講義第32頁。

 

在檢測上,有「測不準」原理,因為在檢測中的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受測物、衡量標準都會有誤差,加起來就會有累積誤差。

 

輻射污染物的輻射量特性是檢測的讀值漂移非常大,因為是測量原子分裂的次數、放出的能量,而被測的是食品,食品組成成分非常複雜,輻射量會相互影響,所以永遠沒有一個單一讀值,必須測量一段時間後的「平均值」。

 

但每次的「平均值」也會有誤差,一般而言,我們至少要測3次,看平均值是否接近,才能判定這測量值是否能夠接受。

 

衛福部測一個樣品,1次要1千秒,若要測3次,就是50分鐘,再加上換樣品、調校,至少1小時,而衛福部只測了1次,這在統計上也沒有意義。

 

衛福部用鍺半導體檢測,雖然很精密,但越精密的設備就越難操作,有時誤差更下,現在衛福部管制值是100貝克,儀器可以測到小數點下2位,在統計上反而沒有意義,就像我們講從某地至某地幾公里,但如果用公分來算,有意義嗎?

 

用最精密的儀器來測,成本就自然高,除了時間外,設備、實驗室、人員薪水、維護,設置要上千萬,每年維護成本也要數百萬,卻不如用像美國國土安全部指定使用的數十萬元的快速偵檢設備在邊境檢查,或看到即扣押的管制來得有效、實際。

 

官員不信輻射有害健康

 

雖然檢測是科學的,但是採樣是真正決定檢測可信度的關鍵,像台灣的檢驗樣品大多數業者送樣,如果有鬼,誰會送真正的代表樣品?衛福部宣稱是在海關邊境採樣,但是每批採樣具有代表性嗎?只抽一件是不會有代表性的。

 

衛福部的漏洞百出,一方面是他們對於輻射的健康危害不了解,找原能會來幫忙,這是請鬼拿藥方,因為911事件後,美國國土安全部高雄海關安裝了價值20億的門式偵檢器(RPM),在311福島核災後,2年間測到了2百多個貨櫃內的日本進口廢塑膠、二手商品等的輻射超過警戒限,除了少數被退運外,大多被原能會放行,這連海關都看不下去,讓媒體爆料。我曾追查此事,原能會以廠商個資為由,拒絕透露廠商名稱、地址,這代表無數的輻射污染早已進入台灣,這段公案至今未結。

 

台灣對輻射的檢驗、管制如此落漆,這和長期的食安體系、公共安全體系、輻射防護體系崩壞一脈相承。

 

我們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如食品安全的危害分析和關鍵點控制(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我們一定要識別風險,但在政府的情緒慣性下,衛福部、原能會被長期主張輻射無害論的人把持,甚至逆天力爭放寬輻射管制標準,可見一斑。

 

如果衛福部主管都不承認輻射危害,那麼怎麼會去找「關鍵控制點」呢?

 

食安天條:先看產地

 

義美公司總經理高志明的食安理論第一條,就是「先看產地」,福島核災後的產地污染問題嚴重,不只是輻射重度污染,再加上輻射的分布完全是非線性分布,日本把這現象稱為「豹斑」,因為像花豹的斑點一樣,分布是隨機的,完全無法預測,或畫出分布層度的等高線,這也是造成輻射污染管控上的困難。

 

因為在風險分析上,「不知道」是風險等級中最高的,台灣只禁止福島等5縣產品明顯是錯的方向,像美國管制策略把14縣的特定產地產品連檢驗都不必了,就直接在邊境扣押了,這就是符合高志明所說的「先看產地」。

 

台灣忘了還有除了5縣外,還有9縣的產品是沒有管制的,裝模作樣的檢驗全部合格,等於間接證明了台灣的檢驗無效,否則為何美國連驗都不驗就扣押了呢?

 

現在民進黨想要找下台階,增加日本輻射檢驗的量、能,但是方向完全錯了,因為衛福部(加上原能會)連風險在哪裡都不承認,也不了解,怎麼能夠訂下關鍵控制點,在何時何地用何種方法來檢驗都不知道,檢驗只是造成更大的浪費。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長期主張要增加民間、地方政府的輻射檢驗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倡議,因為如果連台灣的消防局、環保局、衛生局都沒有檢測能力,那麼未來核災降臨,民眾不知道哪裡有輻射的恐慌,可能比核災直接的傷害更大。

 

※作者為公民電力公司發起人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