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喚醒亡國感?一年多來中共對韓國瑜的反輔選

葉立錡 2019年11月27日 07:00:00
近一年來,習近平的談話愈發帶有加快統一進程的跡象,戳破了部分韓國瑜支持者對中共政權的幻想。(湯森路透)

近一年來,習近平的談話愈發帶有加快統一進程的跡象,戳破了部分韓國瑜支持者對中共政權的幻想。(湯森路透)

回顧去年地方選舉時,韓國瑜利用其草根形象、庶民語言以及訴諸經濟、減少政黨色彩等策略,成功吸引大量中間選民。分析當時國民兩黨支持者結構,韓國瑜支持者多為年輕人並且擁有高學歷,多數不滿蔡英文施政;政黨認同方面,雖然近半支持者支持國民黨,但有三成多選民自認為中間選民;在身份認同方面,超過六成選民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並且有超過八成的人支持一中各表;最後在對中國態度方面,韓國瑜支持者認為應該要增加兩岸交流、反對台獨,並且對抗中悲觀。

 

而有趣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韓國瑜的支持者結構卻轉變為中老年選民居多,並且與北京政府以及「亡國感」有強烈連結。這代表許多認為應該採取一中各表模糊路線、增加兩岸經貿交流的高學歷、年輕中間選民,在一年之內變得對中國戒慎恐懼。

 

這一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在韓國瑜當選不久之際,習近平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發言中定調九二共識為「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並且多次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完全沒有提到韓國瑜以及中國國民黨主張的一中各表,無疑打了韓國瑜一個耳光。而蔡英文在習近平演說後,立即公開發表「台灣絶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絶大多數台灣民意也堅決反對『一國兩制』」的強硬談話。而在蔡英文發表談話後,蔡英文的支持度立即提升,代表許多選民在習近平談話後,體認到北京對於最終兩岸關係的發展並無模糊空間,並且有加快統一進程的跡象,戳破部分韓國瑜支持者對中共政權的幻想。

 

而三月時韓國瑜參訪香港與澳門時,受邀前往一國兩制代表機構中聯辦,成為台灣首位進入中聯辦大樓的台灣地方首長,且在參訪後,香港中聯辦發佈新聞稿,提到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向韓國瑜介紹香港回歸祖國21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進步」。而韓國瑜參訪中聯辦期間,也是亡國感這個詞開始在網路流傳的時間點,代表有更多選民擔心韓國瑜如果參選總統,最終可能推行統一以及一國兩制,導致中華民國(台灣)的滅亡。

 

亡國感網路搜尋的高峰是在六月時,也就是香港開始進行反送中抗爭的時間點。而從六月到現在香港的抗議活動以及北京和港府從一開始的冷漠回應,到現在的強硬鎮壓,讓台灣人民看清中共政權本質,以及民主和獨裁政權本質的巨大差異。

 

亡國感究竟亡的是什麼

 

也許會有人問,香港是中國政府合法的領土之一,與台灣地位未定以及實質獨立狀態完全不同,為何會有亡國感?原因在於台灣的威脅與香港政府的背後都是北京政府,若台灣如同香港一樣接受了一國兩制,代表未來會同樣面對民主價值與極權政府的碰撞,而結果會像香港一樣,逐漸失去這些基本價值,而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民主體制將逐漸消逝殆盡。

 

那這些基本價值是什麼?這邊筆者借用維吉尼亞大學法律與公共政策學系教授Melvin I. Urofsky所定義的民主制度要素,包含憲政體制、中央與地方分權、立法權、司法獨立、總統權力、自由媒體的作用、利益團體的作用、公眾的知情權、保護少數權利、軍隊受文職管轄等。如果分析北京與香港政府在近年以及反送中運動對這些要素的影響,便可以理解為何台灣人會擔心民主制度在一國兩制下勢必被破壞。

 

首先是憲政體制,雖然香港並非國家而不具備國家憲法,但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將維持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其基準法擔任賦予香港行政自治區的憲政基礎角色,確保香港保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等。然而2014年北京發表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書中,便已聲明「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且「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權,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中國外交部也於2017年對外宣稱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這兩項聲明便已證明,北京政府對一國兩制的承諾並無履行的誠意,顯示其對香港憲政體制以及中央與地方分權兩項要素的破壞。

 

不到一年的時間,韓國瑜的支持者結構卻轉變為中老年選民居多,並且與北京政府以及「亡國感」有強烈連結。(攝影:張哲偉)

 

在立法權部分,過去香港便曾發生民主派議員因宣示誓詞內容而被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褫奪議員資格的事件。在反送中運動中,香港民主派議員也有多位被針對逮捕。8月30日時有三位立法會議員被控在抗議活動中襲警而被逮捕,而11月8日則有七名議員因五月審議《逃犯條例》時涉嫌與委員會衝突而被逮捕。在北京與港府的明顯介入議會下,並無法信服香港立法會能夠代表民意。而此段時間包含黃之鋒等多位社會運動人士被捕,且集會遊行申請被拒絕,也顯示北京與港府並不允許利益團體行使該有權利以及表達意見。

 

在司法獨立方面,在考量到中國司法依從黨意,以及香港與北京的從屬地位,《逃犯條例》本身的制定有可能使任何人因北京對港府施壓而移送中國,對香港司法獨立有損害之虞。11月18日時,香港高等法院便已裁定《禁蒙面法》牴觸基本法,因此無效。然而,11月19日中國全國人大法工委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是否符合香港基本法,只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判斷和決定,任何其他機關都無權作出判斷和決定」,此項聲明等於將香港獨立司法權與終審權收回,也驗證北京對香港憲政體的破壞。

 

此外,在香港警方圍困香港理工大學時,在沒有任何司法審判以及給予抗議者基本訴訟權利下,抗議者被告知將被處以暴動罪以及十年刑期,顯示香港行政權已經凌駕於司法權,也顯示香港與北京已破壞人民基本權利,而且那些人民代表的是多數民意,而非僅是侵害少數權益。

 

在軍隊方面,雖然基本法授與香港政府必要時「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的權利,且北京也曾對抗議者警告使用駐港解放軍鎮壓的可能性。但軍隊在民主體制下,其角色應為維護民主制度,而非維持政府的統治。而在北京與香港政府一連串破壞香港憲政體制在先下,此時軍方的恐嚇,僅是為了維持北京的絕對統治,而非維持香港憲政體制。

 

在自由媒體方面,雖然香港仍保有媒體自由,但在反送中運動這段期間,中共黨媒透過斷章取義或直接製造假新聞方式,並透過社交媒體以及大量假帳號傳播錯誤訊息,試圖抹黑抗議者。黨媒甚至將反送中運動包裝為港獨,試圖操作中國民族主義,製造中國與香港人民對立,以換取中國人民對北京強硬態度的支持。

 

最後是民主選舉、公眾知情權以及總統權力部分,在民主體制下,最高元首的權力來自於受治者的同意,元首的身份為人民的公僕,本質為替人民服務,且政府不論是行政或是立法的內容與過程都必須保持透明。然而,在《逃犯條例》的修訂過程中,香港政府並無事先詢問大眾便開始與北京進行協商,破壞公眾必須知情的權利。且特首林鄭月娥在面對大眾的抗議與質疑,多次不顧民意、拒絕撤回法案。直到九月才因不斷升高的壓力下撤回法案,但對五大訴求中撤回法案以外的四項訴求仍拒絕接收。

 

此外,在政府與民眾衝突升高下,港警屢屢採取不合比例的執法標準,包含水砲車、催淚瓦斯等,甚至是強姦、被自殺、與黑道勾結、偽裝抗議者等非法手段,不論是林鄭月娥或是政府執法的行為,從元首權力由人民授與的角度來看,皆為濫權以及悖離民意。但從香港特首最終皆需北京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這點來看,林鄭的行為也顯示由於背後北京的壓力,使其必須強硬推行法令、迴避訴求以及壓制抗議聲浪,顯現特首的制度無法實踐民主體制的民主選舉要素。

 

正因為台灣人民目睹到香港所有民主要素正在消逝,而香港與台灣最大的差別,便在於一個已經是法理統一且一國兩制狀態,台灣則保持實質獨立,而北京不斷文攻武嚇要讓台灣接受一國兩制。一旦台灣接受一國兩制,接著就會看到上面所有的民主體制要素消逝殆盡,過去習以為常的民主自由將不復存在。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就是亡國感的最大來源。

 

與中國靠攏也不會換來經濟發達

 

也許有人認為如果犧牲掉民主而與中國接軌能夠換來經濟發達,或許值得做這樣的交易。然而香港在實行一國兩制後,由於中國資金大量流入,不斷推升房地產價格,目前房價所得比為21倍,高居世界第一(世界主要城市平均僅為7倍,而一般來說超過5.1倍已在難以負擔的範圍)。而香港主要財團皆由房地產起家,拓展到其他事業版圖,形成大型財團並橫跨多個產業。在中國財團進入後,香港實業與房地產被財團把持的情況更為嚴重,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目前香港的吉尼係數(貧富差距衡量指標)則名列世界前十,且前十大富豪佔香港GDP比例高達35%,名列世界第一,而根據過去實證研究,貧富差距往往與犯罪率和社會問題正相關

 

除了投資之外,香港在貿易上也依賴中國。香港靠其自由港以及與中國不同關稅區的身份,長期為亞洲重要貿易樞紐,而中國為香港最大貿易夥伴,佔其貿易額五成左右。然而,隨著中美貿易ˋ戰、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以及中國沿岸城市港口的興起,影響香港轉口貿易,使香港近年經濟成長明顯下滑。且在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未來如美國認定香港自治權受侵害,而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進一步衝擊香港作為中國與美國間轉口貿易橋樑的地位。

 

反觀台灣狀況,目前中國(包含香港)與台灣的進出口佔貿易總額為三成左右,排名第一, 台北房價所得比例為15倍,也位居世界前段班,嚴重影響台灣本地消費以及出生率。如果台灣投資與貿易對中國的依賴再上升,中國資金大舉進入,難保台灣不會變成第二個香港。而中國長久以來對台灣採取以商逼政的策略,透過台商在中國的投資利益,反過來利用台灣企業家影響台灣政治人物,以及在中國台商與其僱員的投票意向,甚至透過台商操縱台灣媒體的方式影響大眾民意,這些都是經濟與中國靠攏會帶來對政治的影響。而政治上越親中,對中國的投資、融資和貿易越不受限,越容易把台灣經濟吸納進中國,而使更難在政治上保持自主,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台灣不但民主體制被破壞,經濟也更加惡化。

 

亡國感不見得是壞事

 

亡國感會不會消失?不會,只要在中國共產黨存在的前提下,北京就不會放棄對台併吞。而在目前北京透過經濟利誘部分台灣政黨下,每四年台灣總統選舉一定會有兩組候選人分別站在統獨的光譜兩端,因此對多數支持台灣政體自主的人來說(目前台灣主流民意是維持現狀,但在沒有中國軍事侵略的前提下則偏獨立),每四年就會有一次亡國感。

 

但這樣的亡國感也會促使台灣人民拒絕選擇親中的執政黨,避免政治與經濟向中國靠攏,直到台灣的貿易與投資足夠分散,經濟體質恢復正常,中國影響降低到中共難以用商業利益影響政治與人民,且絕大多數人抱持與中共保持距離的同樣看法為止,台灣才有可能不用擔心遭親中政黨綁架,而必須與「亡國感」共存。

 

※作者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事務學院碩士、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學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