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研發微創皮膚切片技術 檢測僅需15分鐘

上報快訊 2016年07月21日 13:14:00
台大微創皮膚切片技術獨步全球。(攝影:李隆揆)

台大微創皮膚切片技術獨步全球。(攝影:李隆揆)

過去在醫學上診斷神經受傷疾病,必須依賴神經切片手術,但這項手術的時間長,也會造成較大傷口,不易復原。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謝松蒼的團隊建立了「微創皮膚切片」技術,可用來診斷末梢神經病變,取代侵襲性傳統神經切片,而罕見疾病「類澱粉神經病變」也能透過這項技術檢測,且檢測留下的傷口僅有0.3公分。

 

台大醫院神經科、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謝松蒼表示,團隊建立的「微創皮膚切片」技術,已是國際醫學界所認同診斷小纖維神經病變的標準方法,只需小區域局部麻醉,傷口僅0.3公分,過程只要花費15分鐘且不影響行動,傷口約兩週即可復原。

 

謝松蒼說,神經就像自來水公司的管線,颱風來的時候,在水管末梢的的用戶會最早沒水用。神經也是一樣的到李,神經發生病變也多半從末梢神經開始。他解釋,在過去,為了診斷神經病變,需耗費較大的成本與時間,手術對於病人來說也是一種折磨。

 

這項技術還能夠用來檢測罕見疾病「類澱粉神經病變」。團隊成員醫師趙啟超將「微創皮膚切片」技術結合基因檢測,發現罹患這種疾病的病友皮膚汗腺周圍的神經明顯較正常人少,而且根據臨床的觀察,神經密度越低,發病的速度越快,因此可做為檢測這項疾病的指標。

 

目前,「類澱粉神經病變」可以透過這項技術做先期診斷,但是沒辦法有效的治癒,僅能透過醫療減緩病情。

 

謝松蒼認為,過去缺乏相關檢查疾病的進程,而透過「微創皮膚切片」進行特殊染色,即可觀察表皮神經和汗腺神經密度,反應神經退化程度與速度,讓診斷有量化標準。(塗鵬揚/綜合報導)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