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台灣成中美貿易戰最大受惠國」是短視的說法

陳妍伶 2019年12月02日 00:00:00
根據聯合國報,在中美貿易戰下,台灣對美出口增加了42億台幣,是為「最大受惠國」。(攝影:張哲偉)

根據聯合國報,在中美貿易戰下,台灣對美出口增加了42億台幣,是為「最大受惠國」。(攝影:張哲偉)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英文縮寫UNCTAD)11月5日發表了一項關於中美貿易戰的研究報告,文內除了呈現中國與美國截至目前為止的貿易波動,也涵蓋著2019上半年在中美貿易戰的轉單效應下,各國取代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的增長。而統計結果指出,台灣是此次貿易移轉的獲利總冠軍,對美出口額增加了42億台幣,其中大部分商品為辦公室機器與通訊設備,也就是中國受創最嚴重的產業。

 

當連聯合國的報告本文都指稱台灣為「最大受惠國」時,看到這些數據後的我們普遍會認為台灣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中美貿易戰火下的「最大贏家」。但事實是否像數字描述的如此單純呢?在這場比賽中,只要能成為出口最多東西給美國的國家就是勝者?事實上,當我們掀開了貿易額這華麗的面紗,下面無疑是被忽視的真相。

 

首先,只憑單一產業的經貿獲利數字如何斷定台灣變成最大受益者?就算機器製造產業目前的成績無比亮眼,也不能代表台灣其他產業也有穩定成長的機會,甚至有些產業是受到負面影響的,而中美貿易戰造成的物價或幣值波動對台灣整體的影響是否也需納入考量?更何況,辦公室機器通訊設備也不是台灣現在主要發展的項目。

 

照理來說,賣的最好的東西應該要是一個國家的優勢及強項;國家的強項也更應該要成為賣的最好、最被需要的東西,而這樣的貿易額增長才會具有長期發展的意義。以台灣為例,現在我們著重的項目應屬高科技、半導體產業;辦公室機器、通訊設備等產品則為製造業的範疇。台灣知道必須有屬於自己的強項,也努力爭取在世界貿易中能夠扮演不可取代的角色,但當我們只專注於眼前的利益,忘記了原本的使命,現在所謂的「勝利」將是使阻礙我們前進的絆腳石。

 

這份報告的作者指出:「貿易戰的時間持續越長,這些貿易移轉就越有可能是永久性的。」這句話乍聽之下會認為是台灣穩定的經濟成長機會,但事實上這毫無疑問地是在間接鼓勵製造業繼續發展。回過頭來,這樣下去真的能讓努力嘗試產業轉型的台灣有最大受益嗎?今天我們能輕易取代中國,更代表著這條路不是值得久留的地方。在利益分析中我們會講求「效益最大化」,把資源、人力投入到最具價值的地方,也許現在看不出來,但在下一個十年,誰是原地踏步的國家將一目瞭然。

 

※作者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自主學習小組成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