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力量的危機有多大

陳方隅 2019年12月12日 07:00:00
時力若因策略選擇錯誤而喪失政治機會,那會是無比可惜的事。(攝影:蔣銀珊)

時力若因策略選擇錯誤而喪失政治機會,那會是無比可惜的事。(攝影:蔣銀珊)

筆者在七月份的時候曾寫過一篇短文談時代力量的困境,那是接續著從純粹政治制度面的討論:在單一選區之下,小黨面對的困難度相當巨大。四個月過去了,選戰進入倒數一個月,然而,我認為時力仍然沒有找到對的議題取向,而這對該黨的選戰來說,是相當危急的事。

 

兩岸關係的議題所有權不在時力身上

 

首先要掉一下書袋。在政治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議題所有權」(issue ownership),這是指選民認為某政黨或候選人擅長處理某一議題,於是該政黨或候選人在該議題上享有聲譽,進而擁有(own)該議題(詳細討論請看這篇論文:誰要議題所有權?)。

 

時力在這選戰的衝刺期間,選擇主打議題的策略是很有問題的。例如,前陣子主打「外國代理人法」以及所謂的「紅媒」法案,這其實是很不好的策略,因為現在兩岸關係相關的議題所有權,幾乎全部都在民進黨身上,時力現在完全無法從這個議題開拓新的票源。更何況,民進黨的確也有提自己的法案。

 

除了法案本身之外,也花了相當的力氣在論述執政黨的立法程序有問題,這更是一個無效的攻擊方式,因為只要對立法程序稍有理解就知道,法案很多,各法案的狀況不一樣,面對的反對聲浪來源也不一樣,各黨所在意的重點也不同,所以本來就不可能有任何一個黨可以隨意地照自己的意思去通過任何法案。再者,這個會期是所謂的預算會期,主要重點本來就會放在預算案上面;然後,選舉前的會期在時間上本來就比較短,按照慣例大家會休會一個月,這是因為我們的立院設計是有不分區立委,以及73席的區域立委,這些區域立委必須要顧選區。選舉前又加上要審預算,去攻擊立法速度或者休會,這個重點很顯然就擺錯了,得到各方聲援的機率就降低許多。又要再「更何況」一次:事實上最近處理的重要法案還真不少。

 

這邊並不是講說時力對那些法案的倡議不重要,而是個制度和時機的選擇問題。要讓法案通過當然是很重要的事,但現在這個時間點明顯不對,選舉前所剩時間不多,要打議題也必須要挑有用的打。對小黨來說,要建立議題所有權本來就比大黨還要難很多。

 

只有時力最認真?

 

先前提到過,時力已經進入到這個體制內,但有時候似乎仍然繼續使用社會運動的方式在倡議。過去三年來,黃國昌委員花太多時間在做「街頭」該做的事,而沒有真正參與到法案的協商當中,去真正換到一些屬於自己的法案通過。社會運動的目的是影響政治議程、喚起大眾的注意,但在體制內就必須要面對法案從提出到公聽會到審查到通過這漫長的程序,中間有很多的協商空間。現在時力的黨中央主打的宣傳方式之一,就是「其他人都不認真,只有時力最認真」,同時也傾向否定以及不參加各種協商過程,這種策略選擇其實是很傷的,因為在體制內又不願與任何人合作、妥協、交換到自己要的東西,那麼就無法建立屬於自己的議題所有權。

 

別誤會,我認為黃國昌老師是戰力很強的立委,他在揭弊、查案、質詢官員等各方面的表現是很好的。然而,立委還有重要功能是「民意代表」以及要審查各式的法案,但黃國昌委員不只是棄選自己的選區,在立法方面又少了和各黨折衝的藝術,許多時候實在把政治宣傳的力道用錯了地方。

 

時力已經進入到這個體制內,但有時候似乎仍然繼續使用社會運動的方式在倡議。(資料照片)

 

時力最有利的議題所有權是在司法、社會公平、勞動議題,這是由我和幾位學者朋友,用學術調查得出的結論。時力的不分區立委提名了像王婉諭和邱顯智這樣的候選人,是很好的策略,應該要想辦法把議題主導到勞動議題和司法議題去。

 

但是,時力這幾年來最大的困境就是卡在柯文哲,而這個背後反映的是台灣政黨政治當中最重要的(沒有之一)議題:中國因素--或者可以說就是藍綠以及統獨。中國因素、自我認同、國家未來地位選擇,這對台灣人來說是最根本的中心議題,是所謂的核心價值所在,不可能避而不談。然而,時力在這方面的論述和定位,可以說是相當有問題。

 

先前時力黨內大分裂、許多創黨成員紛紛退黨,主要的分歧就在於要不要在中國因素及藍綠光譜上面表態,而黃國昌多次表示不要當「小綠」,這其實是把時力的定位玩小了。時力的創黨成員許多是出自社會運動,尤其是太陽花運動,這就是近年台灣社會對中國因素的最大覺醒運動,這其實也是時力的優勢之一,因為中國因素會顯著地影響到台灣的社會公平等議題。然而,時力在拒當小綠的同時,也沒有提出一個關於台灣國家定位的論述。其實這本來很好越過去才對,只要講說自己是台派、本土派、台灣派之類的概念,這些論述方式都可以拉到比藍綠更高的格局。可惜的是,時力黨中央選擇的是最不利擴展支持度的一種論述方式:藍綠一樣爛。

 

這種論述方式有兩大硬傷。首先,時力崛起的過程就是聚集了人們對中國因素的警覺,然後在選舉方面受惠於民進黨的幫助甚多,尤其是黃國昌、林昶佐、洪慈庸這三席區域立委,都是由民進黨基層動員幫助下才當選的。監督民進黨當然是在野黨的必要工作,但是在整個中國因素議題光譜上面,理念相近的政黨理應保有合作的空間,結果時力就連在外國代理人法這樣的議題上面,都選擇一再地攻擊到底。這樣的監督方式等於是在自己沒有議題所有權的各個領域,全面地與其實有合作空間的潛在盟友為敵,而且完全不顧及三席區域立委選區。更嚴重的是,目前中國因素當然是台灣最重要面對的大選議題,但時力在這題上面選擇當一個孤鳥。「藍綠不過半」這樣的口號看似理性中立,但是現在有許多人們在努力防止「親中政黨」國會過半,時力的論述方式不僅會被視為並不在這個努力行列,有時更會被視為是在幫助另一邊過半。

 

第二,如果時力要全面主打政黨票,那也不是不行,問題就卡在柯文哲。一直以來,時力的支持者結構就是有一半柯粉、一半柯黑;我自己的調查研究發現,時力支持者在統獨與國族認同方面,其實平均而言都比民進黨還要偏「中間」,這代表的是,時力的確可以吸引到所謂「中間選民」,尤其靠光譜上泛藍這邊的人們。然而,柯文哲才是「藍綠一樣爛」的「相信我之術」議題所有者,因為他根本沒有核心思想可言,一直以來各種相關言論也不斷在媒體上放送。更嚴重的是,柯文哲在兩岸議題上全面往泛藍這邊靠攏,完全成為中國代言人,那麼在藍綠光譜上,柯文哲可以吸收所謂淺藍選票,但時力在這方面顯然就弱了許多,畢竟沒有直接往中國貼過去。

 

讓柯文哲坐收漁利

 

我們可以看到,黃國昌老師一方面說賣「芒果乾」(亡國感)是不好的、繼續不斷地攻擊民進黨,一方面又主打反中國的紅媒法,這本身就顯示出時力支持者結構所帶來的矛盾。也就是說,在中國議題方面,時力黨中央選擇以大逆風的方式把泛綠支持者推走,而在光譜另一側,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大大方方地接收所有淺藍選民,尤其是那些覺得藍綠一樣爛、政府都沒在做事的這些選民。最近,面對台民黨的直接點名攻擊,黃國昌只淡淡地說尊重他們。看到這樣子的狀況,實在不得不替時力捏好幾把冷汗。

 

在兩岸關係相關的議題所有權,幾乎全部都在民進黨身上,時力現在完全無法從這個議題開拓新的票源。(資料照片)

 

簡單來說,我認為時力在主打議題的選擇方面,策略出了滿大的問題。過去這三年來最可惜的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整體的藍圖規劃,且在台灣政黨政治最重要的中國因素和統獨光譜上面定位不明,然後在立院裡面則錯失了建立屬於自己議題所有權的機會。結果就是讓自己只能陷入到去搶那些對大黨最不信任的少數選民的票,並且眼睜睜看著柯文哲接收了「所謂」最中間、最去脈絡化的那些選民的票。

 

剩下最後一個月的時間,時力真的必須要好好想一想該怎麼樣調整選戰策略。做為一個快速崛起的、很少數在社會運動完後成立就立刻可以進到國會的政黨,時力的成員們也已在不少地區選上了議員,擴大更多社會基礎。台灣的政治制度對小黨來說非常不利,很希望各個有理念的小黨們都可以持續成長茁壯。如果僅因策略選擇錯誤而喪失政治機會,那會是無比可惜的事。

 

※作者為密西根州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