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鄧惠文】「好好活著」是一種人權 她用白話文破解憂鬱(下)

陳德愉 2019年12月14日 11:00:00
鄧惠文家裡不存在「因為妳是女生所以很多事不能做」的落伍思想,如今身為醫師的她,要從政去幫助更多的人。(蔣銀珊攝)

鄧惠文家裡不存在「因為妳是女生所以很多事不能做」的落伍思想,如今身為醫師的她,要從政去幫助更多的人。(蔣銀珊攝)

作為一個女生,人生的第一個體悟經常是「因為妳是女生所以很多事不能做」,可是,在這個家裡,鄧惠文得到的是全面的支持。

 

「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女孩不能做的」,「我家的長輩給的是無條件的支持,即使我要做的事情她們感覺到很陌生。」她說。

 

 

不來男尊女卑那套 阿嬤性平觀念「超時代」

 

這真是超越時代的性平教育,「我的阿嬤聽到妳這樣說,她會很高興,」鄧惠文笑起來:「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超越時代。」

 

「性別平權首代阿嬤」教出來的女孩,天生便帶著亞馬遜人「Amazons」的氣質。

 

鄧惠文念醫學系時,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不同,「有一天我和一個男同學在教室後面討論一個活動,兩人討論得很大聲,沒注意到已經上課了,老師走進來後便斥責了我們。我回到自己的座位後,旁邊的女生對我說『哇!我第一次看到一個女孩子這樣(對男生)說話。』」

 

「我並不是和那個男生吵架啊!只是很認真地討論事情而已。」

 

鄧惠文從小就受到阿嬤思想開放的教育及無條件的支持,任何新鮮甚至陌生的事物都會讓她嘗試。(蔣銀珊攝)

 

 

1/4女人憂鬱纏身 她開創通俗語言接住她們

 

這讓鄧惠文意識到:啊!原來,自己的同學(也是醫學系的女生),是在這樣的社會架構裡。

 

研究所時,鄧惠文的論文寫的是「憂鬱症論述的性別政治」,她說,這個社會把女性的不快樂「變成一種病」,「事實上,那可能是結構的問題,妳換個環境就好了。」

 

她告訴我,自己剛開始當精神科醫師時,在醫院開女性成長團體,招募了十幾個成員,每一、兩周,大家聚會一次。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平常在家裡不斷承受老公情緒暴力的女性說,她很少出門,出門都是為了家人,侍奉公婆、照顧小孩等等,這是她第一次克服自己,為了自己而出門。」

 

「作為一個心理醫師,我看過許多的女性個案,她們的故事在我心中激起波瀾。」

 

女性成年後,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2到3倍,平均每4個女人就有一個曾經憂鬱。

 

「為什麼這些善良、努力、充滿潛力的女性不能快樂呢?」

 

鄧惠文曾在醫院組女性成長團體,一名遭受丈夫情緒暴力的女子自訴這是她首度為自己挺身,令她揪心。(蔣銀珊攝)

 

十幾年前,鄧惠文便在書中提出這個問題。她給予自己使命——「撫慰、照顧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踏出天堂島(神話中亞馬遜族的居住地),出書、上節目,將困難的心理學專業轉化成通俗的語言。

 

「十年前,我出來試圖用通俗語言與群眾講述我所學到的東西,我是被同行輕視的,他們認為,一旦我的對話對象是大眾,我就沒有高度。但是這十年來,各行各業的人員逐漸意識到,若是我的專業沒人懂,那麼我專業的使用率就會降低。」

 

「現在還有同行找我上課,想跟我學習如何說話。」

 

遇到女英雄,我忍不住滔滔不絕自己從小遇到的各種父權壓迫,忿忿地說著,很多時候壓迫行為的真正執行者與啦啦隊都是女性長輩,婆婆媽媽……。

 

 

夫妻關係無絕對 要「尊重」陳佩琪成長脈絡

 

聽到這些話,鄧惠文嚴肅地看著我,說起「陳佩琪」。

 

前些日子,許多婦女團體質疑柯文哲沒有做家事,示範了一個不公平的夫妻關係。(他的太太)陳佩琪回應說,「難道(柯文哲)急診到一半,我叫他回來洗碗嗎?」

 

許多年輕女性對陳佩琪的回答都十分不滿,可是,鄧惠文是這樣看待的:

 

「(性平運動裡)最重要的是尊重,其中,也包括尊重與我們不同成長脈絡的前輩女性,不要去質疑對方的成長過程,在進步開放的過程中,我們也要(養成)互相尊重的習慣。」

 

鄧惠文率先用「通俗語言」傳遞專業給大眾,遭不少同行輕視,如今同行反而想向她求教溝通技巧。(蔣銀珊攝)

 

她舉了一個例子。

 

「我女兒大概2、3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帶著她在等電梯,有一位歐巴桑也來等電梯,女兒向她打招呼,歐巴桑很高興,對她說『妳好乖,會招弟弟。』」

 

 

路人鼓吹「招弟」不冒犯 女生男生都是禮物

 

「後來女兒問我,媽媽,為什麼她說我會招弟弟?」

 

「我對女兒說,因為,那個阿嬤想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妳,她覺得『弟弟』是一個很好的禮物。」「可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好禮物。」

 

聽到她教孩子的這段話,我的身體不禁震了一震!尊重人,包括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真誠善意地去了解他們的想法起源。這不就是一個能夠弭平仇恨,幫助這個島嶼上的居民們解決爭執,一起向前走的方法嗎?

 

過去,鄧惠文彷彿是困境女性的燈塔,在寒夜黑海帶給大家光與亮,現在她出來選舉了,拯救對象一下子擴張為全台灣的人,我問她想要為這個時代帶來什麼?

 

「好好活著,是一種人權。」她說。

 

鄧惠文認為,即使是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也要真誠地了解他們的想法起源,才能弭平仇恨。(資料照片/王志元攝)

 

 

男人也好苦… 善用諮商理出「失望」肇因

 

「很多人都以為,來找我諮商的多半是女性,事實上也有許多男性。」因為,時代的失序,帶來普遍的苦痛,「人有時候會不能承認自己有一些需求,而那些需求不能被滿足。」鄧惠文的方式是,「他必須提出來,如果對方也不能給,那麼要去討論如何處理這個失望,協調一個對話的方式。」

 

了解自己尊重他人,然後,協調、對話、前進——這是鄧惠文帶領大家往前走的方式,也是處於分裂爭執的島國人民的一帖藥;吃下去後,我們便可以安心過日。

 

訪問的那一天濕濕冷冷,但是鄧惠文一身紅毛衣,非常穩重地坐在那裡,看起來熱呼呼地,溫暖著來求援的人們;許多人向她傾訴困難,我彷彿可以聽到那些帶著期盼的聲音在空氣中迴盪著:「醫師、醫師,妳在嗎?」

 

那是阿嬤在30多年前給鄧惠文的一份禮物,她為小女孩許下願望。

 

「阿嬤對我說:『妳當醫生好了,妳可以去救所有的人。』」

 

然後,鄧惠文就當了醫師,現在正要去救所有的人。回顧上集

 

 

【上報人物看更多】

●「神力阿嬤」勝過有個爸 鄧惠文的學霸女醫養成記(上)

●佳士得、鴻禧美術館都要他 來自UK的中國古瓷大師史彬士(上)

●家有韓粉爸 斜槓醫師作家林韋地的身分漂流(上)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