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今日香港足球隊 明日台灣棒球隊

李濠仲 2019年12月31日 07:00:00
中港球場邊的意識形態之戰,孰令至之?重點不就在即使只是足球比賽,也必然有服膺中國「一國兩制」標示的義務。(湯森路透)

中港球場邊的意識形態之戰,孰令至之?重點不就在即使只是足球比賽,也必然有服膺中國「一國兩制」標示的義務。(湯森路透)

中共治下,「服務政治」是一切面向的匯流,這是對它理解的基本常識,即使強調體能競技的運動場,因選手成績表現和民族榮耀成正比的特性,也成了發揚黨國愛國教育的重要一環,以「舉國體制」的規模培育愛國主義至上的金牌選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聖誕節當天,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港澳台辦對外宣稱,未來中國舉辦國際賽事,包括2022北京冬奧、杭州亞運和2025成都世界運動會等等,都將優先考慮台灣運動員的需求,為台灣運動員提供相關訓練和便利的協助,使其享受「主場待遇」。

 

這是中共在台灣大選最後階段,提出對台26條措施的進一步說明,並且特別提及台灣人都很熱愛的棒球運動,只是說法是「棒球被稱為島內第一運動,台奧會和體育界多次向我們提出,希望將棒球列入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大陸體育界願意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體育發展紅利…」

 

事實上,「島內」一出,就已不存在台灣選手的「主場待遇」,「分享大陸體育發展的紅利」,自然是它舉國體制的彈性延伸,也是它對兩岸「一國兩制」化的鋪陳,所謂公平競技的體育精神已不具意義。

 

而如果以為掏出體育場上分享主場待遇紅利,就能擺平彼此政治意識上的矛盾(對台26條本來就是政治動機),過去以來,就不會有時時刻刻充滿火藥味的中港足球之戰。中港足球代表隊(球迷)宿怨已久,香港球員早年甚至一度是以「中華民國」名義對外出戰,對中國隊來說一直是很刺眼的敵手,關鍵並不在球技誰高誰下,更多是出於兩地人不同的國族情感依歸使然。

 

97之後香港「回歸」,不僅沒有水乳交融,中國隊只要和香港隊被分在外圍賽事同組競爭,一對陣就少不了帶有濃濃認同味道的較勁。明明是所謂的「同一國家」,雙方球迷向來堅壁清野,在乎的已勝過比賽的純粹輸贏,至於香港球迷在國外遇到中國隊上場比賽,有可能幫忙加油打氣?中國球迷又什麼時候喊過香港隊加油?甚至前不久還發生香港球迷在場邊「噓中國國歌」事件,結果是香港足協被罰超過一萬美元,因為違反了中國的《國歌法》。

 

中港球場上的政治意識之戰,孰令至之?重點不就在即使只是足球比賽,也必然有服膺中國「一國兩制」標示的義務,卻因一國兩制在香港持續製造的裂痕和矛盾,連同強化了兩相藉足球比賽行政治抗衡的影子。假若香港球隊表現技高一籌,中國媒體就會諷刺香港隊靠的多是外籍球員,如果香港隊表現不佳,就會被譏諷是「送分童子」,甚或藉主辦權之便,直接把香港隊冠名為「中國香港」,豈管香港隊在國際足總名稱為「Hong Kong National Football Team」,並無「China」一字。香港隊於是變成了一個中國球迷看到就想打敗的「本國球隊」(香港隊反之亦然),也就是透過比數上的壓制,從而報效黨國,加添其黨國統治的正當性和優越感。

 

中國隊、香港隊的足球比賽,一路在單純比賽之外旁生枝節,德國和歐洲國家因二戰留下的歷史舊帳,在今天的世界盃足球賽中已不復見,中港政治交鋒仍是體育場邊進行式,尤其中共治下政治高於一切的萬流歸宗特性,被迫作為大國一部分的香港,球員球技再好,也無從減損對方政治上的耀武揚威,這是無力感的來源之一,至於所謂現代體育「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套在中港之戰,一直都很虛無。

 

昨日香港足球隊,今日台灣棒球隊(中華台北隊也一樣),中共推動愛國主義精神大舉融入當地各級校園體育學科課程,早行之有年,而今更積極「加大對香港、澳門和台灣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度」,「體育交流」是最容易接觸到台灣青年的一環,當然也不可能置身其外。至於「願意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體育發展的紅利」,不就屬於大國炫富的任性,所表明的更在於,它並不是真想藉體育賽事減緩兩岸人民的矛盾,或者消弭兩邊隔閡,「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一直是不切實際的呼籲,中國最擅長的正是以體育影響政治,紅利不妨分你一點,反正拿回來的都是你的本金。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