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清漣專欄:真紅色滲透VS假「綠色恐怖」

何清漣 2020年01月08日 00:01:00
面對強權卑躬屈膝,面對民主政府大聲喊No,並非政治勇氣,而是政治投機。(湯森路透)

面對強權卑躬屈膝,面對民主政府大聲喊No,並非政治勇氣,而是政治投機。(湯森路透)

臺灣大選臨近,國民黨選情不妙,有可能迎來臺灣自有總統選舉以來最大慘敗。也因此,北京輿論宣傳的重點不再是討論誰可能勝選,而是大肆渲染「綠色恐怖」。2019年12月25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民進黨當局製造兩岸敵意,強行以所謂「中共代理人法」和 《反滲透法》 ,製造「綠色恐怖」,進行政治操弄,「影響極其惡劣,危害極其嚴重」,臺灣韓國瑜們對此說熱烈呼應。

 

多年來,我一直在追蹤中國對世界各國的紅色滲透活動,對中國在臺灣的紅色滲透也曾有過專門研究,看到國台辦與國民黨聲稱的「綠色恐怖」之危害,頓時想起「賊喊捉賊」這個中國成語。

 

中國紅色滲透禍害全球

 

中共將自己扮裝成孔子傳人,卻完全忘記了這位大成至聖文先王的一條經典之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中國的做法來看,不僅是忘記,是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自身所好,不許他國效尤。比如:

 

1、中國在他國成立媒體、或者資助媒體,例如在美國,中國幾乎控制了除大紀元系列、VOA、RFA之外的絕大多數中文媒體,還購買美國多家英文電臺,成立多個新媒體與網路公司,甚至在《華盛頓郵報》等國際媒體購買版面,讓他們報導對中國官方有利的新聞,試圖影響美國特定州的政治運作。2019年12月18日,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刊發調查報導China Violates Disclosure Law to Publish Propaganda in NY Times, WaPo(中國違反資訊披露法,在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從事宣傳),報導說,在過去七年時間中,中共喉舌《中國日報》在美國刊登了七百多條新聞形式的宣傳廣告,並且在美國數家知名媒體購買了五百多頁的版面,這些舉措皆是用來粉飾中共在西藏、新疆,以及香港的鎮壓措施。美國眾議員吉姆‧班克斯評論說,對那些幫助中共宣傳的美媒來說,就算民主徹底死亡也不在乎,只要自己獲得金錢回報便可——中國在美國如此,在世界各國包括臺灣香港也都如此,詳細分析請見拙著《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中共喉舌《中國日報》在美國刊登了七百多條新聞形式的宣傳廣告,並且在美國數家知名媒體購買了五百多頁的版面。(湯森路透)

 

2、中國在各邦交國公開或半公開收買政界人物。在美、澳、加拿大、紐西蘭、臺灣,中共均有此類操作,曝光的也不少。在美國經營30多年,培植了一個擁抱熊貓派,政界、商界、學術界、媒體業人士均被網羅於中國的關係網中。為了從美國盜竊智慧財產權,中國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引進高科技人才」的千人計畫,讓在美國國家級科研機構及各大學工作的華人科技精英,為「祖國的富強」而偷盜美國投入巨額金錢、人力開發的各種研究成果。美國參議院的常設委員會在今年11月18日發佈《中國千人計畫: 對美國研究機構的威脅》(Threats to the U.S. Research Enterprise:China’s Talent Recruitment Plans)指出,中國透過200多個資助專案惡意利用美國的開放性來提高自身的國家利益。報告書寫到,由於中國計畫在2050年成為世界的科技大國,所以幾乎是傾全國之力引進世界各地的專家。根據FBI的報告,中國在2008年到2020年之間投資了2兆元美金,相當於國民生產毛額(GDP)的15%。

 

3、通過各種管道匯入資金,全力支持一國某特定政黨候選人。 這在澳大利亞特別明顯,早在2014年,澳大利亞工党參議員鄧森因捲入「中國滲透」醜聞而辭職。後來,澳大利亞發現這種滲透遍及政界、學術界與媒體業,社會因此產生嚴重的焦慮感。2016年,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林(Malcolm Turnbull)授權發起一項調查。這項調查顯示,中國是對澳大利亞滲透最為嚴重的國家,中共不僅試圖對澳大利亞的政治施加影響,還想打開通往澳大利亞政府各個層面的管道,這裡就不提時時見諸媒體的落網間諜,只介紹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那本《無聲的入侵》(Slient Invasion),作者在掌握大量事實的基礎上,指出中國正通過各種各種手段,企圖將澳洲變為傀儡國家,在短短15年間,籠絡澳洲前總理鮑勃.霍克( Robert James Lee "Bob" Hawke)、保羅.基廷(Paul Keating)、陸克文(Kevin Rudd),將這些政要變成中共的新買辦,大量中國資金湧入澳洲的農地、房地產、大學。無聲無息間,中國成為澳洲官界、學界、產業的最大金主,也成為澳洲第二大地主。

 

中國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引進高科技人才」的千人計畫,讓在美國國家級科研機構及各大學工作的華人科技精英,為「祖國的富強」而偷盜美國各種研究成果。(湯森路透)

 

以上所有的事情,中共在臺灣也如法炮製,國民黨在政、軍、學術文化界的精英人物,一直是中共統戰的重點對象。韓國瑜稱「《反滲透法》從此讓臺灣人民心生恐懼,是惡法」,如果將臺灣人民改成「國民黨」及中共在臺灣的代理人,完全沒錯,這部法律就是為了將臺灣從紅色滲透的恐懼與黑暗前景中解脫出來。

 

中國聲稱「綠色恐怖」完全是賊喊捉賊

 

國民黨在反對反滲透法之前,最好仔細思考一下,中國政府在世界各國所作所為,是否允許他國在中國如法炮製?莫說這些國家的電視、電臺、報紙沒有一家能夠進入中國開辦媒體,就算對中共還算友好的《紐約時報》中文版、在中國境內也無法流覽。任何外國媒體駐華記者只要報導過中國的負面新聞,就面臨無法延續簽證的風險。中國與外國大學都互派訪問學者,但來美的訪問學者可以自由批評美國的社會制度與弊端,但去中國的外國學者卻無法在中國公開批評北京當局,中國報刊也會登載外國訪華學者的文章,但多是讚美中國與批評其母國政治的文章,比如近年會刊登美國學者批評川普貿易戰的文章。中國可以在美國購買版面發表讚美中國批評川普對華政策的文章,但美國卻根本沒有可能在中國做同樣的事情。

 

如果國民黨真害怕「綠色恐怖」,不妨去看看中國的紅色恐怖是怎樣的情況:這個國家不允許任何批評意見;不允許上街遊行示威請願;不允許民間結社;大學中學甚至小學都公開鼓勵學生檢舉老師的「反動」與「不當政治言論」;近年來,政治敏感時期不允許數人在一起聚會。臺灣國民黨人還應該看到一個事實: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體器官供應國,很多器官的來源不明。如果說香港自反送中以來的情況已經讓臺灣人覺得很恐怖,那我只能告訴臺灣人,也只有在香港,抗議者還能持續舉行抗議,在中國,抗議者早就被消失了,連抗議都見不到。

 

作者質疑,國民黨在反對反滲透法之前,最好仔細思考一下,中國政府在世界各國所作所為,是否允許他國在中國如法炮製?(攝影:蔣銀珊)

 

因此,國民黨不是真害怕所謂綠色恐怖,真正的原因是:臺灣通過《反滲透法》之後,國民黨人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樣,從北京那裡拿錢,在臺灣公開充當中共政權的紅色代理人。

 

面對民主政府喊No並非勇氣而是投機

 

國民黨有百餘年歷史,曾與中共有過長期鬥爭並失國,今天的繼任者不僅忘記了本党這段恥辱的歷史,也完全「忘記」中共是個什麼性質的政黨。如今,西方國家五眼聯盟(Five Eyes)成員之一的紐西蘭曾因中國在該國大舉購買影響力而親中,外界一度認為該聯盟趨近瓦解。但現在因為其他四國公開狙擊中國滲透,並有其他國家加入,而再度形成一條讓中國頗為在意的國際戰線。公開狙擊由兩類法案組成:一是效法美國的《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澳大利亞、波羅的海三國等先後通過類似法案,歐盟版《馬格尼茨基法》立法工作也已於2019年12月10日宣佈正式啟動;二是各國紛紛通過反間諜法,防滲透法、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比如澳大利亞近幾年先後通過《外國影響力透明度法》(Foreign Influence Transparency Scheme)、《間諜與外國干預法》(Espionage and Foreign Interference Act 2018)。2019年12月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勝出,新政府提出了數十項立法計畫,其中包括嚴厲處置間諜和外國代理人專案的立法計畫(請見拙文《人權問責立法 「反華」國際戰線成形》)。

 

據說還有不少臺灣人並不真在意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滲透。在此,我想講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2003年,一群大陸學者、中國旅美異議人士、臺灣青年在美國康乃狄格州三一學院開會談兩岸關係,臺灣一個名叫「非戰家園」的綠色和平NGO與會,在會上大談反對臺灣對美軍購。我問他們,你們能申請到大陸去宣講兩岸應該和平相處、反對武統的主張嗎?他們說沒申請過,估計也不會批。我再問他們,你們對一個允許言論自由與政治自由的民主政府大喊放下武器、反對軍購,卻不敢去時時用武力統一嚇唬臺灣人民的大陸申請赴陸演講,這是真的主張和平嗎?與其說是主張和平,不如說是勸說臺灣人民任大陸宰割。其他的與會者也都表達了類似的批評意見。第二天會議結束後,他們找到我,很誠懇地說:「我們以前沒認真想過你們提出的問題,今後要好好思考一下究竟應該怎樣做」。

 

如同我當年希望非戰家園的臺灣青年認真反思一樣,我希望臺灣親北京人士也認真面對中國紅色政權,認清何謂「紅色恐怖」。面對強權卑躬屈膝,面對民主政府大聲喊No,並非政治勇氣,而是政治投機。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