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這場選舉證明經濟政見不應背離國際趨勢

蔡明芳 2020年01月15日 07:00:00
台灣經濟必須倚賴中國的論述會失靈,主因無非是從川普總統當選以來所開啟的美中貿易衝突所致。(湯森路透)

台灣經濟必須倚賴中國的論述會失靈,主因無非是從川普總統當選以來所開啟的美中貿易衝突所致。(湯森路透)

台灣總統選舉的結果已經在本月11日揭曉,蔡英文總統以817萬多票以及57.13%的得票率成功連任。在本次總統選舉中,除了蔡總統外,其他兩組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經濟政策並未有太大的新意。蔡總統提出,將以五大主軸為核心(建構製造研發、金融兩中心;強化資金、人才兩要素;並落實分配正義) 啟動的經濟發展新模式2.0計畫,台灣最大在野黨的總統候選人所提的經濟政策仍是以中國為主要的經濟交往主體,特別是對台灣與中國的ECFA協定與中國參與其中的RECP即將成形,來說明台灣經濟的未來前景堪憂。

 

或許多數的選民對於各組候選人所提的經濟政策不甚了解,但是,台灣與中國兩國的貿易依存度已持續降低應是眾所皆知的事,選舉的結果證明,以台灣若無法和中國有更緊密往來,經濟將會持續下滑的論點已經失靈。

 

中國經濟倚賴論不再被選民買單

 

台灣經濟必須倚賴中國的論述會失靈,主因無非是從川普總統當選以來所開啟的美中貿易衝突所致。在世界的貿易體系中,美國仍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消費國(進口國),中國則是主要的出口國,在美中貿易衝突下,中國的出口動能必然會逐漸減緩,進而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廠商受到傷害。

 

因此,對許多尚有競爭力且主要市場不在中國的台商而言,其一為選擇往東南亞國家設廠,其二是回台灣投資,第二個選擇也是台商回台投資會大爆發的原因。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忽視中國現狀,繼續鼓吹經濟依賴中國的觀點將有如井底之蛙,這樣的經濟論點不再被選民接受並不意外。

 

事實上,行政院主計總處將台灣去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由2.67%上修至2.99%,居亞洲四小龍之冠,高於香港的-2.9%,即已證明經濟持續倚賴中國的說法是不合邏輯的。當然,經濟成長的果實是否能讓更多人民分享,仍要靠政府未來繼續努力,這也可以從總統在其兩任競選政見中均放入「分配」的議題,即可知道該問題的重要性和棘手程度。

 

中國經濟的不穩定性

 

在2018年11月24日的縣市長選舉後,許多當時的新科市長即希望加強與中國經濟往來,本專欄即已指出,中美貿易戰敲不醒台灣新科地方首長的「中國夢」,這也凸顯台灣地方首長雖然希望振興自身縣市經濟,但其作法可能與國際趨勢有所牴觸。本專欄過去已多次指出中國經濟下行對台灣經濟的可能影響,在2019年12月12日於北京召開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目的在於定調隔年的中國經濟政策,也就是2020年的中國經濟政策,強調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字當頭,全面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工作。

 

這樣的呼籲和2019年的經濟政策沒有太大差異,也與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有很大的關聯。此外,會議一再強調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也與中國近期金融機構倒閉問題頻傳,以及人民銀行持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相互呼應。人民銀行雖持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但是,若主要商業銀行不願意將資金拆借給小型銀行或城鎮銀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無法解決中國金融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將會帶給中國更大的金融泡沫,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故現階段強化與中國經濟的關係是不智的。

 

強化台灣經濟自主 分散台灣經貿夥伴

 

一直以來,許多台灣廠商將產品銷售到中國市場,往往受到中國政治手段的制約,不管是台灣手搖杯飲料和麵包業者,無一倖免。對於廠商的決定,民主國家的政府僅能盡可能提醒業者注意投資風險,無法禁止。不管這些廠商基於何種理由往中國投資,市場的銷售規模一定是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許多台灣廠商希望回台灣設廠與外國廠商到台灣設廠之際,我們期待政府可以加速廠商落地投資,以促進就業。

 

就業的增加有其行業專屬性,並非可以立即讓人民感受投資增加的果實。但是,只要台灣的新增就業持續增加,服務業的業績必然會逐步改善。蔡總統在其第一任期內,已不斷強化台灣的經濟自主性,分散台灣的經貿夥伴。希望在未來四年,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可以持續提高,其從業人員的薪水可以穩定增加,進而帶動服務業的成長,改善服務業低薪的現象,務實建構以內需為主的經濟成長新模式。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