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戴口罩保平安」的集體心理成為社會現象

林青弘 2020年02月05日 07:00:00
「戴口罩保平安」的集體心理已經成為社會現象,在這樣的氛圍下,防疫用口罩的加班供給永遠趕不上民眾的恐慌需求!(資料照片/沈粲家攝)

「戴口罩保平安」的集體心理已經成為社會現象,在這樣的氛圍下,防疫用口罩的加班供給永遠趕不上民眾的恐慌需求!(資料照片/沈粲家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1月29日巡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時,曾對媒體說:「我們對於口罩的數量,會給國人同胞足夠用,還是鼓勵國人同胞,需要的時候,要用就買,隨地都可以買得到。」但到了2月3日在臉書上卻說:「不需要的人若一直搶購,生產再多都不夠用,呼籲把口罩留給需要的人。」不到一周期間,口罩政策為何有明顯改變?
 

口罩與防疫 關鍵在於人性

 

隨著中國大陸境內確診武漢肺炎的病例已經超過2萬例,死亡人數已經超過400人,未來還會增加的預期下,中國政府對於疫情控管的效能,關係全球防疫信心與公衛政策走向。在檢討台灣政府口罩政策與讚賞防疫功效之前,以地球村的觀點,國際防疫物資集中提供給中國政府統籌運用,這是全人類的福祉與健康維護關鍵。中國大陸境內若是社區群聚感染的圍堵與強化防疫措施失敗,武漢疫情嚴重蔓延將不止於湖北省,跨省市的疫情爆發與繼續社區感染,將致使中國大陸境內疫情失控而引發全球性恐慌。屆時,香港與澳門如果沒有全面封關,勢必也會爆發社區型的群聚感染。
 

武漢肺炎的防疫掌控,最關鍵的關鍵,還是在於武漢與湖北以及溫州、廣東等顯著社區群聚感染地區的加強防疫。防疫能量大過於病毒感染效率,才能讓整個疫情逐步緩和。因此,武漢加油,不只是中國人的生死問題,還是全球公衛能否解除警報的重要關鍵。為了武漢抗疫成功,世衛組織無須抱大腿、拍馬屁,真正有能力的展現,還是在於協助中國政府盡快掌控疫情。
 

回到台灣的口罩之亂,首先應該正視一個事實,台灣沒有社區型的群聚感染,講個大白話,就是沒有不特定人感染不特定人的嚴重狀況發生。追蹤旅遊史與接觸史,就能達成防疫功效,這是台灣的成就,應該公開讚揚陳時中部長與防疫中心的貢獻。防疫政策很成功,延後開學雖然造成家長不便,但是可以緩解疫情爆發與觀察社區型群聚感染是否會發生。至於照顧假能否有薪?國營事業與官股企業比較有能力做到給薪休假,政府若要強化防疫效能,是可思考企業給薪的抵稅與補貼。但對於中小企業而言,要給薪同時要補足人力,非常兩難!在此議題上,難免要家長自行吸收防疫代價。
 

口罩政策的失敗,在於防疫用口罩與一般口罩混淆使用,沒有區隔清楚。如果台灣沒有社區群聚感染爆發,為何要普遍提供民眾防疫用口罩(外科使用等級以上)?為何要讓民眾產生非配戴防疫用口罩才能維持安心的預期心理?「戴口罩保平安」的集體心理已經成為社會現象,在這樣的氛圍下,防疫用口罩的加班供給永遠趕不上民眾的恐慌需求!
 

實名制購買防疫用口罩,可以解決「假性需求」,也就是把囤貨已夠的民眾與不理性需求量逼出原形。根據衛福部「健保特約醫事機構」的查詢結果,全國約有6515家特約藥局,有52個偏鄉必須在衛生所憑健保卡購買防疫用口罩。口罩政策承擔政治性考量,所以政治責任必須由蘇揆全部負責。
 

陳部長期待500萬人在一周內購得防疫用口罩,等同每日平均有71.4萬人(不重複)要到6515家特約藥局與52個衛生所購買口罩,即使1人2卡代購,也必須有35.7萬人到藥局購買。並非每個藥局都是健保特約藥局,購買並非方便。目前全國每日平均門診人次(可重複)不到50萬人次的現狀下,實名制的控管結果,一周1000萬片口罩不可能會依健保卡購買而全部售罄。有些特約藥局很搶手,可能還是買不到口罩,但整體而言,一定會有剩餘口罩產生,關鍵就在於健保卡的把關機制。
 

因此,實名制購買防疫用口罩只能解決「假性需求」,已有囤貨而嫌麻煩的「戴口罩求平安」的不理性消費者,不能借卡買口罩,此部分的不理性消費可以解決。但是,有醫療或正常需求的民眾,如果沒有開放醫師提供「防疫用口罩處分籤」,不能從醫院或特約藥局取得正常所需口罩數量,在這樣的實名制之下,將會折磨有需求的甘苦人!透過地方政府社會局對於弱勢族群的關懷與發給口罩,與前開醫療需求不相同,政府應該正視此一問題。
 

口罩之亂在於人性戴口罩求平安的社會集體心理與大眾氛圍,防疫雖然很成功,因為可以完全沒有政治考量,但若要檢討口罩政策,政治性考量不能排除的前提下,口罩之亂,勢難避免。「假性需求」可以剃除與抑制後,政府是該思考有醫療需求的民眾(看病、住院、陪病),如何例外得到充足的防疫用口罩。

 

※作者為自由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