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肺炎】中國證實「氣溶膠」傳染途徑 醫護人員曝感染高風險

高詣軒 2020年02月09日 18:10:00
武漢醫護人員照顧隔離病房的患者。(湯森路透)

武漢醫護人員照顧隔離病房的患者。(湯森路透)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的肺炎(下文皆簡稱為武漢肺炎)病例持續增加,病毒傳播途徑也受到關注。

 

中國上海8日舉行的記者會上,有當地衛生防疫專家表示,新冠肺炎傳播途徑除了直接傳播、接觸傳播之外,還包括肉眼無法看見的「氣溶膠傳播」。

 

 

據《BBC中文網》報導,氣溶膠(氣膠,aerosol),是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也就是空氣中穩定分散懸浮的液態或固體小顆粒,而所謂「氣溶膠傳播」,即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經人體吸入後導致感染。

 

 

 

專家:一般民眾少會接觸「氣溶膠」

 

報導指出,有關新型病毒的傳播途徑,中國國家衛健委網站5日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曾經表示 「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此後時隔3天,「氣溶膠傳染」途徑便得到官方衛生部門的確認。

 

據報導,氣溶膠傳染與飛沫傳染途徑的不同之處在於傳播距離。飛沫和接觸傳染都在近距離內發生,但氣溶膠的傳播距離遠,增加無接觸感染的風險。上海衛生當局8日也宣布,8日半天內新增5例確診,其中2人來自外地,3人為上海居民,共計確診病例286人。

 

口罩成為許多武漢居民必備用品。(湯森路透)

 

中國媒體《每經網》9日報導指出,「氣溶膠粒子直徑在0.001-100μm之間(0.5-5μm的粒子為主)。呼吸、咳嗽、說話、吐痰、嘔吐、大小便(水沖洗)等,都可產生氣溶膠。醫學檢驗實驗室等人員在接觸患者的血液、尿液、糞便等樣本時可產生氣溶膠。」

 

《每經網》引述中國貴州省人民醫院應急辦公室科長李楊表示,氣溶膠多在是患者咳嗽和打噴嚏時產生,常見於為患者吸痰、插管等治療中,因此醫護人員必須穿防護服、戴口罩和護目鏡,不過一般民眾很少會接觸到,不需太緊張,只要配戴口罩即可,「氣溶膠傳播」並不代表空氣中會受病毒瀰漫。

 

 

前線醫護人員風險較高

 

《BBC中文網》並引述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呼籲當地居民,一定要注意防範聚集性疫情,落實居家防疫措施,包括減少社交聚會、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做好居家消毒、管理個人衛生,以減少空氣和接觸傳播。

 

有防疫專家並建議,為謹慎起見,居家隔離的疑似患者用完廁所後,應蓋上馬桶蓋在沖水,有助減少空氣中的「氣溶膠」濃度。畢竟,上海作為中國東部經濟中心,若新型病毒疫情失控,恐也會對中國與世界各地的經濟產生巨大衝擊。

 

武漢一處醫院的醫護人員照顧病人。(湯森路透)

 

不過對於上海官方「氣溶膠傳播」的說法,有專家持表留態度。港媒《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引述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法指出,飛沫和接觸感染應是新型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不過病毒傳播的確切全貌,仍待更多流行病學的調查與分析。

 

 

《香港01》,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表示,當醫護人員進行霧氣生成程序,譬如吸痰、氣管插喉、支氣管鏡檢查、使用呼吸機,才會產生飛沫核,在醫院環境中發生空氣傳播,至於一般人吃火鍋或使用熨斗,並不會增加空氣傳播風險。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