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他山之石】1700萬人僅8確診2死 上海2003年抗SARS是怎麼做到的?

尚國強 2020年02月14日 07:01:00
2003年中國爆發SARS疫情時,上海因有效的防控措施,並無群聚感染狀況,感染人數僅8人,2人死亡。(湯森路透)

2003年中國爆發SARS疫情時,上海因有效的防控措施,並無群聚感染狀況,感染人數僅8人,2人死亡。(湯森路透)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發的肺炎(下文皆簡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絕大部分案例集中在中國,境內確診病例逼近6萬大關,讓許多專家思考究竟是否有什麼防範措施有效,該怎麼圍堵疫情繼續擴大。

 

武漢肺炎的疫情令人想到2002到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該疾病首次出現於中國廣東,之後蔓延到東南亞甚至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常住人口高達1700萬的上海市僅8人感染、2人死亡,而且都是各自出現的病例,並未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上海在SARS「侵襲」前,就已經做好準備,上至政府體系下至市民個體,都發揮嚴加防範的作用,成功有效控制該市疫情。

 

上海市利用過去的經歷,成功預防SARS在該城市爆發。(湯森路透)

 

事實上,這與1988年爆發的甲型肝炎疫情有關。該年1月起,上海市民突然有人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嘔吐、厭食、無力和黃疸等症狀的病例,之後證明是因為市民生吃受到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

 

此次疫情持續時間超過2個月,共計造成31萬多人感染,31人死亡,讓當時的上海衛生防疫系統面臨很大壓力。

 

當時上海市所有的內外科病房,總共才5.5萬張病床,根本無法容納所有的甲肝病人。曾經歷當年甲肝疫情的上海居民回憶著說,「醫院住不下了,最後居委會的車棚都被改造成臨時隔離病房。」

 

這場疫情使上海市政府開始重視突發傳染病疫情的防控,並逐步建立傳染病的防控應急預警機制,先後成立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到了2003年8月,上海市共有預防保健機構89個,三級和二級公立醫院16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1家、鄉鎮衛生院128家。

 

這顯示出上海市看重防制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病這兩者,在此概念下拓展公共衛生機構功能,構建初疾病預防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組成的公共衛生體系框架。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上海衛生人員謹慎對每個角落消毒。(湯森路透)

 

一位公共衛生專家指出,如此一來,上海才能在重大疫情爆發時,做出其他城市無法辦到的防治措施。

 

具備高度防範意識的市民

 

除了良好的公衛體系,上海市民對於傳染病的警戒度也相當高。

 

根據《新華社》過去的報導,上海首例的SARS感染者當年3月27日從香港回上海後,自已就有一種不祥預感,因此從機場回到母親家時沒敢出門,把隨身所帶的行李留在母親家後就直接到醫院看病,並在4月2日確診感染。

 

在確診當天晚上10時,該地區疾病控制中心的人員立刻趕到她當時的住處,向她接觸過的母親和2名小孩進行醫學觀察,並徹底消毒他們家,直到警報解除。

 

具有高度防範意識的市民同樣功不可沒。(湯森路透)

 

另外,當年的小學生返校時都必須填寫一份「防範非典(SARS)情況報告表」,曾有一位小孩儘管被家人叮囑,得在「家中是否接待過外地人員」該欄填「無」,最後還是選擇了誠實,老實交代自家曾有外地親戚拜訪。

 

像這樣的「誠實小衛士」不在少數,還有其他人主動告知其父親謊報體溫。像這樣的意識在防治重要傳染病時顯得格外重要。

 

紀錄片《非典十周年祭》就提到,北京SARS爆發初期,不少病人會隱瞞病情,一位老太太因擔心醫護人員得知其曾經照顧感染SARS的伴侶而不救治她,便向醫生隱瞞了其SARS患者接觸史;另一名秦姓患者,就診時隱瞞病情,以致最初照護他的15名醫護人員全部感染。

 

 

社區的防控體系有效運作

 

根據2003年8月發表在《中國全科醫學》的一篇論文,上海當年針對SARS的社區防範機制採取兩級管理制度。

 

首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天中午12時過後,向區衛生局報告過去24小時內的疫情,以及當天實施醫學觀察中發現的情況,提出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及已經採取的措施。

 

同時街道辦事處每天將各居委會查到的回饋和來該地的人員資訊傳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核對。上述提到的小學生及其家長的人員接觸和體溫等資訊報告,就是這個網絡中的一個環節。

 

另一方面,區疾控中心及時下傳密切接觸者的資訊,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醫學觀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觸到患者後,會向預檢護士詢問病史,將疑似病例報告給醫生,同時報告防治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經過複診後仍為疑似病例的,則通報給區一級疾控中心,通知防疫小組進行疫點消毒和健康教育。

 

針對從疫區返回人員的家庭,則進行為期10天的醫學觀察。10天後,無症狀出現或排除疑似病例,方可結案。

 

社區的防控體系幫助控管上海市民人員的動態。(湯森路透)

 

仰賴這套全面的防控體系,上海在SARS疫情中,全部感染病例都知道確切來源,促使上海的疫情為零星個案,並非大規模群聚感染。

 

信任專家

 

時任上海市衛生局局長劉俊在總結上海市防治SARS經驗時,特別強調他們對專家的倚重。在疫情發生之初,上海市衛生局即成立了由20名各科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在城市防病形勢的分析研判、防病策略實施以及技術要點制定上,專家委員會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專家針對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進行不同層面的業務培訓,也為SARS防治預備了充分的醫療力量。

 

2003年5月下旬,SARS疫情已發展到後期,上海市一位專家表示,上海之所以能阻止疫情蔓延,是由於全市鑄造了三根「鏈條」。一是以市民個體為代表的社會鏈,二是以政府公務員及公共管理部門為代表的制度鏈,三是以醫學專家為代表的醫學鏈。三者同屬一線。

關鍵字: 武漢肺炎 上海 SARS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