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人國家海軍的航空母艦夢

張豐麟 2020年02月19日 07:00:00
台灣海軍於2019年5月6日台船舉行鴻運計畫兩棲船塢登陸艦原型艦開工典禮,預計2020年下水測試,但性質上屬於LPD並非LHD,航空器乘載量有限。(資料照片/讀者提供)

台灣海軍於2019年5月6日台船舉行鴻運計畫兩棲船塢登陸艦原型艦開工典禮,預計2020年下水測試,但性質上屬於LPD並非LHD,航空器乘載量有限。(資料照片/讀者提供)

關於第一艘華人國產航母這個議題,嚴格說起來,中國大陸的遼寧號與山東號都排不上第一名,因為早在民國初年軍閥割據時期,東北軍閥張作霖在1923年趁著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機會,便曾以極其划算的價格購入原德國海軍在當時頗先進的海軍運輸艦,並到旅順港改裝命名為「鎮海艦」,隨後更在1924年向法國訂購了八架Schreck FBA-19型水上飛機,並以「鎮海艦」為母艦,東北軍張作霖不但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海軍航空隊」,而且海軍航空兵的編制一直保持在其作戰序列之內,鎮海艦也是中國第一艘曾在船艦年鑑中被分類為擁有定翼艦載機的戰艦。

 

約莫同一時期,北洋政府海軍部在1916年派出兩名年輕的軍官陳紹寬和鄭禮慶赴歐洲深造,當1917年中國對德、奧宣戰後,陳紹寬加入英國的潛艇部隊並連續參加了三場海戰,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國總共建造了15艘水上飛機母艦,且在戰場上發揮極大的影響力,這對陳紹寬產生極大的衝擊,十年後的1928年,擔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兼海軍署署長的陳紹寬首次向蔣中正呈文,提出要建造一艘航空母艦未果,但仍命令在英國學習的海軍留學生將歐洲各艦隊的發展情況寫成報告,呈送海軍部。

 

陳司令不僅親自閱讀報告,並在 1934年自己的著作《海戰》一文中寫下「現代海軍在海戰時,欲取攻擊手段,必有賴於艦上所載的飛機」,1945年8月陳紹寬司令在抗戰勝利後制定「海軍分防計劃」,將中國沿海分為四個軍區並編配航母三艘,可惜的是隨後國共內戰全面爆發,陳紹寬因「拒絕內戰」遭蔣中正認定抗命並撤銷陳的職務,隨後武裝接收海軍司令部。

 

1949年蔣中正電召陳紹寬前往台灣共襄國事,但陳紹寬嚴詞拒絕,陳紹寬過世後依其遺囑將畢生珍藏的5000多冊圖書,捐贈給福建省立圖書館稱為「厚甫書目」(陳紹寬字厚甫),以表紀念,雖然陳司令的建議未獲國民政府的重視,但檢視中國大陸遼寧艦、山東艦兩艘航空母艦及正在興建中的第三艘航空母艦規劃,依稀可看到半世紀前「海軍分防計畫」的身影,可惜,海峽右岸的臺灣海軍再也沒能出現第二個如Pierre Bourdieu所言,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而且曾歷練世界大戰並累積、建構自己的世界觀主體性的海軍司令!

 

新加坡海軍在2018年採購新一代的聯合多任務艦Joint Multi Mission Ship (JMMS)並預計在2021年前下水,所以在2020年下單採購F-35B並不令人意外。(圖片來源: 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Singapore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 Ltd)產品型錄)

 

2020年一月中旬,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新聞稿披露,國務院預先批准向新加坡出售12架具有短場起降能力(STOVL)的F-35B戰機,合約總價為27億5千萬美元(約新台幣824億元),國務院同時也將此案送交參眾院核准,鍵匠最早是在2012年拿到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Singapore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 Ltd)新推出的Endurance 160直升機航母型錄電子檔,該艦採用了直升機航母典型的全通甲板式設計,飛行甲板長約146公尺,寬25.6公尺,設有5個直升機起降點及兩台甲板升降機。

 

但Endurance 160的排水量僅約1萬4500噸,算是迷你型的航母,不過隨後在2017年新加坡IMDEX Asia 2017(亞洲國際海事防禦展覽會)時,ST Marine公司推出了最新改型Endurance 170長度增為170公尺,寬度增為30.80公尺,同時滿載排水量亦提升到1萬9000噸,船員編制為150人,另可容納400名士兵,在15節的經濟航速下續航力為7000海里(約13000公里),火力配置則為1門76快砲、4門30快砲、2座RAM近防系統及16孔位的垂直發射防空飛彈。

 

當時相當好奇該公司的目的為何,隨後新加坡海軍在2018年宣布採購新一代的聯合多任務艦Joint Multi Mission Ship (JMMS)並預計在2020年下水,其實看到模型就知道是Endurance 170,所以在2020年下單採購F-35B並不令人意外,換句話說,待這批F-35B交貨後,新加坡將成為第二個擁有航空母艦的華人國家!

 

相較於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速度,臺灣高層在爭論與躊躇的時間耗費甚久,海軍的兩棲船塢運輸艦計畫在黨政高層間浮浮沉沉了約十餘年,最終在在2016年3月正式招標的「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技術服務案」算是落槌了。

 

依照2016年9月送交立法院審理的2017年國防預算書中,「鴻運計畫」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計畫總經費62.9億新台幣,艦體全長約153m,最大寬度約23m,滿載部隊之後滿載排水量不高於10600噸,最大巡航距離不得小於7500海浬,基本裝載能量包括了9輛AAV-7 兩棲突擊車或兩棲突擊砲車1輛加上7輛悍馬車;登陸艇方面包括了裝載一艘LCU通用登陸艇、四艘LCM機械登陸艇,飛行甲板能停放一架CH-47D大型運輸直升機。

 

台灣海軍於2019年5月6日台船舉行鴻運計畫兩棲船塢登陸艦原型艦開工典禮,預計2020年下水測試,在船艦自製的原則上是只要國內廠商有技術,就儘量由國內廠商製造,例如,艦上液壓系統完全由協聚德公司來承製,該公司的液壓控制技術算是非常成熟,包括海軍茄比級潛艦海獅號的深度大修工程中液壓系統內部液壓油清理、潛艦舵面控制液壓控制系統、潛航深度伺服閥等,均由協聚德公司如期如質完工。

 

日本出雲級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型直升機護衛艦,滿載排水量2萬7000噸,目前服役的有出雲號及加賀號2艘,韓國亦將建造第二艘獨島級,臺灣海軍的企圖心是可以理解的。(作者提供)

 

臺灣的鴻運計畫性質上屬於LPD並非LHD,是以航空器承載能力有限,但是北邊的日本有四艘日向級與出雲級直升機航母,韓國也要打造第二艘獨島級直升機航母,因此,國艦國造計畫傳出有意打造全通式甲板,能搭載超過6架直升機的兩棲攻擊艦,其實有這樣子的規劃真的不令人意外。

 

令人意外的反而是反對臺灣建造LHD的聲量大多來自海峽左岸以及美國的智庫或是媒體,網路聲量最大的理由是臺灣沒錢、沒經費玩這麼大的船,不過實際檢視一下韓國獨島級的造價大約在150億新台幣上下,而原本法國要賣給俄羅斯的兩艘西北風級已屬貴森森的歐洲貨,造價大約在250億新台幣左右,反觀臺灣海軍打算採購新一代的巡防艦,每艘預算都不低於300億新台幣,顯然兩棲攻擊艦並沒有貴到臺灣買不起的地步,鍵匠文末必須破題指出癥結點不在經費,而是缺乏科學化系統工程的概念所導致的致命傷──人力不足。

 

最近的例子是2019年剛通過特別預算的F-16V採購案,即便這批F-16V戰機預算都過了,且成軍後仍是採用第七聯隊的番號及駐地,但是人員缺口卻是冀望未來增加空勤、技勤人力的招募,缺口達到387名官兵,同樣的,臺灣海軍遲遲未能建案採購二代二級艦放任妥善率低落的濟陽級佔用近千名員額,在無法解決缺員問題前,採購大型軍艦恐非明智之舉,殷鑑不遠的紀德級便是一例,鴻運三號兩棲攻擊艦所能提供的作戰能力與其成本效益(CP值)絕對有其價值,不過在現實中,臺灣海軍在未來的10年內都不可能有多餘的人力資源能量用於操作類似出雲級直升機航母,殊為可惜!

 

首艘獨島級兩棲運輸艦獨島號(L-6111) 在美韓聯合軍事演習中協同作戰。(圖片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作者為業餘自耕農

關鍵字: 海軍 航母 鴻運計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