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Airbnb紮根台灣市場的關鍵在「消費者權益保障」

林士清 2016年12月04日 00:05:00
西班牙一大樓住戶在陽台掛上布條,反對鄰居透過Airbnb將他們居住的公寓作為短期日租用。(湯森路透)

西班牙一大樓住戶在陽台掛上布條,反對鄰居透過Airbnb將他們居住的公寓作為短期日租用。(湯森路透)

共享經濟的態勢頗有顛覆傳統經營型態,其以創新商業模式提供消費者更有效率的服務,甚至可替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式。即便打著「共享經濟模式」及「科技資訊服務」兩面大旗的Uber,依然被經濟部投審會要求必須的撤資,可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的前提下,未來營運狀況將備受挑戰。不過,計程車工會反彈Uber的輿論力道其實超乎想像,而傳統旅宿業者是否會以儆效尤,進行串連衝擊另一共享經濟的平台業者Airbnb?值得持續觀察。

 

立法部門逐步加壓行政部門

 

隨著國際訂房網站興起,目前進駐台灣的訂房網站有Agoda、Expedia、Booking、易遊網,以及專攻日租套房的Airbnb等公司,旅宿業者一般會提撥一定比例的房間,委由OTA(Online Travel Agent,泛指線上旅行社、訂房網)銷售,近年由於全球自由行發達,OTA重要程度日益提升,民眾訂房更便利,但也造成台灣非法旅館業者較去年暴增逾三成。是以,立法部門要求行政部門採取要求訂房網站下架、加速查察進度與多重管道圍堵等三大策略,迫使交通部觀光局研擬全面實施。

 

Airbnb是一個全球住宿服務平台,一開始是創辦人為解決舉辦國際研討會時飯店房間不足,以致許多參與者需要短期住宿服務,於是透過網路平台讓一般有住宿空間且有意願出租的民眾,經由平台提供出租服務供全球遊客選擇,賺取租金。目前Airbnb平台提供超過80萬個出租物件,範圍橫跨全球192個國家,所解決的是一般人最基本的「住宿」需求,加上簡單方便的操作性,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一種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具,藉由平台建立信任,省下過去為了找住宿房間、討價還價、付費訂房中遇到的不確定性。

 

信任感與消費者權益保障是否相符

 

Airbnb運用網路平台,提供出租者及住客線上操作,操作上並無太大的困難,並與PayPal及信用卡公司合作,提供便捷的支付管道。唯使用者需驗證其身分才能註冊以維持信任,其驗證程序需拍攝上傳,經政府部門核准的身分文件照片,並要連結線上個人帳號至Airbnb,如Facebook、Google帳號,最後填寫一些基本個人資料,才能完成身分驗證。Airbnb註冊驗證的程序雖較一般線上註冊程序繁瑣,但驗證為一次性的動作,只要驗證通過,未來都不用再次驗證,因此複雜性方面,亦無太大的進入障礙。

 

筆者認為Airbnb的優勢,在於為房東提供高達100萬美元的損失賠償,以及24小時的即時客服,以「匿名互評之機制」(blind review system),來建立屋主和客人之間的信任。倘若客人想租房,屋主會視客人的簡介與評價決定是否接受,一旦客人入住,24小時之後才會付費給屋主。這種讓房客入住後24小時才付款的新規則,給予房客充裕的時間檢視房子,也讓屋主必須如實描述屋況、刊登真實照片,一舉建立了服務的信任感,但此等信任感能否與消費者權益保障相符,猶待驗證。

 

共享經濟能更有效地善用資源而減少浪費,但在傳統產業者眼中,則是一群打亂市場秩序的競爭對手,因為管制漏洞導致不公平競爭。從實務上來看,共享經濟之平台業者時常最常涉訟的原因,當屬消費者權益的紛爭。因為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服務的提供者常常不是企業,而是一般的個體戶,且通常專業度可能不及一般的企業。尤甚,倘若Airbnb提供服務的旅館是違法經營,政府無法把關消防環境是否安全,平台業者屆時如何對於消費者應該負何種賠償責任,尚難釐清。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