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蟲蟲危機」肆虐東非多國 若蝗害失控、千萬人恐面臨缺糧飢餓

高詣軒 2020年03月01日 20:30:00
肯亞民眾奮力驅趕蟲群。(湯森路透)

肯亞民眾奮力驅趕蟲群。(湯森路透)

東非各國近期與時間賽跑,力拼阻止損害農產、人民生計的新一波嚴重蝗蟲災情。然而面對近代最慘重蝗害,除了防蟲專業不足之外,各國也因設備、除蟲藥、內戰等因素,「掃蝗」行動困難重重。若災情持續失控,蝗蟲數量恐會持續暴增,使當地農民心血付諸東流。

 

 

《路透》(Reuters)指出要是蟲害未獲控制,東非蝗蟲數量可能在6月時暴增400倍。報導引述引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警告,蝗害恐會導致當地農穫大受打擊,威脅1900萬的飢餓人口。FAO東非防災主管費朗(Cyril Ferrand)提醒,「第二波」蝗災即將到來,屆時農產恐將遭蝗蟲鯨吞。

 

 

設備、藥劑、內戰成防蟲絆腳石

 

蝗害來勢洶洶,各國抗蟲行動卻問題重重。報導指出,肯亞出現殺蟲劑暫時不足的窘境,衣索比亞則缺乏足夠飛機,受內戰摧殘的索馬利亞等地則無法確保防蟲人員的安全。東非約3分之1的經濟仰賴農業,目前蝗害造成的損失仍未知,FAO正透過衛星影像評估農損規模。

 

當地蝗害早在《聖經》時代就有記載,但科學家指出,近代氣候變遷所加劇的異常天氣,成為蝗蟲數量暴增的溫床。隨著暖化造成雨量增加,喚醒許多原本休眠的蟲卵,加上氣旋發生頻率變多、強度變大,讓蝗蟲群得到更有利擴散的條件。

 

 

在衣索比亞,蝗蟲群已經抵達豐饒的東非大裂谷(Rift Valley)地區農地,也在肯亞、索馬利亞等國的牧地肆虐。報導指出,蝗蟲群每天可移動高達150公里,每平方公里可涵蓋約4000萬到8000萬隻蝗蟲。

 

為對抗蝗害,烏干達出動軍方人力抗蟲,肯亞也訓練數百名年輕維安學員協助掃蝗。在索馬利亞,由於殺蟲劑缺乏,部分維安人員甚至用防空彈藥射向漫天蟲群。隨著農夫播種,新一波的蝗蟲幼蟲卻正在土中蠢蠢欲動,各國都希望能趕在3月降雨前解決蝗害。

 

 

全國唯一殺蟲劑工廠趕工

 

該區域最富裕、穩定的國家是肯亞。肯亞農業部高級官員克貝尼(Stanley Kipkoech)向《路透》表示,該國蝗蟲大多在位處半乾燥氣候的北部,部分農產已受影響。2月間,肯亞在1.5周內就用完除蟲劑,許多農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家農產遭到吞噬。

 

在衣索比亞,政府經費只夠租用4架飛機進行空中灑藥,然而該國農業部作物保護主管薩拉多(Zebdewos Salato)表示,若要在3月收成前控制蝗害,至少需要8架飛機投入,「我們快沒時間了」。同時,衣國唯一的殺蟲劑工廠也正在全力趕工。

 

蝗蟲大軍遮蔽肯亞民眾身影。(湯森路透)

 

報導指出,衣索比亞需要50萬公升的藥劑因應接下來的收割與播種季節,但該工廠執行長阿爾泰(Simeneh Altaye)表示,在外匯缺乏之下,購買化學物的進程延遲,最多產能的20萬公升也是相當勉強。FAO正在幫助衣國取得飛機等設備,並積極從歐洲調買殺蟲藥。

 

對抗蝗害的措施也因國內動亂而受阻:索馬利亞南部的「朱巴蘭」(Jubbaland)環境首長表示,防蟲人員無法進入伊斯蘭極端組織「青年黨」(Al-Shabaab)的勢力範圍。當地居民用號角、鼓等發出噪音驅蟲,「青年黨」則向蟲群發射防空機槍,朱巴蘭當局也如法炮製。

 

飛機噴藥對抗肯亞蟲害。(湯森路透)

 

海水暖化、氣候變遷加劇蟲害

 

蝗蟲的生命周期約是3個月,FAO表示蝗蟲每繁殖一代,數量就會增加20倍。幼蟲孵化後,會在地表生存約2周,是用噴藥殺蟲的好時機,不要等到蝗蟲長出翅膀。蝗蟲成軍後可以遮雲蔽日,連飛機碰上都要躲避,而每平方公里的蟲群每日可以吃掉約3.5萬人的糧食量。

 

 

FAO表示,控制蝗害的經費至少要1.38億美元(約新台幣41.5億元),但目前捐款僅募得約5200萬美元。要是無法防治蝗害,本來就已飽受衝突、氣候衝擊的當地將面臨更嚴重的飢荒。2016年以來,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等國就先後面臨乾旱、洪水的循環,南蘇丹更有過半數人口缺糧。

 

《路透》引述關注氣候變遷的瑞典「全球抗災夥伴」(Global Resilience Partnership)學者馬修(Nathanial Matthews)指出,海水暖化加劇了印度洋的周期氣候模式,讓10月到12月間出現近50年少見的強大降雨,促使蟲卵孵化,加上氣旋數量變多,加劇了蟲隻擴散。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