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TIDF X 台灣影評人協會】你的彼岸,我的此岸:記《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20年03月11日 11:00:00
《此岸:一個家族故事》片中將此岸/彼岸兩個概念,開展出多重意義的辯證(TIDF提供)

《此岸:一個家族故事》片中將此岸/彼岸兩個概念,開展出多重意義的辯證(TIDF提供)

曾經在兩個現場看過藝術家吳梓安的作品,雖然相遇的次數不多,但都印象深刻。

 

一次是2018年於臺北藝術村個展「天體觀測」,當中重新思考若以天體視為最早的電影之假設,在浩瀚暗黑的宇宙間,唯有光能穿過時間與空間,這也與電影史前史的洞穴和暗箱有著相同的影像生成邏輯,然而膠卷媒介的物質性卻讓這一切看似幻影的星塵、碎片,變成一個個在展覽中重新再現的影像。

 

另一次是他與「另一種影像記事」團隊,在2017年夏天於臺南蕭壠文化園區舉行的「每部影片都是一道謎語」 展覽開幕現場,藉由「現場電影」(Live Cinema)演出形式,重新招喚出膠卷所拍攝的影像,當中出現類似鬼魂的身影,演員穿著偶裝不斷遊走,而這個當時觀看只被形式與膠捲質感所深受著迷的謎樣影像,這次在《此岸:一個家族故事》(後簡稱《此岸》)中終於解開謎底。

 

 

此岸與彼岸的多層意義

 

「此岸」佛教語中是對於當下與這個大千世界的指涉,相對於「彼岸」面向虛空界與那個極樂淨土,影片緊扣著這兩個概念,將此岸/彼岸開展出多重意義的辯證:

 

最直接的指向是生/死世界的對映,影片中現實的吳梓安凝視著過世的祖父母,以他移民美國的姑姑無意間在某個中國餐廳,遇見了掛在店內的祖父母書畫之過程作為引子,透過自己作為外省第三代與美國留學生的觀點,進行家族從中國到臺灣、美國的離散歷史追溯。

 

影片中吳梓安利用過去的家庭錄影帶、老照片與祖父母收藏與創作的書畫作品作為檔案展示,而這些物件不僅標示出他們家族的身份與階級,其實也隱隱牽引著當年國民政府遷臺時,許多中國重要文物以及歷史悠遠的中華文化一起被帶來了臺灣,而原本只是想暫時居留的政權與人們,卻隨著歷史情境的轉變,在這個島嶼上落地生根。

 

透過祖父母的書畫,也開啟了吳梓安與作為外省第二代的父親兩代間的對話,毫不諱言地表達出他們對於中國與臺灣關係間的差異及想法。這個方法在長期以臺灣政治作為主題的紀錄片導演傅榆系列作品中也能看見,《此岸》中也在家裡陽台搭建了臨時投影場所,將自己剪輯的影片成品放映給家中成員觀賞,創造出一個世代交流的場域。

 

《此岸:一個家族故事》在不同影像媒材流轉之間,探究離散家族史的現在與過往(TIDF提供)

 

 

實驗影像勾劃的虛構世界

 

《此岸》影像製成涵括多種媒材的使用,包括SUPER 8、16mm膠卷與更為輕便的數位攝影,攝製上呈現多樣化。當中除了對於家族成員作為被攝者的正規紀錄片拍攝,吳梓安特別於主敘事線外,勾劃了一個用膠捲拍攝的虛構世界,此岸與彼岸在此成為現實/虛構間的轉化,可能指向了祖父母過去與天上的那個世界,也是他作為藝術家對於現實比擬的人間劇場。

 

這條線採取實驗影片的製成方法,剪接上延續著約拿斯‧梅卡斯(Jonas Mekas)日記電影一脈相承的跳接(jump out)手法,吳梓安透過多樣的圖像,使觀眾以直覺式的聯想產生文本意義。當中創造出「飛行荷蘭人」這個主角,以說書人的觀點進行虛構敘事,帶著膠卷獨有的顆粒與飽和色澤,創造出如夢一般的視覺效果。這都延續著過去吳梓安以藝術家身份對於膠捲媒材的使用,以及透過裝扮成異人的方式進行身份認同上的解構。

 

「飛行荷蘭人」的虛構敘事,構築出更廣闊的當代視角(TIDF提供)

 

 

「飛行荷蘭人」的多元史觀

 

《此岸》中的「飛行荷蘭人」在厚重的白粉面容下,其實是來自不同種族與國家的人所扮演,包括吳梓安、他的父親,以及很大部分是來到美國的各國留學生,透過訪問反身到自己在異地的身份探問,這個經驗跨時代地對照著祖父母隨國民政府來臺的遷移經驗。當中更有意連結到大航海時代的15世紀,荷蘭東、西印度公司分別於美國紐約與臺灣建造據點,進行海外的貿易擴張,跳脫過去臺灣對於離散家族史只著重在中國與臺灣近代歷史的視角,轉而關注不同時代在全球化之流下所產生的遷移,也包含當代。

 

另一個有趣的觀點,除了吳梓安與父親的歷史詮釋,在影片中飾演「中國新娘」的吳梓安妹妹也佔有很大篇幅,除了都以外省第三代觀點進行歷史詮釋,也多了陰性書寫的面向。他們一同遊走在故宮博物院、圓山大飯店與蔣公銅像公園等富有高度威權象徵的空間,與寄居於此的歷史幽魂共舞,過去視為彼岸的所在成了現在的此岸。(文/王振愷)

 

※ 

 

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This Shore: A Family Story

吳梓安WU Tzu-an|台灣Taiwan|2020|Colour

 

★ 世界首映

★ 華人紀錄片獎入圍

 

故事總被重複訴說,它們的形狀隨著敘事者不斷變形。本片以導演的家族故事開始:姑姑偶然在美國的中國餐廳遇見了奶奶的畫作,便以此為軸,在冷戰、台美關係、家族離散、鬼魂傳說中開展敘事,同時,記憶也被重組為一場關於「飛行荷蘭人」的虛構幻想。在多樣化的影音素材拼貼下,成為一部另類的家庭電影。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