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台灣不會想效法「非常時期的紐約」

李濠仲 2020年03月17日 08:30:00
紐約曼哈頓周一(16日)上下班尖峰時間,任誰都能感受到有別尋常的冷清。(攝影:李濠仲)

紐約曼哈頓周一(16日)上下班尖峰時間,任誰都能感受到有別尋常的冷清。(攝影:李濠仲)

因為初期防疫聯邦和州之間未協調出一致步驟,加上社會主流反應對疫情的危機感不足,甚至以為部分嚴厲的警告只是危言聳聽,此地絕大多數人確實沒有風暴來襲的心理準備。過去一周華爾街股市兩度觸發熔斷機制,終於讓紐約人驚覺病毒全面且驚人的威力。紐約州從最近一個周末起展開決絕的亡羊補牢,幾乎讓紐約已不是紐約。

 

首先是10日政府對疫情嚴重的紐約州紐羅希市劃設1.6公里封鎖區,禁止民眾進出,並由國民兵負責進駐消毒和向居民發送食物。在紐羅希市超過一百例確診之前,很多他區居民還以為自己仍置身事外。但也在這一刻,一路保持和總統川普同一「平靜」態度的福斯新聞,開始放大疫情新聞比重。福斯廣播電視總部即在紐約曼哈頓,支持川普向來不遺餘力,進而有紐約客諷刺連福斯新聞都表現得如此震驚,顯然病毒對紐約的威脅已不容小覷。果然,很快地確診者的居住地已散見紐約各區。

 

民主制度的保障之一在於訊息透明,因此即便初期有對疫情判斷的輕重取捨,致使防疫手段不夠完備,但病毒蔓延事實就是事實。眼見一發不可收拾下,15日星期天傍晚至晚間,短短幾小時內,紐約州便宣布兩項所謂的「極端作法」:

 

一是紐約市所有公立系統學校即起停課,加計4月初原本的春假,停課日數達一個月,且將於23日展開線上教學,為受影響的110萬學生教育權進行補救。

 

二是如紐約市長白斯豪(Bill de Blasio)所稱,不夜城的紐約即將小睡片刻。因為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限制紐約州所有可聚集人群的餐館、酒吧、咖啡廳等店內營業,僅准外帶和外送,且禁止任何50人以上的集會。這是繼百老匯歌劇院、大都會博物館和音樂會、電影院、圖書館等場所暫停開放後,影響大眾日常最全面的措施。不僅如此,多有私人診所也隨即發信勸說民眾,若非急症,還請其取消約診,其他非民生日常所需的店家,也都紛紛拉下鐵門。為了防堵漏洞,此為橫跨紐澤西和康乃狄克州的三州同步發令。

 

於是,17日周一上午的紐約街頭瞬間改觀,人際互動也一夕變異。緊接前一波超商物資搶購,眼前不再是人群摩肩擦踵、車水馬龍,不僅遊客銳減,許多公司因改行「居家辦公」,地鐵也不再人滿為患。僅僅對照一周前的人聲鼎沸,原本最繁忙擁擠的曼哈頓,確實彷如白思豪形容的全城進入了小憩狀態。

 

紐約州長古莫發布行政命令後,周一上午上班時間的地鐵站,及傍晚七點的曼哈頓第五大道路口。(攝影:李濠仲)

 

但那代表的並不是假期間的閒逸,太多人是突如其來措手不及,尤其學校停課,不僅學童一時間無從填補學習空缺,同時也加重家庭照護的負擔。另商家生意限縮,首當其衝就是時薪計算,原本必須直接服務顧客的員工相繼面臨失業。回溯一個月前的紐約,對舉州千萬人來說,短短一個月的變化根本始料未及。3月2日紐約州才出現第一例確診,月中才至,整座城市的轉動宛如急踩剎車,不少人因此撞得人仰馬翻、七暈八素。

 

當眾人目光關切航空業的衝擊,旅館業蕭條,華爾街股市震盪,以及聯準會倒底有何辦法因應,許多人的日常已經大受影響,這當中包括心理上造成的和實際法令上的行動限縮,很多社區大樓甚至不允許住戶在這段時間使用公共健身房和交誼廳,從而進入普遍而自主的「半居家隔離」狀態。

 

所幸紐約採取的不是武漢式封城,資訊是流通的,美國的物資也未有短缺,超商補貨除速度稍減,但依舊充足沒有匱乏。至於紐約市大動作「極端」迫使民眾減少出門頻率的做法,主要在避免國家醫療系統遭重創的可能,這是所有防疫最核心的一道防線。前期防疫少了決心,現階段只能透過更強制的手段,在無有疫苗和特效藥的情況下,以圖拖延感染人數的增加速度,回應了美國公衛專家多次提出,一萬人在一個月內同時感染,和一萬人在十個月內感染情況將完全不同的警告。

 

美國在遠東武漢爆發嚴重疫情當下,反應行動不夠徹底,導致現在全民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自我保護,不只紐約如此,舊金山的緊急命令,已讓絕大部分商業活動告停,居民只能留在家裡,紐澤西州則率先發布晚上八時後居民全面宵禁。台灣前幾個月或許躲過了很多國家因為疫情造成的危機,卻未能保證這場仗已經接近尾聲。以台灣的防疫觀念,或許不至於面臨義大利、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狀況,只是稍有不慎,紐約街頭的場景卻不見得不會發生。

 

台灣打從一開始就是全民防疫,讓自己不必面對日本、韓國,乃至歐陸國家的恐慌,但如今病毒或將以另條路徑展開攻擊,看似又成為台灣防疫新一輪的「初期」。低於一百例確診和逼近千例確診,人民感受差異還是很大的,一個最自由的城市因一時錯估而出現意料之外的大規模人身限制,看看「非常時期的紐約」,保證不會有人想看到「非常時期的台北」。

 

周一傍晚下班尖峰時段,紐約都不紐約了。(42街/紐約市立圖書館/攝影:李濠仲)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