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謝謝易智言

主筆室 2016年12月02日 07:02:00
導演易智言日前為婚姻平權公聽會槓上監製李烈,先是在臉書上發文道歉和解,30日於臉書上寫到:「早就在29歲出櫃」。(翻攝自易智言臉書)

導演易智言日前為婚姻平權公聽會槓上監製李烈,先是在臉書上發文道歉和解,30日於臉書上寫到:「早就在29歲出櫃」。(翻攝自易智言臉書)

1994年的暑假,兩名北一女數理資優班的學生林青慧與石濟雅來到宜蘭蘇澳鎮的一家旅館投宿。兩天後,旅館人員發現兩人已經死亡。現場發現浴室門窗封死,有燒炭痕跡,無掙扎打鬥跡象,無服毒,死因為一氧化碳中毒與缺氧窒息。檢察官推斷兩人一同自殺。家長認為兩人沒有自殺動機,媒體猜測兩人動機應起源於同性戀情。

 

這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北一女學生自殺事件」,根據維基百科刊登的條目,兩人共同書寫的遺書裡寫道:

 

「當人是很辛苦的,使我們覺得困難的,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挫折或壓力,而是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每日在生活上,都覺得不容易,而經常陷入無法自拔的自暴自棄的境地。我們的生命是這麼地微不足道,在世界上消失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是在平靜而安詳的心情下,完成了最後一件事。」

 

就在台灣社會為了同性婚姻問題如何入法之際,重新憶起這件22年前的北一女學生自殺事件,也讓人不禁聯想,如果林青慧與石濟雅是活在現在,她們應該是五天前在青島東路上簇擁著「婚姻平權」旗幟的熱情高中生;而如果看到三萬人激動呼喊修改民法的規定,她們會不會對「社會生存的本質」有不同的想法?可惜那是個同志被視為禁忌的年代,她們得不到支持,感到孤立,懷疑自己生存的價值,竟結束自己的生命……

 

兩天前,導演易智言公開在臉書上出櫃。在決定出櫃前,易智言先是抨擊在同性婚姻修法公聽會上發聲的張懸及李烈太過「文青」、是「局外人」,但隨後又刪文向李烈等人道歉;最後自承受到媒體人范琪斐鼓勵要中年人出櫃的文章,因而決定正式出櫃。從這個略顯混亂的過程,幾可感受到易智言做此決定的內心壓力與天人交戰;而從易智言講述他29歲向父母告知他的性向,卻無法獲得理解,只好隱藏一半的自己,一直到父母過世的過程,字裡行間,盡是掙扎與遺憾。易智言說:

 

「我和父母相愛,但我們必須隱藏,他們生病時,我一人照顧,他們過世時,我一人處理。那時很辛苦,因為不能讓我任何朋友出現幫忙。這些都過去了,我也失去機會帶著父母認識我和我的世界。」

 

但他也鼓舞同志:

 

「想讓同志的父母們放心,身為同志還是可以走過來的。更希望同志父母和同志朋友,不要錯過相愛的人可以互相認識的時間,因為生命很有限。」

 

很多人自豪於台灣的性別平權進展,甚至用自以為先進的策略觀點指導同志運動「先接受專法」。不過,這些自以為是的「階段性成功」,其實都只是碾壓著同志的眼淚、鮮血與生命前進而已;作為社會優勢的異性戀族群,是否曾經設身處地地瞭解在現在的社會體系與法律制度是怎麼樣地壓迫同性戀者?是否真正瞭解一套無歧視法律體系的肯認,對同志族群的自我認同是多大鼓舞支持?

 

想起22年前那兩個消逝的年輕生命,看到易智言為了鼓舞更多同志而選擇公開自己的生命歷程,我們真有這樣的權力用「運動策略」、「修法分歧」去安頓別人的生命嗎?謝謝易智言的勇敢,在這個世界生活多麼不易,我們更應當珍惜彼此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

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