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比「不要過度恐慌」更好的說法

吳傳立 2020年03月25日 00:00:00
走出網路同溫層,就會發現缺乏防疫、抗疫意識的人實在太多。(湯森路透)

走出網路同溫層,就會發現缺乏防疫、抗疫意識的人實在太多。(湯森路透)

我其實不太喜歡「不要過度恐慌」這種說法,因為「到底怎樣算是適度」呢?我比較偏好的說法是「吸收常識、保持警覺,落實行動」。這不是玩文字遊戲,而是真的有其必要。因為:
 

第一,事實是,走出網路同溫層,你就會發現缺乏防疫、抗疫意識的人實在太多。哪怕全世界的武漢肺炎大火已經燒成這樣了,但世界各國還是有多少人渾然不覺,更不要說在台灣,因為疫情初期的傑出表現,讓「許許多多」的台灣人直到今天還誤以為「夏天就沒事了」、「最多就只是另一場SARS」而已。
 

第二,只有當整個台灣的人都有清楚的防疫常識、強烈的決心,並且養成良好的防疫習慣,才「或許有可能」降低疫情的嚴重程度。要知道:想要讓一個社會八成以上的人都接收並且理解正確訊息,並且進而為了保護自己與保護社會而落實行動,需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而所謂的「很長很長」,絕對不短於一個月以上!
 

就算是我自己這種網路重度使用者、勤於閱讀疫情相關資訊、並對於疫情又這麼悲觀的人,也是一直到昨天,才發現原來之前自己的洗手方法根本錯誤、才知道原來「洗滿二十秒很重要」!更何況是要台灣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能夠知道這些訊息!
 

第三,時至今日,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醫學專家會說「防堵疫情」了;如果能夠「想辦法延遲大爆發」、還有「讓染病個案數的峰值不要輕易超過醫療能量的防線而導致醫療體系崩潰」,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那麼,雖然官方說法是「社區感染還沒爆發」,為什麼民眾自己不能「抱著演習的心情」,先「假裝」疫情已經大爆發,所以儘早開始去吸收防疫資訊、保持警覺、進而落實防疫行動?
 

更何況,在這個「不需要過度恐慌」的當下,如果台灣人以「演習」的心態去「超前抗疫」,就算只是「意外消弭了一個本來會發生感染的個案」~要知道,因為所謂的指數級數滾雪球效應,這可能相當於替六個月後的台灣推遲了數千個染病數的發生!這當然是極有意義的事情!
 

在現在這種時刻,最需要的就是大家齊心「避免人群聚集」、「勤洗手」、「正確洗手」以及「落實戴口罩」。可是事實上,明明都還有這麼多人不當一回事,如果我們還在以「不要過度恐慌」為防疫口號,豈不是更讓那些仍不知嚴重性的人鬆懈心房?!難道要等到社區爆發到新增個案數達一日百例的時候,再來「適度恐慌」嗎?屆時才開始「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來得及嗎?


結論是:「吸收常識、保持警覺,落實行動」才是現在彼此應該互相提醒、鼓勵的事情。

 

※作者從事金融業

關鍵字: 恐慌 抗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