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立專欄:平心靜氣理解彭定康的話

鄭立 2016年12月05日 07:00:00
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日前訪問香港,當地媒體對他的公開演說各有解讀。(湯森路透)

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日前訪問香港,當地媒體對他的公開演說各有解讀。(湯森路透)

不久之前,97年之前的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訪港。

 

他很像台灣人描述的蔣經國,只是他沒死,而且他的治下更為自由一點。可想而知,在動盪的今天,他代表了香港人過去安樂生活的記憶,他對目前香港景況的發言,多少也會影響到香港人的情緒。

 

前陣子他的演說,媒體自然地以斷章取義為主,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媒體總是追求觸目的片句,以能引發人的情緒與好奇心為先,對於傳達內容的真確性,既沒有興趣,也不合乎媒體的利益。所以不少媒體都引彭定康的話,不過會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去解釋。

 

有媒體引用他說「我必須宣誓效忠女皇,拒絕宣誓的民選議員不得就任」,解釋成支持把議員取消資格。

 

但他其實舉了新芬黨當例子,新芬黨一直拒絕宣誓效忠女皇,但是並不會解除職務,他們雖然無權使用國會設施,曾不能享用薪津,但是他們作為「國會議員」的資格和身份,卻是被肯定的。而且英國已准許這些到今天也不可在國會投票的議員們領取津貼,所以那個解釋是誤導的。

 

所以「拒絕宣誓不能投票,並非不合理」,只是指不能進入裡面議事和投票,卻不是指拒絕宣誓就沒有資格當議員,他後面直接指出,如果像伊朗一樣,參選資格需要另一權力機構核准,是不自由也不公平,否則就沒有正當的問責性。

 

彭定康回應得體且可預期

 

彭定康在另外的場合,他認為香港獨立的爭議,應該與香港的民主化分開,他說香港獨立未有發生的跡像(something which is not going to happen ,中文媒體有些翻譯成「不可能」),香港獨立的爭議會稀釋(dilutes)香港的民主支持者,事實上,你可以發現,稀釋一詞的意思,與其說是覺得民主會減低了支持,更像是認為香港獨立的支持者,會分散了香港的民主力量。這包括了在他治下興起,反共的泛民主派。

 

如果這樣理解,他說的無疑是有根據的,畢竟不少支持者也曾是泛民主派的一部份。他的評語是,香港獨立的想法,會引致很多事情發生,而這些事情不適合在一個「走向民主的成熟社會」發生。(a mature society aiming to be a full democracy)

 

香港獨立的支持者,對於他這些言論多少是反感的。不過合理來說,也不應該期望他發言支持或鼓勵,因為目前未有任何有效強力組織的香港獨立運動。他的回應也可說是十分得體或者可預期的。

 

真正細心品味他的話的時候,我們要問的問題,其實相當的多。香港是否是一個走向民主的成熟社會呢?很可能這答案是否定的,雨傘革命的爆發,正是因為香港期望特首與議會皆普選的路已被斷絕。換句話說,香港已確認不是走向民主。至於對法治的輕率和任由摧毀,行政系統失守無法自制,香港也確認並不是足夠成熟的社會。

 

香港民主運動已出現疲態

 

即使不談論爭取獨立。香港要爭取民主,是應該需要怎樣的策略和力量?這正是香港面對的問題,有一件事已很確認的:泛民主派即使得到再多的議席,選票和資源,也無法動搖這體制分毫。甚至他們連保障自己的議員資格都出現危險,而且他們對此是束手無策。

 

香港的力量的確需要集中,但是香港民主運動過往的策略,已經出現很大的疲態, 宗主國中國不僅沒有任何民主化的跡像,他很直接的斷絕了那個即使是虛假的普選希望。不論是選舉與街頭運動,都不再能推動民主,而這之外的基建工作,例如最基本的教育,也是失敗的,自稱法治社會的香港人,甚至不知道法治就是政府要守法。如果說香港的民主運動正走向正確的方向,這怎樣也難說是有說服力的。

 

彭定康有做好他的工作,是個值得尊敬的人,問題是,香港人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嗎?是否只要現在支持港獨的人(據調查有百分之十幾,換句話說可能有超過一百萬人), 都無條件的突然不提香港獨立,乖乖的回到泛民主派的懷抱,香港就能有民主的未來嗎?這是一個人數的問題,還是一個策略的問題?

 

這明顯地是不,那麼,除了投票與社會運動外,香港人應該做甚麼?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關鍵字: 彭定康 香港 港獨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