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的線上文章害你工作分心嗎?史丹佛教授教你如何找回專注力

尼爾.艾歐李茱莉 2020年04月12日 15:00:00
(2017 © Nenad Stojkovic , A woman on a laptop who seems tired from her work @ Flickr, CC BY-SA 2.0.)

(2017 © Nenad Stojkovic , A woman on a laptop who seems tired from her work @ Flickr, CC BY-SA 2.0.)

如果網路能說話,我相當確定聽起來會像《2001 太空漫遊》裡頭的哈兒。

 

「哈囉,尼爾。」它可能會用它低沉、單調的聲音跟我說:「很高興我們又見面了。」

 

「網路,我只需要替我正在寫的這篇文章,很快地進行一下檢索,」我會這麼回答它:「然後就回到工作上,這次不會分心。」

 

「當然,尼爾。但是你都已經在這裡了,你不看一下新聞頭條嗎?」

 

「不看。網路,」我會說:「我只是想找到某些特定資訊,我不可以分心。」

 

「當然,尼爾。」網路會這樣回我:「但這個文章的標題是『你不可不知的十個生產力小撇步』,可能很有幫助喔,你真的不點開看看嗎?」

 

「很有趣呢,」我會語帶猶豫地說道:「快速地讀過去,然後就回到工作上。」

 

三個小時後,我才會醒悟到我浪費多少時間從一篇文章點到另一篇文章,然後就會咒罵網路,因為它又再度把我捲入內容的漩渦裡面了。

 

我不只是浪費了很多時間,閱讀過多的文章,最後我的瀏覽器上也開了如果不是上百個,至少也有數十個頁籤。這些外在誘因不只是讓我在未來更有可能分心,也造成我最害怕的當機,結果這麼多的頁籤以及無論我原本在做什麼,都會被一筆抹消。

 

好在一個簡單的規則解決了這些頁籤所帶來的所有困擾,並且讓我遠離這種盲目瀏覽網頁的行為。

 

「我絕對不在瀏覽器上閱讀文章。」

 

跟你想像的一樣,身為一個作家,為了做研究,我每天都會用到網路。但是,在發現一篇新的文章時,我現在不會在瀏覽器上立刻去讀它,我調整了我閱讀的時間和方式,也就是說,這個誘惑讓我想要花費超乎預期的時間來閱讀文章,而我把這個誘惑移除了;方法如下:

 

首先,我在手機上安裝了一款 app,叫做 Pocket,並且在電腦上的瀏覽器裝上同樣的外掛程式。為了要遵守我「絕對不在瀏覽器上閱讀文章」的這項規則,每當看到一篇我想讀的文章時,我就輕鬆地點擊瀏覽器中 Pocket 的按鈕,Pocket 就會把這個網頁的文字拉下來,並存到我手機上的 app 裡面(沒有廣告或是任何多餘的內容)。

 

依據我以前的習慣,不是立刻在線上閱讀文章,就是讓這些內容把我的瀏覽器塞得水洩不通;現在我用新的習慣取代了,新習慣就是把文章存下來,之後再慢慢消化。這個新的行為並不是在壓抑我想咀嚼文字內容的誘惑,我其實感到同等的滿足,因為我知道那些文章非常安全,乖乖地在等著我晚點去讀。

 

但我什麼時候會去看存下來的上百篇文章呢?我該不會只是把問題從電腦挪到手機上吧?就是這個,駭回外在誘因與時間箱這兩項技巧可以結合,並大顯身手,而我可以收取龐大的利息。

 

 

所有人都知道一心多用會摧毀生產力,對吧?我們難道不都已經讀過很多研究和文章,它們都告訴我們,同時做兩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在某些方面,沒錯。有相當明確證據顯示,人類非常不善於同時處理兩件複雜的工作;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像雜耍一般,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我們會更容易出錯,還會花費更長的時間—有的時候得用上超過兩倍的時間—來完成這些任務。科學家相信之所以會產生時間的浪費和專業性的降低,是因為如果要改變專注的對象,我們的大腦需要相當費力地運作。

 

但是,一心多用如果用得好的話,可以讓我們只要努力一點點,就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有著更多的產出。我把這個絕妙的小技巧稱為「多頻道多工」,這可以讓你在同樣一天的時間內有更多的收穫。要正確地進行多工,我們要先理解我們大腦的極限在哪裡,是什麼讓我們無法同時處理一件以上的事情。首先,大腦處理資訊的馬力有限—一項任務如果愈需要專注力,那麼剩餘的、可以拿來處理其他事情的空間就愈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同時解兩道數學題的原因。

 

第二,大腦能夠專注的頻道數是有限的,況且來自同一種感官的訊號,大腦只能接收到一種,試著一次收聽兩個不同的 podcast,兩隻耳朵各聽一個,這兩個的內容你都會無法理解,除非你在腦海中把其中一個頻道關掉。

 

儘管我們只能從視覺上的一個頻道,或是在聽覺上的一個頻道來獲取訊息,但是我們可以完美地處理多頻道的輸入,科學家將其稱為「跨模態專注力」,而這種專注力可以使我們的大腦在我們思考其他事情的時候,讓某些心理程序進入自動駕駛的模式。

 

「只要我們不需要在某個頻道上太過專注,我們就有能力可以一心多用。」

 

研究發現,如果人類接收到來自多重感官的輸入,可以表現得更好。例如,當人類同時使用聽覺、視覺以及觸覺感官的時候,某些類型的學習表現會變好。一項近期的研究發現,比起坐著的時候,即便只是緩慢地在跑步機上步行,都能夠增強受試者在創意力測試中的表現。

 

某些頻道之間的多工搭配得特別好。跟朋友們一起烹調並享用健康的一餐可以讓你做出對身體有益的事情,同時也為你的人際關係做出投資;講電話時起身去辦公室外面走走,或是邀請同事開一個散步會議,也是一箭雙雕的做法;上班路上收聽非文學類有聲書也是個好例子,讓通勤時間得以發揮到最大值,同時也是付出時間,投資在自我成長上;煮飯或是清掃的時候如法炮製也會讓做家事的時間過得比較快。

 

另外有一種多頻道多工的模式已經證實,可以有效幫助大家保持健美。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凱瑟琳.米克曼(Katherine Milkman)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利用某件我們「想」做的事當作支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去執行那些「應該」做的事。在她的研究中,米克曼給了實驗參與者一台 iPod,裡面裝滿了各式各樣的有聲書,但是他們只能在健身房裡面聽。米克曼選了像是《飢餓遊戲》和《暮光之城》這類的書,她知道這些書的故事情節會令人欲罷不能。

 

實驗結果非常驚人:「比起控制組,那些只有在健身房裡能夠取得有聲書的受試者,去健身房的次數多出了百分之五十一。」

 

米克曼的技巧被稱為「誘惑綑綁」(temptation bundling),只要我們想用一個對自己來說會產生獎勵的行為,來誘發另外一項行動時,都可以使用這個技巧。以我自己來說,我存在 Pocket 裡的文章就是運動的獎勵。

 

每次我上健身房或是長時間散步,我就可以用 Pocket 上「聆聽文章」的功能來聽取這些文章,這項內建的功能令人驚豔,而網路那個哈兒似的聲音則被一個性格明快的英國佬給取代,替我朗讀我選擇的文章,中間也沒有廣告。

 

讀完這些文章感覺起來像是個小小的獎勵,已經會鼓勵我去健身或是去散步,同時滿足我想獲得智性上刺激的這項需求,也讓我在書桌前的時候,不再受到閱讀的誘惑!各位,這個就是我們在這場對付分心源的攻防戰中,取得的三贏局面。

 

多頻道多工是個提高單日產值的技巧,但是使用率很低,我們可以把這個技巧放入我們的行事曆當中,來騰出更多時間進行具有引力的事情,並且使用誘惑綑綁來讓某些活動,例如運動,變得比較愉快。

 

對於這些「再讀一個就好」或是打開一個頁籤「晚一點再看」深具誘惑性的拉力,我的提案是去克服它們的一種方法。藉由改變我以前的壞習慣,用新的規則和工具來取代,我的產值提高了,也止住了哈兒那個誘人的呼喚。現在,當線上的文章引誘我去把它點開的時候,我會像機器人一樣自動回應:「網路,我很抱歉,恐怕我無法那麼做。」

 

*本文摘自《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尼爾.艾歐

曾任教於史丹佛商學研究所以及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教授行為設計。同時也是《鉤癮效應》暢銷書作者,此書榮登《華爾街日報》暢銷排行榜,超過 18 種語言譯本,並榮獲權威商業書評網 800 CEO Read 「年度行銷書籍」的殊榮。

 

他寫作、當顧問,也在 NirAndFar.com 上針對心理學、科技與商業等複合議題發表文章。其文章曾經刊載在《哈佛商業評論》、《亞特蘭報》、《時代雜誌》、《週刊報導》、《Inc.》、《今日心理學》等媒體。

 

李茱莉

與尼爾.艾歐共同創立了 NirAndFar.com,她在網站上替全球的閱聽人帶來與時間管理、行為設計以及消費者心理學相關的最新見解。茱莉先前也曾共同創辦兩家新創公司,並協助兩家公司成功被收購。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關鍵字: 書摘 專注力 心理學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