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劉慶堂】合創「境派」玩空間 激活伊通老藝廊(下)

陳德愉 2020年06月13日 09:00:00
伊通藝廊主理人劉慶堂。(陳沛妤攝)

伊通藝廊主理人劉慶堂。(陳沛妤攝)

他告訴我,自己是怎麼走上這條路的。

 

「我國中時非常會畫畫,尤其是國畫,常得到第一名,心中就立下志願,將來一定要當畫家。」劉慶堂說。

 

他的大哥念師大美術系,所以這也變成他的志願,不過,復興美工畢業後,劉慶堂考了4次都名落孫山,追隨大哥不成,他改向作相片沖印的二哥學攝影。

 

當時體重不到50公斤的他,扛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到處接案子,閒暇時,劉慶堂看展覽、進修當代藝術的課程,於是,在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結識了賴純純、莊普、黃文浩與陳慧嶠;幾個年輕人一見如故,在台灣風起雲湧的時代裡,一起夢想著新時代的藝術。

 

1988年,劉慶堂想要創業開設自己的攝影工作室,這群年輕人也想找個固定聚會的地方,他們四處看房子,看到這間挑高的老舊公寓,竟然有陽台呢——真是一個聊天的好地方——劉慶堂和陳慧嶠當場就決定租下了。

 

 

被債窮追32年  靠商攝苦撐藝廊開銷

 

當時台灣的商業攝影正好做,對金錢一向不計較的劉慶堂便以攝影工作室的收入,支持伊通的開銷。沒有商業考量,於是,一切別的藝廊不敢做、還沒做的前衛藝術都跑到伊通來。

 

「喔!大家會覺得來伊通就是要做不一樣的,有的藝術家我看他在別的地方做的展覽很正常啊!可是到我們這邊就變得好噁心喔!」劉慶堂笑說。

 

「伊通公園」就這樣成為當代藝術的基地,第2年,經費出現短缺,劉慶堂也開始被債務追著跑的日子。一跑30年,我問劉慶堂是否曾想要把「伊通公園」收起來?

 

「大概每10年就會想一次,覺得債務真的還不清了。」他說,「不過,總是在那個時候,突然又出現了一個貴人、賣掉一件作品等等,就又做下去。」

 

「有個算命師,曾經告訴我,我50歲以後會變好。」劉慶堂一本正經地看著我說。

 

他今年已經60歲了,距離那「美好的50歲」,已經過了10年。

 

「後來我發現,原來是過了50歲,就習慣了。」他呵呵笑起來。

 

劉慶堂今年60歲,距離那「美好的50歲」,已過了10年。(陳沛妤攝)

 

 

31藝術家通力策展 發揚「境派」新藝術

 

2年前,藝術家莊普以伊通公園為基地,以「境派」為名,試著創立新的藝術流派。

 

他們引用Tim Cresswell的文字:

 

「地方是我們使世界變得有意義,以及我們經驗世界的方式。」

 

「地方是在權力脈絡中被賦予意義的空間。」

 

「我們觀看著空間,並依據我們的記憶、之事背景、身體、宗教及哲學思維賦予空間意義,成為不同的地方」,而「境」指的是,「疆界、地方或區域、情況或光景、程度與地步,甚至台灣的民間信仰與佛教也都有境的概念」。「境派」成立至今,共有31位藝術家,在「伊通公園」展出了3場展覽。

 

不過,這個展示空間是那麼的不同,普通藝廊展示藝術家的思想與行動,可是,「伊通公園」卻是以「劉慶堂的人生」為背景,佈上了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

 

藝廊的2樓展場樣貌。(陳沛妤攝)

 

 

全家籌錢總動員 老母跪神求救藝廊

 

當年高談闊論的年輕人,如今已是年近耳順的老人了,「伊通公園」彷彿體現了這30年,劉慶堂長大、變老的人生過程。

 

我走進辦公室,裡面擺著長茶桌,一位短髮的中年婦人,與一位老者靜靜在品茶,婦人向我點頭招呼,繼續安靜地沏茶、倒茶。

 

他們是劉慶堂的哥哥姊姊。

 

「我們一家人都參與了伊通。」劉慶堂說。在伊通財務最危急的時候,劉慶堂忙著打電話,媽媽在旁邊下跪向上蒼懇求讓兒子度過難關,他調到錢後告訴母親,母親仍然跪在地上,感謝神明保佑。

 

「伊通公園」體現了這30年,劉慶堂長大、變老的人生過程。(陳沛妤攝)

 

劉慶堂8歲的女兒,紮著一條高高的馬尾巴,經常在父親的身邊轉來轉去,常來「伊通公園」的朋友,幾乎都見過他的掌上明珠。他原本要將一位認識十多年的女性友人介紹給另一位單身的男性朋友,結果,命運卻讓這個「媒人」與「女主角」走在一起了。如今,劉府千金也成了伊通的一份子。

 

我們穿過擺著各種現代藝術作品的展場,走進房間尾端的榻榻米間,裡面擱著劉慶堂的老茶收藏。帶著和風的小房間,窗外是植栽造景,隔著薄薄的木板牆,我們好像跳進了另一個空間裡。

 

這裡是劉慶堂的小天地,提到自己的愛好,滔滔不絕的豪放老闆突然羞赧起來,「我喜歡收藏老茶。」他說,劉慶堂現在常去許多地方與同好分享老茶談茶道,甚至為了「業務推廣」,也在朋友介紹下去扶輪社演講。

 

講起自己在扶輪社的演講,「堂主」開起自己的玩笑,「結束時大家都熱烈鼓掌——因為終於講完了!」

 

講起這些變化,劉慶堂嘆息,「伊通2年前新生了!現在只有2歲!」

 

他27歲時創立伊通公園,32年後,又再度創立了一次。同一個人,只是走過千山萬水了。

 

採訪結束幾天後,我在友人們的聚會上,看到劉慶堂帶著小女兒出席,他一邊聆聽著朋友們聊天,一邊招呼小女孩吃飯。宴席結束,父女倆一同離開,只見小女孩在前蹦蹦跳跳,劉慶堂背著女兒的書包走在稍後一點的地方,看守著女兒,如同看守著「伊通公園」。

 

那是一個父親呵護備至的神情,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劉慶堂觀看「伊通公園」的眼神嗎?32年來從不曾放下過,他一肩挑起了養育的重擔。回顧上集

 

 

【上報人物看更多】
●窮日子也要很有錢地過… 「藝廊堂主」劉慶堂的3米半交友圈(上)
憂鬱狂想從不知足! 作家H見過「比慘的」精神病院浮世繪(上)
●中研院女孩「搜刮」台人基因 拚20萬筆大數據精準救命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