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暫停」筆記】Ⅵ:這一回別以紐約為師

李濠仲 2020年05月17日 07:00:00
紐約當下重啟經濟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既無法要大家出門過正常生活,也不希望再繼續把大家關在家裡。(攝影:李濠仲)

紐約當下重啟經濟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既無法要大家出門過正常生活,也不希望再繼續把大家關在家裡。(攝影:李濠仲)

紐約身為美國疫情最嚴重的一州,雖然每日確診的數字自進入春天以來,增長率已相對緩和,但光是五月的頭兩個星期,累計仍有近20萬的疑似感染者必須進一步檢測,顯示感染風險還是不小,影響所及,就是重啟經濟之路很難樂觀。比起許多歐洲和亞洲國家高規格的隔離管制,紐約式的封閉管理雖然已更具彈性,但商業活動的大規模停擺,同樣讓經濟面受到嚴重打擊,紐約市的失業率甚至已超越經濟大蕭條時代,前後有80多萬人因為這次病毒風暴丟了工作(紐約市人口約840萬),再繼續下去將會有更多人失業。。

 

對任何一座快速運轉、人口稠密的大都會而言,一旦疫情失控,就會掉入如同紐約這般進退維谷的窘境,而且完全沒有任何斷然措施可以促其盡快恢復原狀。當然,特別屬於紐約自身的防疫盲點,也在這次風暴中顯現出來。包括不予實行嚴格人身限制,一方面雖保證了人民的基本自由,卻也意謂最能有效阻卻病毒傳播的「隔離手段」無從發揮效果,於是,初期經濟活動看似多能如常進行,但當病毒威脅瞬間增高,很快就又直接截斷了原本的商轉,說明了即便如紐約客這般強悍的居民性格,也會在觸及健康安危紅線時,多是保命優先、賺錢其次,防疫傷經濟,鬆散的防疫結果一樣傷經濟。

 

再者,紐約各大醫院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技術皆屬上乘,尤其在2001年911事變就已證明了它高超和優異的素質,問題在於病毒感染對人身體健康的持續性威脅,和一起猛烈恐怖攻擊造成的損害,其實是屬於不同的救護領域。當地緊急醫療體系再發達,卻長期缺乏病毒檢測和追蹤系統,他們或許可以緊急上陣救助傷患,但後者才是一座城市能否在病毒襲擊下盡快回復運轉的關鍵。紐約諸多公衛專家皆已坦言,當地未曾有過亞洲國家遭遇SARS風暴的經驗,的確讓他們這回顯得措手不及。

 

繼之,也是最不可測的,在於為了降緩每日確診人數增加速度(這當然也有實質的安撫民心的效果),現階段相當程度的居家防疫和安全社交距離禁令,仍必須持續進行,這也是紐約州近期再次宣布延長緊急狀態(地方政府針對災變訂出的緊急應變期),以及決定所有公立學校至少下學期才會重新開課的原因,否則一個疫情失控之都將持續面對高感染風險,偏偏防疫期愈是往後延長,將進一步使人對於病毒的畏懼,逐一從生理上的保護轉為心理上的防禦。紐約絕大多數人不僅現在都會戴口罩出門,或者更行減少外出,雖然5月中將是紐約州研議重啟經濟的第一階段,但根據當地媒體所作調查,那些已然居家工作兩個月的紐約人,對外出活動都出現了心態上的顧忌,且傾向繼續留在家中上班,這當然直接不利於往後經濟面的復甦。

 

於此同時,不包括對自己抵抗力深具自信而消極配合居家防疫的紐約人,或是以為「富貴險中求」就是要拚經濟的一群,紐約仍有為數不少的「極端自由派」人士,相信儘管在此非常時期,也要以個人自由為先,對自保兼保護別人的戴口罩行為依然相當不屑,又或者不顧禁令依然故我從事群聚行為,在在為風險處處的紐約增添防疫難度。居家防疫已施行近兩個月,近期每天仍有上千人確診,一地「公民道德感」應該也要負部分責任。

 

為了減少病毒感染確診和死亡人數,首先必須靠一定強度的防疫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防疫則會導致經濟面受損,時間拉長,經濟面一旦損及根本,一座城市就更難在短時間恢復原狀,但若為了盡快重返運轉軌道,稍有不慎則又會回過頭再次增加感染風險,然後步入新一輪惡性循環,這就是紐約當下重啟經濟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困難,既無法要大家出門過正常生活,也不希望再繼續把大家關在家裡。此刻紐約對這世界尚有貢獻,就是以自身的失誤敬告全世界,這一回別以紐約為師。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