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常家庭,非一般日常對話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6年12月09日 17:30:00
《日常對話》劇照(黃惠偵導演提供)

《日常對話》劇照(黃惠偵導演提供)

「妳覺得世界上有了解妳的人嗎?」

「不知道,誰要了解我?」

 

 

這是紀錄片導演黃惠偵,與母親之間的對話。

 

 

為離開長期酗酒、賭博、家暴的丈夫,導演的母親帶著年幼的她與妹妹,身無分文地慌忙遁逃,從此過著躲躲藏藏、提心吊膽的恐懼生活。母親以擔任牽亡陣的紅頭法師為業,帶著她與妹妹以演出維生,因為倉皇逃出未攜帶戶口名簿與不穩定的工時,導致她和妹妹無法正常就學,而母親喜歡同性的性傾向,也讓她在成長過程中備感疏離……。

 

 

今年,導演惠偵先後推出《我和我的T媽媽》與《日常對話》兩部紀錄片,透過自己長達20多年的拍攝素材,以私電影角度出發,嘗試自我剖白,也企圖修補與母親的關係,甚而一步步通往深藏心中多年的秘密。

 

 

相同的素材基底,不同的敘事呈現

 

《日常對話》劇照(黃惠偵導演提供)

 

《我和我的T媽媽》片長54分鐘(以下簡稱為短版),《日常對話》片長88分鐘(以下簡稱為長版),雖是大致相同的素材,透過不同音畫時序調錯的剪輯手法,各有加減增添,展現了不同的詮釋,各擅勝場,兩相對照之下很有互文補充的收穫。

 

 

短版從女兒想對母親說,卻說不出口的耳語——「希望了解母親,進而去接近母親」的角度開展,以母親的職業「牽亡陣」作為敘事架構,彷彿透過拍攝的「儀式」,盼能「超渡」心中的傷口與秘密。在「招魂」的篇章中,交代了母親的成長故事、投入牽亡工作、結交同性戀人的歷程;「超渡」中,則透過餐桌間的母女對話,揭開在家暴陰影之下,女兒童年的創傷;「入土」則以和解與和談、重返家族故居以告別過去。

 

 

相較於短版透過法事唸白、儀式畫面,帶來強烈的異境感與緊湊的風格調性,長版則捨棄法事儀式框架,使用了更大量的自述旁白,悠悠道出自己(女兒)在面對母親缺席的遺憾與疑惑,同時,也加入了更多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增添母、女、孫三代生活起居的互動,也保留更多篇幅在母親成長的歷程、與女友的互動,以及歷任女友們分享與母親如何相處,讓母親在壓抑生活之外的真實樣貌更加鮮明,並傳達出女兒對於母親欲語還休、孺慕的凝視,空鏡的運用亦讓全片節奏猶如呼吸般舒緩。

 

 

而無論是短版或長版,片中皆使用了大量的家庭錄像,透過交叉剪接的方式,與今時的訪談內容相互對話,產生新的意義。例如,當母親與導演聊著過往回憶,穿插著的是導演兩個幼小的姪女在做牽亡陣的畫面,意外地映照出導演與妹妹童年中那無法重現的時刻。影片中,也拍攝了兩個姪女看著小時候的錄像,聊著對外婆性向的觀察,發表著「同性戀可不可以結婚」的看法,這也讓外婆與母親、母親與導演、導演與女兒、導演姐妹與兩個姪女,今昔身分的對位,往復地摺疊、接續、攤開,產生隔空的對話,並隱約令人窺見對傳統價值觀的無能為力,不幸的複製與再現。

 

 

愛的不可言喻,家的難以定義

 

《日常對話》劇照(黃惠偵導演提供)

 

「媽,如果說時光可以倒轉。妳能再重新選擇一次,妳還會結婚嗎?」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莫過於是導演與母親對坐餐桌兩端,導演向母親詢問,母親是否知道自己在童年時曾遭父親猥褻的往事。這場最為關鍵的「餐桌對話」,是最「不日常對話」的一段對話,也彷彿是一場慎重的「儀式」。

 

 

導演曾在映後座談中提及,這場拍攝使用了三台攝影機,一台對著母親、一台對著導演、一台拍攝兩人全景,且工作人員均離場,獨留母女二人。對導演而言,這是揭開傷口、企圖解開心結的時刻,也許只有一次的機會,必須一擲中的,也因此在過程中可以感受得出導演的忐忑與勇氣,但這樣慎重的準備,氣氛顯得緊張而僵持,在導演主導的對話下,母親有時辯駁,更多時候是沉默。鏡頭中,看著導演母親無力招架,落淚無語的臉龐,無論成為質問者或被質問者都一樣令人感到坐立難安。

 

 

與其說影片是討論關於母親性向的認同,其實更多的部分,抑是作為導演的女兒,本身的自我認同探索——母親曾對外說孩子是領養來的,是不是一種對自己存在的否定?自己的存在,會不會成為了母親不幸福的原因?最重要的,母親是否愛著自己?

 

 

我們看到導演作為一個女兒,亦步亦趨,希望透過言語確認母親愛自己的心意,或透過孫女傳情表意,嘗試在長久的疏離下,拉進與母親的距離,填補空白,及至影片最終,導演仍不斷透過「訴說愛」的練習,以確認彼此心意。然而,「愛」的方式很多種,很多時候,當母親買菜、安靜的在廚房為一家張羅餐飯,即便不擅於面對鏡頭、有些彆扭,仍願意接受導演的訪問……,其實,「愛」早已不言而喻了。

 

 

「做為一個女同志的小孩,我的確有著非常痛苦的成長經驗。然而那痛苦並不是因為我的母親是同性戀,而是因為其他人的歧視。」導演曾在媒體《報導者》專訪中這麼說道。在影片中,導演也特別訪問了母親的手足,問問他們對母親作為同性戀的看法,但舅舅阿姨們卻總是很快地把話題帶開,不願正面回應。

 

 

其實,除了導演的母親之外,又有多少人在社會、家庭的桎梏下,即便多麼不情不願,都得要壓抑隱藏自己,沉默低頭,只有在逃脫束縛、於角落稍稍喘息的時刻,才得見展現真實樣貌的燦爛笑容呢?每個生命的樣貌不同,有時殘酷得令人無法直視,要如何我們才能過著誰說的「理想家庭」狀態?

 

 

透過導演的這兩部作品,也許對於家的樣貌,真實的再見與再現,我們都能有更多觀看的角度。(文╱陳怡君)

 

 

《我和我的T媽媽》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iestesswalksalone

《日常對話》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malltalkfeaturedoc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