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網路長城不只是防禦 還能發動攻勢

洪仕翰 2020年05月22日 00:00:00
中共的網路防火長城是一道虛擬的城牆;虛擬歸虛擬,其分隔內外與影響現實的力度,只怕比實體城牆更加厲害。(湯森路透)

中共的網路防火長城是一道虛擬的城牆;虛擬歸虛擬,其分隔內外與影響現實的力度,只怕比實體城牆更加厲害。(湯森路透)

「城牆有多老,文明就有多久。」讀到《#牆國誌:中國如何控制網路》(游擊文化)的網路書介,就想到這句出自《#城牆》(臺灣商務)封面上的文案。兩本書都在這個月出版,十分湊巧。

 

這句話也可以倒過來說:「文明有多老,城牆就有多久。」人類的歷史,就是劃界的歷史,去到數位雲端時代也不例外。

 

中共的網路防火長城,也是一道虛擬的城牆;虛擬歸虛擬,其分隔內外與影響現實的力度,只怕比實體城牆更加厲害。

 

想到城牆,我們很容易就因為其防禦用途,聯想到「保守」、「被動」、「內向」等諸多負面意象,彷彿築牆者就是「不思進取」、「閉關自守」的代表。今人有不少人正是用這樣的眼光,看待中國歷史上的萬里長城,或川普念茲在茲的美墨邊界長城。但或許沒有人比法國人更衰,至今仍因「馬奇諾防線」在二戰歷史上的「赫赫戰功」而受人嘲弄至今。

 

但想像畢竟不是現實。我們對城牆的想像往往奠基於後見之明,而這樣的刻板印象很可能會使我們低估城牆的威脅性──就像許多觀察者都曾經輕忽中共防火城牆的威脅一樣。

 

天底下沒有打不穿的盾,也不存在沒有缺口的牆。築牆者並非白癡,歷來也鮮有主政者天真相信城牆可以「完全阻擋外來入侵」──無論入侵的是人、物,還是資訊與病毒。那為什麼還是要蓋牆?

 

城牆是一種戰略運用,目的是為了增加入侵者的時間與成本,好爭取自己的反應時間與手段。城牆是一種引導,避開自己的軟勒,逼入侵者必須按照有利於守方的規則(或花更多成本找出新的規則)。

 

城牆,甚至可以是幫助向外發動攻勢的工具。

 

以鄉民最常嘲諷(與誤解)的法國馬奇諾防線為例,這道防線存在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幻想法國人可以高枕無憂地躲在牆後,而是用最少的兵力防禦最長的邊界,好讓真正的精銳主力可以從自己選定的有利位置出擊。

 

中共的防火網路長城亦然,它不只對內起到阻斷外部資訊的「和諧」效果,甚至能反過來對牆外發起攻勢──這對部分臺、港乃至海外中文網路使用者來說,搞不好早就是無需贅言的常識。網路長城或許「保守」,卻一點也「不被動」,更與「不思進取」、「閉關自守」沾不上邊。

 

網路長城讓中共可以不用為了整天應付牆外「有害」資訊轟炸而疲於奔命,反而能騰出手來,把資源用在它覺得更有需要的地方。

 

人類歷史上之所以一再出現各種城牆,不完全是因為人類很愚蠢、不會從過去學到教訓,而是因為它「有效」,只是有效性具有保值期而已。

 

或許中共網路防火城牆的存在與威脅,能讓我們重新反思歷史上的城牆?

 

自由主義者嚮往一個無牆的理想世界,但現實世界仍舊蓋起一道又一道的城牆。除了學著與城牆共存,我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它的下一個突破點了。

 

所以我想去找《牆國誌》來看了。(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關鍵字: 網路長城 中共 牆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