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健保檢測台灣的「團結智商」

張鴻仁 2020年06月02日 00:00:00
「團結」這個字是全民健保價值的核心。(攝影:蔣銀珊)

「團結」這個字是全民健保價值的核心。(攝影:蔣銀珊)

同國ㄝ(台語)

 

小時候各種遊戲常常需要分甲、乙兩邊對決。台灣對於同一隊友的稱呼是「同國ㄝ」(讀做港國ㄝ)。台灣文化對國家觀念很模糊,但很在意對方是否是自己人。這次武漢疫情有許多故事都凸顯出這點,例如第一班武漢包機,陳時中指揮官那句「自己選的國籍,自己承擔」,真是精準道出許多人的心聲。之後,一對由美國回台的夫婦引起輿論的撻伐,法務部還出動檢察官調查是否有觸犯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二條:「明知自己罹患&&致傳染於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原因很簡單,即使這對夫婦有中華民國國籍,但過去三十年來鮮少回國,也不在台灣繳稅,染疫了才回來享受「免費的醫療」。大家更擔心的是這些僑胞動不動就會回來用健保。

 

台語是少數語言在說「我們」時有區分有沒有包括對方。有包括對方表示我們是同國的,用的是咱(讀做濫);如果不包括對方用的是「阮」(讀音很像問,君溫切,gwen)。英文、國文都沒辦法分清楚。例如我對您說「我們」,無論中文或英文都分不清包不包括對方。我若跟我弟弟說「家」表示是以父母親的家為觀點,我們是一家人;如果我對他說「阮家」,指我和我弟弟並沒有住在一起。另一個例子便是江蕙那首名曲〈家後〉歌詞內「我嫁到你家,(「恁兜」)」,這個媳婦是用外人的角度來說。若是一家人就是「阮兜」。如果我對我太太說就用「咱兜」,對我岳母就說「阮兜」;我們又知道台語來自古代中原,從這個用詞的細項了解當時中原文化對於「你、我」分得很清楚。不像外國人,叔、伯、舅、姑丈、姨丈都叫Uncle,也分不清輩分大小,更不論是父親的兄弟還是母親的兄弟。所以我們若不喜歡僑胞回來,便會說健保是阮ㄝ;健保是我們的,不是你的。

 

人民的福氣?

 

名作家柏楊(一九二○—二○○八)曾因一則諷刺當局的漫畫入獄近十年。在獄中完成了《中國人史綱》,是第一部不以統治者的角度來看中國歷史的通史,他另一本著作《醜陋的中國人》,把中華文化比喻為醬缸,描述傳統文化的劣根性。他晚年投身人權教育,強調的是生活人權,包括兩性平等,所以推出柏楊版的「人權版結婚證書」。在《柏楊傳》的作者,國立陽明大學周碧瑟教授的協助下,推動健康人權。二○○二年,他和人權教育基金會全體董事參訪中央健保局,說出了「有了全民健保之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人民敢生病、生得起病,而且可以大大方方地生病,愛生什麼病就生什麼病」。這句話,每個人聽了都有不同解讀,在柏楊式的黑色幽默之下,許多人聯想到是浪費。簡單的說,大部分人相信人性本惡,深信「別人」都有柏楊描述的劣根性,「別人」看病很浪費。

 

誰在濫用?

 

中央健保局曾在二○○二年做了一個民調,問題是「誰在浪費健保資源?」。令人意外的,百分之九十的民眾相信別人在浪費,這個別人,就是老李。他可以是榮民、海外僑胞、隔壁的「阿北」、「阿嬤」,以及一點小傷就到台大、榮總全身檢查的政治人物。只有百分之十的民眾承認自己是幫凶。有一陣子藥界發起「剩藥回收運動」,引用健保署的估計,每一季有十八萬人重複領藥,推估每年浪費二.八億元,大約一百九十三公噸的藥被丟棄,等於五億的藥進了垃圾桶。

 

這類的新聞,基本上確認了一般社會大眾認為全民健保「很浪費」的印象。不過這個統計很有趣,原來每顆藥不到一元,如果論斤秤兩,每公斤一千五百元。許多人重複領藥吃不完,一部分是無心之錯,請問有多少人記得家中有多少藥?如果沒有人提醒,又有多少人會按時看病領藥?更多人是為了安心,藥多拿一點,才不會一時找不到藥;不要說藥品,誰家沒有過期食品?這些新聞之所以句句動人心,是因為大家都相信「別人用健保很浪費」,難怪柏楊說:「在人民還不具備互助互惠的美德的基礎下,實施健保制度是一種冒險。」

 

現代社會家家戶戶都有滅火器,效期三年,效期到了,需要重新充填,沒有人說這是浪費;但是家中那一堆過期、或已經不需要吃(病好了)的藥,丟棄了好像心理就有一種罪惡感,為什麼?

 

半夜起來頭痛、睡不著,或突然感冒、流鼻水、拉肚子,一家大小一年能完全無病?俗語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所以藥櫃裡的藥,本來就是儲備,過期就丟,跟滅火器最大的不同是,藥品備了,或多或少用的到;滅火器是備而不用,沒有人喜歡家裡失火的。那問題在哪?簡單的說在於「全民健保是大鍋飯」。

 

呂神父

 

台灣人很有趣,也很善良,喜歡幫助別人,但是對於是不是「自己人」卻很計較。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最感人的故事是羅東聖母醫院呂神父募款救義大利老家的故事。短短不到十天,兩萬人湧入捐款,居然募到了一億五千萬,呂神父感動的緊急發布停止捐款的訊息,呂神父是義大利人,但是台灣早已是他的家。如此有愛心的地方。為何會計較別人看病很浪費?

 

有一部長達七年的台語連續劇《親戚不計較》很能表示台灣人的個性。若對方對我說「同國ㄝ」,什麼事都好談。我們可以送口罩,也可以十天捐一億;但若發現我們「不同國」即便是親戚也是斤斤計較。三一一福島大地震,台灣捐了約六十八.四億。許多大陸網民不太能諒解。其實兩岸這些年漸行漸遠有太多複雜的因素,但要了解台灣人,其實真的很簡單,只要讓我們認為咱是「同國ㄝ」,事情就單純了。

 

生命共同體

 

證嚴法師在二○○四年南亞大海嘯發生後,號召東南亞慈濟人協助印尼和斯里蘭卡的受災戶。她說「這就是生命共同體,愛的普遍天下。」不分國界、種族,用愛去付出。除了慈濟功德會之外,法鼓山也去了緬甸。當時緬甸還在軍政府執政不對外開放,在南亞大海嘯期間,來自台灣的慈善團體事極少數最早獲准進入該國,原因為何?會使台灣人民心碎,緬甸政府認為台灣不具國際地位,對他們不構成威脅。其他鄰近或歐美國家緬甸政府視為帶有其他政治目的,不准入境。

 

宗教團體像慈濟功德會、法鼓山,非宗教團體像台灣路竹會都曾代表台灣的愛心到這些災區服務。路竹會的一頂帽子上面的文字很能代表台灣的精神:「Time for Taiwan to feedback its love to the World」。這句話點出了台灣現代醫療史。從十九世紀馬雅各醫師在旗後上岸設立了舊樓醫院開始,一個多世紀以來台灣是接受外援的。在台灣的教會醫院皆以「救助窮人」為主旨,所以一個多世紀來都是靠總會在國際募款,例如屬台灣長老教會的馬偕醫院便是來自英國;花蓮門諾醫院來自美國;埔里基督教醫院是挪威芥菜種會;彰化基督教醫院亦屬長老教會,來自加拿大。到了一九八○年末期「台灣錢,淹腳目」,國外開始停止對台灣的捐助。這也是為什麼路竹會說:「該是我們把愛還回去的時候了!」

 

生命共同體來自英文 Solidarity,直譯「團結」。這個字因為波蘭前總統,一九八三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萊赫.華勒沙而聞名,因為他創立了「團結工聯」就是用這個英文字,所以讓大家覺得政治味太重,今天請大家不要有任何政治聯想,因為「團結」這個字就是全民健保價值的核心。

 

 

※作者為曾是疾管局(現疾管署)首任局長、中央健保局總經理、衛生署副署長。任職健保局總經理時遇上SARS,曾與副總統陳建仁、前疾管局長蘇益仁齊名為「抗煞三仁」。親身體驗過公衛體系混亂、癱瘓到重整的過程,他引進第一台體溫監測系統,任內完成健保IC卡建置計畫。本文摘自作者新書《二○三○  健保大限》

 

 

關鍵字: 全民健保 團結 浪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