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讓法令不全只有「大廳」的台鐵回到「車站」面貌 

王英明 2020年06月11日 00:00:00
若北車大廳有作為正式民眾聚會場地的社會需求,那麼也應該另外修訂一個法,來作為管理的根據,並把「台北車站」改成「大台北區民眾集會中心」。(台鐵局提供)

若北車大廳有作為正式民眾聚會場地的社會需求,那麼也應該另外修訂一個法,來作為管理的根據,並把「台北車站」改成「大台北區民眾集會中心」。(台鐵局提供)

因防疫集會管制,台鐵二月起暫停北車大廳「週末席地而坐嘉年華」,並允諾五月底再議。最近疫情趨緩,交通部可能是考慮多年來的鬆散管理,造成很多風險,所以傾向不再開放。但勞團、人權、社工關懷團體、或平常聞風而至、已在辦活動的社團,多年來習慣這種免申請、有空調、交通方便、不需付費的活動空間,所以舉出很多理由,大聲抗議、要求繼續使用。

 

為聆聽各方意見(其實也是應付高官民代的壓力吧),北鐵近期連開兩場研討會,希望找尋圓滿解決方案。筆者也參加了一場,發現與會團體代表,以各種理由,一面倒認為,應該繼續允許假日聚會、席地而坐。包括筆者,僅有少數人認為不應再如此開放,呼籲恢復車站「定義」所應有的容貌。

 

奇怪的是,跟這些言論相反,自由時報與聯合報的分別網路民調,都顯示75%民眾反對北車大廳的繼續席地活動。可見沉默多數民眾(或納稅人)的想法,其實並未在充分表達在輿論或媒體,反而是已在使用的移工關懷體等,講話非常大聲,而且還違反防疫措施,舉行一場集會抗議。我合理推論,希望繼續開放的,很可能也包括1樓、2樓店家。

 

這讓我想起北市東區發展、台灣由農業社會、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的往事。民國50年左右,信義路二、三段,約由國際學社(現在大安公園)往東,整條馬路中央是由大量眷村所據(不知是自然形成或政府安排),車輛僅能由兩側狹小車道行走,消防車都進不去。眷村房舍由簡陋竹木建材構成,容納諸多隨政府來台的軍公教人員,高密度人口,鄰閭有著在大都會落腳的鄉村街坊心態,雞犬相聞、彼此照顧,人情溫馨。

 

然則都會必須發展,狹小巷道安全堪慮,最後政府終於拆遷佔據馬路中央的眷村,並新蓋各型國宅做為安置,這段信義路才回歸真正用途。隨著大安公園成立,信義路底兵工廠遷移,開發了信義商圈,新市府落成、捷運通車,造就現今的東區繁榮。當年眷村盤據的信義路尾段,根本算不上是馬路,而若不遷移,就沒有台北市後來的發展。

 

配合鐵路地下化,1989年台北新車站落成,後來捷運站、高鐵站、機捷站陸續完成,乘客多轉入地下搭乘,大廳只剩一個售票台及服務中心。雖然建築師忽略了在一樓設廁所的人性設計,但大廳寬敞挑高寬敞,位於市中心,寸土寸金,又有空調,三年後立即被想辦大型聚會者所「覬覦」。2012年穆斯林齋戒,首次利用了這空間,後來聚會的人越來越多,2014年交通部覺到事情嚴重,擬修改鐵路法條文,建立「候車大廳長期停留罰則」,讓聚會的人群因為罰款而放棄。不料受民進黨管姓立委的杯葛,修法失敗。從此這個嘉年華越來越擴大,連國外媒體也來報導。有些人也美化這特殊現象,而沾沾自喜。

 

把當年信義路被眷村堵塞做為歷史對照,北鐵大廳「被各團體做為活動空間」,應該同樣就是「侵佔國土」的一種行為。這與台灣各地(尤其都會)很多違建、攤販的形成,開始都是政府的疏忽管理取締,到最後很難收拾,公權力只好屈服、變成「就地合法」是一模一樣的。

 

台鐵坐擁精華地段,車站多元化是不可擋的趨勢。不過,台鐵並不是社會局、移民署、內政部、文化部的總組合,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去做那些團體所要求的族群融合活動、家庭團聚、文化交流。

 

公民團體認為拒絕移工聚會或齋戒,就是歧視,而席地而坐是自然現象,不會有礙觀瞻。如果這些言之成理,那麼車站很多「流浪漢」(在車站窗台,放有很多個人過夜床包),為什麼不讓他們白天就進入大廳參加席地而坐、甚至躺下睡覺呢?

 

北鐵有社會責任嗎?讓大批無法管控數目的人群,進入長期停留,在「鐵路法」裡面完全沒有寫到怎麼做,因為台鐵只是交通單位。換言之,沒有一個適用的法律。對大廳的環保污染、廁所清潔處理,還有更重要的消防設備,包括這空間可容納多少人才安全、各種防火的逃生設備、動線,經費人員預算,完全沒有一個正式的立法規範、或指導條文可以遵循。

 

而且,這樣的擴大使用,有得到過納稅人的同意嗎?台中、台南、高雄的移工,並沒有在當地車站做同樣的群聚或齋戒,若是大台北地區有需要,應該由北市府、新北市府合作,共同來提供其他的安全地點。

 

北車大廳地板圖案媲美歐洲國家宮殿,稍加一點藝術創作裝飾,少一點商舖店面,可以成為台北美麗的地標,也是國際旅客必造訪的打卡點。近年很多台北民眾在假日視到台北車站為畏途,「怕會被踩死」。車站是拿納稅人的錢所維護的,即使沒有機會去車站,大家也都希望我們的車站是乾淨、整潔、美麗,隨時要去都可以輕鬆,不必有心理恐懼的自由空間。

 

是交通主管當局發揮政治智慧、做出正確決定的時候了。萬一出現一次無可預料的火災,造成燒死或人群過多被踩死的慘劇,台鐵就會飽受責難,負上刑事及政治責任。「只見商機、不見危機」,這恐怕是我們社會的通病。

 

退一萬步,若北車大廳有作為正式民眾聚會場地的社會需求,那麼也應該另外修訂一個法,來作為管理的根據,並且把外面的「台北車站」四個字拆掉,改掛「大台北區民眾集會中心」牌子,使用者要申請,並且要收場租。這才是兩全其美的做法。在這個新立法之前,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希望,台北車站請繼續維護1992年以前的原有「車站」面貌。

 

※作者為退休醫師/台北市民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