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在寅是南韓版馬英九嗎——和陳永昌先生商榷

秦胆 2020年06月28日 00:00:00
「南韓馬英九」這句話的指向,作者認為是相當片面和去脈絡化的。(合成照片/蔣銀珊攝/湯森路透)

「南韓馬英九」這句話的指向,作者認為是相當片面和去脈絡化的。(合成照片/蔣銀珊攝/湯森路透)

本月二十五日,《上報》刊出了陳永昌先生的大作《南韓「馬英九」的偽善假面》,作者巧妙連接因此事辭職的南韓官員金煉鐵和他任官前所出版著作《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尖銳批評文在寅在和解議題上過度遷就北韓及忽視北韓人權問題的行為,對於此篇評論的結論部分,筆者大體贊同,對於作者認為「文在寅是南韓馬英九」的標題及論證部分不敢苟同。

 

首先,第五段末句作者寫道,「無怪乎文在寅被南韓網友比喻成『南韓馬英九』」,筆者懷疑,這是否真是南韓網友的想法。透過網路搜尋,這更像是台灣網友的想法:2月23號,針對仍然緊張的防疫情勢,行政院提高罰則,違規出外者最重可以開罰100萬元,韓聯社報導此事,南韓網友紛紛在Naver留言區贊揚台灣防疫政策之縝密,感嘆「想跟台灣換總統」,台灣網友將該則新聞連結與南韓網友的評論轉貼至ptt,在轉載的貼文下,有網友調侃道「馬英九送你們啦!」。

 

3月3號,ptt上有一篇名為「[討論]馬英九真的跟文在寅一樣無能嗎?」的帖文,當時的背景是南韓民眾對於文在寅的抗疫作為不滿,批評他送給中國300萬個口罩,對於國內民眾買不到口罩的處境卻束手無策,認為文在寅未盡到保護國民的責任,遂在青瓦台網站發起彈劾文在寅的聯署。

 

5月16號,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在《94要客訴》節目上點評近日北韓的炸樓事件,批評文在寅的外交站位,直言「文在寅這幾年來的與虎謀皮的態度,已經被北韓看破手腳……不客氣地說,就是因為南韓出了一個馬英九」。

 

筆者搜尋結果中比較接近作者說法的是2019年44期《亞洲周刊》報導《馬英九16字箴言啟發兩韓交流》,長風文教基金會10月26日邀請南韓國家安全特別顧問文正仁與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就「東亞地區如何因應中美衝突」對談,馬英九也在場並舉手提問,文正仁希望兩韓借鏡馬英九在擔任總統時處理兩岸關係所提出的十六字箴言(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但並未也不太可能提及文是南韓版馬英九。按理來講,台灣民眾對前總統馬英九的施政作風應當瞭解更多,對於相對陌生的南韓總統,以熟悉的本國政客的相似點來比附也符合一般的認知路徑。

 

南韓馬英九譬喻去脈絡化

 

其次,拋開此比喻的「出產國」這個事實核查方面的細節疑慮,單看這句話的指向,筆者也認為是相當片面和去脈絡化的。

 

第一,由於日治-信託-獨立-韓戰的歷史進程,南韓政治光譜和台灣是相反的,南韓進步派是統派,台灣保守派才是統派,文在寅所屬的進步派陣營,之前長期處於少數且被打壓的境地,保守進步兩派在對待本國歷史和外交政策上差異明顯,前者側重用國家成立與現代化的視角,後者則側重民族命運與民主化的視角;保守派承襲反共與美韓同盟的外交站位,傾向於對北韓采取強硬態度,進步派則秉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態度,傾向於與北韓接觸、對話,追求民族和解與統一的終極目標。除本屆的文在寅外,第15屆、第16屆總統金大中、盧武鉉也屬秉持民族主義立場的進步陣營,對北和解帶有尋求半島自主(獨立於美國)的意味,而馬英九的對中政策則有模糊、弱化台灣主體性的意涵。

 

這種政治取態也折射在對內施政的風格上,保守政權相對強調安保的重要性,相對輕視人權與民主價值,兩者差異也在政黨輪替前後體現的非常明顯。相較於盧武鉉時代的自由、寬鬆,李明博、朴槿惠兩任保守派執政期間,對轉型正義、人權機構的打壓時有耳聞,依違反國家保安法被起訴的案件也越來越多,還有向電視臺安插人馬以壓制批評報導的行徑,導致南韓新聞自由狀況步步滑坡(2006年南韓新聞自由指數排名第31位,十年之後的2016年排名跌落至70位),而2017年至今文在寅上任後連續三年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呈上升趨勢;與之類似,馬英九上臺後,台灣新聞自由排名也有相當程度的倒退,在公視董事改選議題上也有安插自己人馬的操作,在轉型正義方面也有回頭的跡象。從威權回潮的脈絡來看,馬英九和文在寅恰恰是相反的。

 

第二,在兩岸和平協議和兩韓和平條約上,兩側法理和需求也不一樣。

 

法理上,和平條約涉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和平協議則是一國之內的關係(儘管也有例外),1953年《停戰協定》是由聯合國軍指揮官克拉克、北韓人民軍元帥金日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彭德懷代表三方正式簽下的軍事文件,李承晚反對《停戰協定》,南韓軍隊也未派代表出席簽字,南韓非停戰協定當事國,簽署和平條約,事前涉及締結方的資格問題,事後涉及韓美軍事聯盟和駐韓美軍的合理性問題;兩岸的和平協議則涉及主權定位的難題,中國側也多次在會議上提議與台簽署和平協議,自然也預設了一中架構的前提,兩岸簽署後會有台灣問題內政化之虞,陷入法律戰的陷阱。

 

地理上,不同於兩岸之間隔著台灣海峽,共軍犯台要經歷搶灘作戰的步驟,兩韓陸上接壤,聚集了南韓約半數人口的首爾首都圈距離朝韓邊界線僅40千米,大半處於北韓常規火炮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南韓受到戰爭的威脅也更大。當然,金家王朝玩的是戰爭邊緣政策,藉此取得金援以維繫政權永續,本身倒是最怕開戰的。

 

第三,目光放在更大的範圍內比較,馬英九更接近於李明博,兩人早年都曾火速升遷,均有首都市長的履歷,勝選是選民在產經層面的選擇所致,競選期間馬英九「六三三」口號也有仿效李明博「七四七」的意味,最終兩人也雙雙跳票,任內兩人也都企圖透過開放美牛進口和美國建立友好的自由貿易關係,也都引發示威抗議;文在寅則更接近於蔡英文,兩人都從法律界步入政界,都曾在2012年的總統大選落敗,上任前都有不滿前任保守派的政治氛圍和社運(太陽花學運/燭光革命)光環的加持,相較於前任進步派(陳水扁/盧武鉉)政策更趨穩健,上任後都有清除積弊導向的政策,都有展拓東南亞市場的新南向政策/新南方政策,在能源領域都秉持反核(電)立場力推綠能發展,相對應的保守派也都日漸衰穨。

 

筆者贊同兩韓與兩岸都不可鄉願地維繫委曲求全式的和平,文馬兩人僅在寄希望於已方讓步能使對方持續配合的策略上,才有相似性,更大幅面的對中/對北議題上差異不小,政治取態與內政方向上更是南轅北轍,只因二人都汲汲於和分斷體制另一側簽署和平條約/和平協定,就把前者比喻成「南韓馬英九」,這種觀察和比附失之於武斷和表面化,筆者以上一番愚見不是想佐證一方策略的合理性,而是想說明比較政治人物不可去脈絡化,下結論與貼標簽務必全面考慮、審慎下筆。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