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玉秀:民進黨 回頭是岸

許玉秀 2020年07月06日 07:00:00
許玉秀:陪審制的結合,才是有效分工的結合,而且是各司其職,各自擁有獨立職權的結合。比起現行的制度,會真正減輕法官的負擔。(資料照片/李智為攝)

許玉秀:陪審制的結合,才是有效分工的結合,而且是各司其職,各自擁有獨立職權的結合。比起現行的制度,會真正減輕法官的負擔。(資料照片/李智為攝)

上個周末,針對民間聯盟希望民進黨政府不要排除陪審制的呼籲,總統府發表聲明,民進黨黨團書記長出來說話,很忙。

 

重點在國民法官是否可以獨立審判

 

總統府7月4日針對民間主張讓陪審制加入試行的民間主張,如此回應:「重點不是陪審與參審的爭議,而是人民如何參與審判」。這是一句話自相矛盾的廢話,陪審與參審的根本爭議,正好在於人民如何參與審判。到底是人民能夠完全獨立審判的參與,還是人民去替職業法官背書不能獨立審判的參與,就是陪審和參審的爭議。來自總統府的聲明,卻一開口就說不合邏輯的廢話,實在讓人覺得很不好意思。總統府耶!

 

既然要稱參與審判的人民為國民法官,法官作為裁判者的正當性是甚麼?就是能居於中立、獨立的地位進行審判。很清楚,只有陪審制的國民法官,才真正擁有獨立審判的地位。司法院彭幸鳴廳長既然驚慌地認為,沒有法官和參審員共同討論的中間評議,參審員會有如被拋到荒野,那表示司法院版本的國民法官,就是沒有能力獨立審判的法官。陪審制和參審制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陪審制的國民法官能夠遵守憲法所要求的獨立審判義務,參審制的國民法官,不能遵守憲法所要求的獨立審判義務。

 

不要打迷糊仗,陪審制才是真民主

 

總統府聲明接著說「推動國民法官制,藉由『人民的參與』結合『法官的專業』, 讓司法審判更公開透明、判決更公平,審判不偏離社會的情感。」『人民的參與』結合『法官的專業』,這句話又是打迷糊仗,誰都知道國民參與審判,就是『人民的參與』結合『法官的專業』,根本不可能有不同的說法,重點還是『人民的參與』和『法官的專業』兩個如何結合,才能達到目的。

 

參審制的結合,是國民法官和職業法官不平等的結合,勞逸不均的結合,職業法官背著國民法官走的結合。國民法官的加入,不能減輕法官的負擔,反而加重法官的負擔。陪審制的結合,才是有效分工的結合,而且是各司其職,各自擁有獨立職權的結合。比起現行的制度,會真正減輕法官的負擔。

 

至於「讓司法審判更公開透明、判決更公平,審判不偏離社會的情感。」是空泛的期待,沒有做過,不知道做不做得到。而如果司法院的版本,只能做到這樣,陪審制還可以告訴民進黨和總統府,眼下宣布台灣會採行陪審制,對香港人民是最大的精神支持,如果和習近平一樣,排除陪審制,香港人會覺得台灣不認同他們一向認同的價值,會覺得被拋棄,這對香港人民猶如落井下石。

 

除此之外,陪審制當然還可以告訴民進黨和總統府,如果相信投票給民進黨的選民有智慧,如果相信民主才能救台灣,就要踐行真正的民主,那就是陪審制。讓解決社會紛爭、人民衝突的決定權,完全直接掌握在人民手裡,而不是沒有民主正當性的法官手裡,只有司法權民主化,民主才算真正完全落實。

 

法官的工作本來就是為了協助人民找到正義而存在,正義還是人民透過正當法律程序說了算,而不是法官說了算。法官透過法律專業協助人民找到正義,而不是越廚代庖自己標榜正義。這樣的法院,才是人民的法院。

 

「讓司法審判更公開透明、判決更公平,審判不偏離社會的情感。」是空泛的期待。(攝影:李智為)

 

 

 

又在玩標籤詐欺

 

總統府的聲明和民進黨團書記長都說「跳脫目前參審、陪審制的爭論僵局,民進黨團也提出修正動議,將『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更名為『國民法官法草案』。基於司法資源有限及當事人的司法公平性,先試行國民法官新制,「國民法官」一詞代表未來不管援引哪一國制度,核心精神都是要讓國民參與審判。」

 

最後一句「核心精神都是要讓國民參院審判」,又是廢話。重點還是在前面說的,人民如何參與,才是重點。至於司法資源有限和當事人司法的公平性,到現在都是司法院在自說自話,完全是空話,沒有證據。在司改國是會議期間,第四分組張靜委員要求司法院提出各種數據,總共十二項,都是和經費預算有關,為了便於計算陪審制的花費,到底增加多少。但司法院的回答,都是沒有資料,例如現制之下,三個審級的審判花費多少?沒資料!地方法院刑事法官、每個高等法院法官的平均薪資多少?沒有資料!有罪或無罪的上訴案件多少?沒有資料!每年更一審、更二審至更十幾審的刑事案件有多少?還是沒資料!處理上訴二審、上訴三審的上訴成本多少?通通沒資料!

 

司法院如果始終不提出資料,所說的話都不可信,等到提得出證據,再來回答。至於當事人的司法公平性,請解釋清楚,如果我都看不懂,國民法官一定也看不懂。

 

而問題跳脫僵局的意思,就是找到一個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案,而不是改個名稱,把參審員稱為法官,以逃避對參審制的批評。難道掛羊頭賣狗肉,就可以瞞天過海?就可以替民進黨終於也承認不太名譽的參審制解套嗎?

 

難怪連媒體都說,「但面對民團主張參審、陪審制兩制共同試行,民進黨黨團堅持六年試行期間只推動一制」。好個「但」,可稱為春秋之筆,一字褒貶。這就是法務部蔡碧仲次長在立法院第一次公聽會的態度,大家各退一步,但陪審制不可行。再重複一次,意思就是,政府原地不動,人民要退一步。

 

民間團體提議掛兩個生產線,一起試營運,才是最符合民主包容精神的方案,才是跳脫僵局的好方案。司法院和民進黨的方案,中立的第三者看了都會說「寸土不讓能提升司法信賴?」

 

拖延的責任在誰?

 

民進黨黨團說,改革裁判制度,從第八屆拖到第十屆,不能再等。請問是誰用陪審制阻擋國民黨至少八年,耽擱裁判制度改革進程的是誰?

 

等到支持民進黨陪審制理念的人民,讓民進黨上台執政,民進黨又用拼湊的所謂國民法官制,阻擋陪審制。民進黨沒有為自己的不誠信反省、道歉,反而把責任推給時空改變。時空怎麼改變了?是因為台灣人民愈來愈笨?以前的台灣人民適合當陪審員,今天的台灣人民不能相信,所以不可以當陪審員?民進黨要選票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都說偉大的台灣人民。

 

柯建銘委員上個禮拜在立法院協商時,倒是說了一個理由,因為法庭不再是國民黨開的,那下一句呢?法庭已經是民進黨開的了嗎?所以不需要陪審制?這就是民進黨所謂的時空改變嗎?既然如此,所有在野黨堅持納入陪審制,依照民進黨一貫的邏輯,就真的理直氣壯、正當性十足了!

 

只要加掛一個陪審制的生產線,皆大歡喜,新制立刻可以上路,就可以提高法院的產值,偏偏民進黨到現在極力阻擋,製造障礙的,又是民進黨,從第八屆到這一屆,裁判制度的改革障礙,都是民進黨自己製造的。

 

民進黨,回頭是岸!

 

※作者為模擬憲法法庭暨模擬亞洲人權法院發起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