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可開展更恢弘的全球戰疫作為

呂秉原 2020年07月14日 07:00:00
台灣政府應適度放下對「零」風險的執著,學習以「低」風險(或「極低」風險)為準則,做出面向未來的適當決定。(湯森路透)

台灣政府應適度放下對「零」風險的執著,學習以「低」風險(或「極低」風險)為準則,做出面向未來的適當決定。(湯森路透)

相信大家還記得端午連假「出遊潮」爆發,許多熱門景點人擠人。如今兩個禮拜過去,台灣依然沒有新增的武漢肺炎本土病例,再次證明台灣是社區傳染風險「極低」之地,有足夠「本錢」開展更恢弘的戰疫作為,給依然混亂的全球疫情指引一條明路。

 

世界上許多國家目前最大的困境,在於嚴厲封城數月之後,不僅生活變樣、人心疲乏、經濟崩盤,疫情竟還在稍稍解封之時立即復燃,讓人除了寄望疫苗之外,似再無其他前路可行。然而,就算是目前最有自信的牛津大學團隊,恐怕也要六個月後才可能完成第一支疫苗,所以「從未封城,卻完全沒有任何本土感染病例已長達三個月」的台灣,可以勇敢嘗試下列三項作法,既幫忙國際友人,也幫到台灣自己:

 

第一、對同屬低風險的友邦、盟邦對等開放入境免檢疫

 

若真如前述,至少六個月之後才可能有第一支武漢肺炎疫苗問世,難道我們的海外親友繼續六個月無法返台與我們相聚?難道台灣各行各業大、中、小型公司繼續六個月不出國會見客戶或供應商?

 

台灣早已是世界地球村的一員,即使自身防疫成績優越,也不可能自外於武漢肺炎導致的世界亂局。台灣應考慮對同屬低風險的友邦(例如帛琉)、盟邦(例如紐西蘭)對等開放訪客和歸國台灣人可以「免除14天隔離檢疫」自由入境,為恢復正常國際旅行跨出第一步。

 

尤其是對台灣的重要盟邦——美國,台灣應分區、分州考量其風險高低。譬如說,關島、夏威夷、以及西岸的華盛頓州、奧勒岡州疫情都相對平緩,台灣可先把它們列入低風險名單,後續再依疫情實況擴及美國其他各州。

 

英國已在七月三日,一口氣公布台灣在內的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旅客,可以「免除14天隔離檢疫」自由入境。此一作法,值得台灣參考。

 

台灣早已是世界地球村的一員,即使自身防疫成績優越,也不可能自外於武漢肺炎導致的世界亂局。(湯森路透)

 

第二、允許高風險國家人民來台「避險」

 

台灣的防疫成績已眾所周知,身處高風險國家者,有可能想到台灣long stay兩、三個月,甚至半年;只要入境後隔離檢疫14天,並採檢確認沒有傳染風險,台灣應該可以歡迎這樣的國際友人來台「避險」。

 

務實而言,有「實力」做上述「避險」安排的家庭,應可自費負擔隔離檢疫、病毒檢驗、甚至萬一驗出陽性之後的醫療費用。他們完成隔離檢疫之後,應該也會是台灣各地店家歡迎的高消費顧客,對台灣的內需經濟有所振興。

 

第三、招訓世界各國公衛防疫人員

 

台灣有許多防疫經驗可以跟世界分享,除了發表學術論文、參與視訊研討之外,若能開辦國際防疫研習班,相信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公衛防疫人員會有興趣親身來台,除了面對面向台灣專家學習之外,也能實地了解台灣民眾如何配合政府政策,形成紮實的防疫網絡。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Charles Duhigg四月底在《The New Yorker》雜誌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導提到,美國第一個武漢肺炎病例是華盛頓州檢出的境外移入病人,且多處安養院後續傳出老人病逝的不幸消息,但華盛頓州的疫情逐漸獲得控制之時,疫情較晚浮現的紐約州卻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全美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其中關鍵除了華盛頓州政府聽從公衛專家的建議之外,當地一位曾經參與疾病管制中心 (CDC) EIS (Epidemic Intelligence Service)訓練的感染科醫師,不斷跟其他同樣受訓過的專家交換資訊和意見,也大大幫助了華盛頓州即時反應疫情變化。

 

台灣若能開辦上述國際防疫研習班,而且常規化持續招訓世界各國公衛防疫人員,所有結訓者可望組成遍佈世界各地的防疫資訊網,未來可以對世界衛生一起做出貢獻。

 

上述的第一點和第二點建議,事涉台灣入境管制,部分民眾可能會擔心因而招來境外移入病例。對此,請容我提醒大家,其實台灣從今年農曆年前至今,已經通過下列多個武漢肺炎社區傳染壓力測試點:

 

第一、大批大陸台商返台過年

 

第二、兩千多名鑽石公主號遊輪旅客下船在北台灣遊覽

 

第三、敦睦艦隊感染官兵休假「全台趴趴走」

 

第四、本文一開頭就提到的端午連假「全民大出遊」

 

如果這些事件都沒有在台灣造成任何所謂的防疫「破口」,我建議大家要對台灣政府和人民合力打造的防疫網更有信心,進一步向全世界展現台灣更積極的戰疫領導作為。

 

世界仍在武漢肺炎掀起的亂局之中,台灣不可能永遠「獨善其身」。(湯森路透)

 

另外,世界仍在武漢肺炎掀起的亂局之中,台灣不可能永遠「獨善其身」,所以台灣政府應適度放下對「零」風險的執著,學習以「低」風險(或「極低」風險)為準則,做出面向未來的適當決定,也據此向民眾宣導正確的「新式正常生活」(new normal)。

 

比如說,民眾若有「降低風險」的認知和概念,就會主動在人潮擁擠的地方戴好口罩,也會在返家之後先洗手、更衣、甚至沐浴,之後才接觸家人,降低「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家中兒童、老人、慢性病患」的風險。這才是防疫的長久之計,讓台灣在未來任何疫病衝擊中,皆能安然渡過。

 

※作者為美國HSVG公益行動公共衛生計畫處處長

 

關鍵字: 檢疫 避險 風險 公衛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