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爭霸戰 美、中、阿聯相繼發射火星探測器

陳品潔 2020年07月21日 07:01:00
美國國家航太總署「恆心號」探測器示意圖。(取自NASA)

美國國家航太總署「恆心號」探測器示意圖。(取自NASA)

自古以來人類著迷於火星,不僅古代中在神話扮演重要地位,現今的科學家也十分好奇火星是否存有生命。美國、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今夏相繼發射探測器,以調查這顆太陽系中的神祕星球。

 

日本《共同社》報導,為了利用火星與地球每26個月一次最近距離的機會,已有經驗的美國,計劃在火星上進行首次直升機飛行等高難度測試,中國將挑戰火星表面軟著陸,阿聯長預計將第一次進入環火星軌道。

 

 

「活著」是偶然還是常態 專家提人類可能起源火星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科學家之所以執著於火星的原因之一,是希望發現在擁有數十億顆行星的銀河系中,地球是否是唯一擁有「活生生」生物的存在。

 

英國《衛報》報導,光是生物「活著」(alive)的緣起也成謎。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里斯(Martin Rees)表示:「仍不了解一開始『活著』,也就是生物複製代謝的結構,為何形成」,「這是只有在地球上發現的僥倖意外,還是生命其實遍佈整個宇宙。」

 

 

里斯提出或反轉人類既有認知的警告,「人類可能起源自火星」。

 

里斯表示,「必須確保火星的生命,與地球的生命起源,完全相互獨立」,若無法的話,會帶來一個問題,「數十億年前,來自火星的隕石和小行星可能運載了火星的原始生物」,如果這些隕石來到地球,即可能為地球播下種子。

 

假設成立的話,就不能排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含人類在內皆起源於火星的可能性,倘若如此,里斯表示,「我們都是火星人!」

 

一度「溫暖潮濕」 專家:「找出地下是否有生物」

 

火星過去被視為是死寂的荒漠之地,沒有任何生物足以存活的跡象,近來研究卻逐漸改觀,而是擁有「有機物質」,曾經「溫暖而潮濕」。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學系教授埃韋森(Ray Arvidson)表示:「十年來的機器人任務顯示,火星並非如同20世紀後半葉(1950年~2000年)所得出的結論一樣是塊死域。事實是,這裡充滿舊湖床(old lake beds)、乾涸的河道,以及有機物質。」

 

「此意味著,回到數十億年前的當年,火星溫暖而潮濕」,埃韋森表示,「現在我們將找出這些條件是否引起生物的演化,如同在地球上發生的一般,並觀察是否有一些生物仍存活於地表之下。」

 

主線任務外 提取氧氣供「未來人類」用

 

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預計在8月初向火星發射「恆心號」(Perseverance),主體在火星表面行駛,預計降落在大三角區(Syrtis Major)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在坑口附近採集樣本、尋找生命蹤跡。

 

由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火星正反面。(圖片取自NASA)

 

這些樣本預計將存儲於火箭發射回地球,並預計在2031年將500克的火星土壤、岩石送到實驗室進行研究,以揭示火星過去或現在的歷史。

 

此外,恆心號還搭載小型直升機,測試能否在稀薄的火星大氣中飛行,並嘗試從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中提取氧氣,以供未來地球的「人類探險家」使用。

 

俄、歐原本要+1 無奈疫情被迫取消

 

由於火星大氣稀薄,難以利用摩擦減速軟著陸在地表,至今僅有美國成功。在科技、經貿、軍事與美國較量的中國,在天文領域也展現野心,將在7月下旬發射「天問一號」(Tenwen-1),搭載環繞火星的人造衛星、火星地表著陸器,以及尋找水、冰的漫遊車。

 

為慶祝2021年迎來建國50週年,阿聯則預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使用H2A火箭,在本月15日發射「希望號」(Hope),並將是首個執行星際間飛行任務的阿拉伯國家。

 

 

由於新冠肺炎全球發威,歐洲更是重災區,許多計畫都被取消或暫緩。

 

原先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火星探測計畫「ExoMars」原本也加入今夏的火星探測潮中,不料疫情肆虐歐洲,據《衛報》報導,該項目只好推延至2022年。

 

曾經被視為不毛之地 火星探測重啟

 

早先科學家對火星抱著殷切期待,期望在火星發現蔥鬱的植被、豐饒的生命跡象,然而,1964年,美國探測器水手4號只回傳一張充滿坑洞的照片;1970年代,美國發射的「維京1號」和「維京2號」飛行任務顯示,火星只見一片「死透了」的世界。

 

 

埃韋森表示,最近的調查逐漸改觀,「無庸置疑,對火星的探索正在重啟」。

 

天體生物學家施溫徹爾(Susanne Schwenzer)表示,由於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的一半,地核更早冷卻、凝固,也因此無法產生磁場以防太陽輻射的傷害,水資源被太陽粒子帶走,地表變的貧瘠。

 

施溫徹爾解釋,在火星氣候改變以前,那裡可能發生演化,「我們欲找到證據,證明演化確實發生,並且可能仍在地下蓬勃發展。」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