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各國政府必然賭上誠信放寬防疫禁令

冼翰宇 2020年07月26日 00:00:00
美國有些城市因為疫情趨緩,餐飲業已重新開放室外用餐,部分勞動力也返回工作場所。(攝影:李濠仲)

美國有些城市因為疫情趨緩,餐飲業已重新開放室外用餐,部分勞動力也返回工作場所。(攝影:李濠仲)

一場從中國武漢爆發進而席捲全球的COVID-19疫情,一時半刻還沒有停歇的跡象,即使在看似最安全的地方,也沒人敢篤定不會出現差池。然而在抗疫過程中,或明顯或細微地改變了的習慣與政令,可能就此從例外成為常態。

 

不論是迫於人民受夠在家、企業亟欲復工還是為了選舉展現魄力,當各國紛紛因著不同理由放寬防疫限制或重啟經濟後,許多地方已經迎來疫情的死灰復燃。防疫限制的解除,對任何層級的政府和政治人物而言都是極大的難題。

 

防疫禁令的發布跟解除,最大的不同在於,實施一項或多項限制,儘管未必抓準時機「超前部署」,在情況嚴重惡化前及時防堵多半還能止血;然而,決策者該何時宣布、多大程度的解封,賭上的是政府的誠信,尤其當多數的決定並非出於科學而是政治。

 

政府部門即便在防疫期間做了不盡理想的決定,只要有志於及時修正,人民多半也能諒解,不至於直接影響政治聲望。相較之下,那些被迫承擔錯誤政策後果的民眾就沒那麼幸運了,特別是從事自營事業的商家和餐廳。

 

隨著美國紐約疫情趨緩,並邁入第四階段重啟,餐飲業重新開放室外用餐、大半勞動力也返回工作場所。當僅限外帶、外送的的餐飲禁令發布放寬消息後,許多業者便興致沖沖地張羅著戶外用餐區的擺放,準備迎接許久未見的來店用餐人潮,殊不知這是一連串新挑戰的開端。

 

紐約的夏季相對炎熱潮濕,考量到要頂著烈陽或冒著在雨中進食的風險,許多民眾便打退堂鼓,反正外送、外帶也習慣了。更令業者頭痛的是,有些時候扯後腿的還是信誓旦旦喊著「解封顧經濟」的當局,像是臨時改變用餐隔板的厚度規定。當然還有長期困擾這座城市的鼠患問題。

 

類似的情況在英國也屢見不鮮。原本應該洋溢著的解封喜悅,取而代之的是對英國政府失敗的消費稅減免優惠政策的不滿,以及愈趨嚴重的「預約未到」所引發的主客糾紛。「預約未到」的行為在過去,對餐廳經營本來就是一大麻煩,更何況是為了防疫僅開放半數客席的當下。

 

人們要有一個認知,那就是限制放寬、解封後的環境,和過去那個熟悉的世界已大不相同。過去累積的經驗與行得通的辦事邏輯,不再能夠直接引用。過去享有的自由、人與人的連結、公民與政府的關係,都在疫情中一定程度地改變了。

 

當世界上許多地方陷入封城,台灣人很幸運,還能與三五好友在外逛街、用餐。「邊境」作為少數真正封鎖的場域,未來遲早也需走向解封。儘管台灣能有今天的防疫成績,前期某種程度的「鎖國」自然有其功勞。急需投入國際場域的台灣,不可能永遠封鎖邊境,如何走向開放也該擴大討論了。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