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眾矚目的續作回歸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的嘗試與挑戰

彭紹宇 2020年07月24日 15:29:00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扭轉首集或影視作品中女角普遍的附屬功能。(車庫娛樂提供)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扭轉首集或影視作品中女角普遍的附屬功能。(車庫娛樂提供)

2016年,《屍速列車》臺灣票房出乎意料賣座,一舉讓韓影跟隨韓劇的步伐,躋身台灣影視市場主流,盤點歷來最賣座的韓國電影,前十名皆出產於「後屍速列車時代」,可以說,這部片不僅開啟韓片在臺熱的趨勢,也是臺灣影迷開始對韓國電影產生愈來愈高信心的轉捩點。

 

4年後,續作《屍速列車:感染半島》問世,由導演延尚昊帶領原班製作團隊打造,與現實時間序無異,背景設定於首集感染事件的四年之後,雖架構於第一集的世界觀下,續作故事情節與首集幾乎無任何相關,也都是全新人物角色,儘管全片依然充斥喪屍,《半島》的故事調性與《屍速列車》並不相同,這可能考驗著舊影迷的忠誠,卻也有機會收獲新觀眾。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場面震撼力更加提升。(車庫娛樂提供)

 

 

從小車廂到大城市  與那些脫離悲劇功能的女性角色

 

相較《屍速列車》的場景多發生於火車車廂中,在狹小密閉的空間,激發觀眾的不安與不適感,也藉穿越一節節車廂所發生的生離死別,塑造孕婦、高中生與老奶奶等鮮明的人物輪廓。看向現實層面,對於製作團隊而言,只要能呈現逼真的列車運行效果,場景的限縮相對便於拍攝。

 

這回《半島》拍攝困難度則大不相同,一如片名,感染區域擴張至整個朝鮮半島,自然得出現許多大規模動作場面,當數以千百計的喪屍奔向銀幕,震撼度加倍提升,從原先的小車廂打鬥到大城市混戰,背後是數量龐大的臨時特技演員,與足夠成熟的後製技術相互加乘,韓國有能力拍攝此般商業大片,早非新聞。

 

另方面,對於那些期待看見再一部《屍速列車》的觀眾,可能會與想像有些不同,《屍速列車》之所以賺人熱淚,在於其中的小人物都「平凡又脆弱」,再以多元角色推展故事以達到共鳴。《半島》則不同,主角之一、同時也是軍人出身的政錫(姜棟元 飾)所帶領的一行人無一不是身手絕佳,即便是年幼的小孩亦然,沒有任何「會拖累人」的角色,相較首集以人性刻畫為重,續集更帶點好萊塢英雄片式的風格。

 

令人玩味的,倒是兩集中女性角色的轉變。不同於《屍速列車》裡,孕婦、老奶奶、女高中生、女孩等女性仍直接或間接「受到男性庇蔭」,或屬於「被犧牲功能」的悲劇性存在,《半島》中四位要角,非但女性即占三位(其中二位甚至是女孩),能力也明顯不遜色(或是優於)所有男性角色,甚至在片末出現、宛如救世主的聯合國人員,也是女性。

 

導演有意提高女性角色在電影中的重要度,扭轉首集或影視作品中女角普遍的附屬功能,使災難片下的女性脫離「哭哭啼啼」、「單純無知」或「被保護」的宿命。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瀰漫好萊塢英雄片式風格。(車庫娛樂提供)

 

 

最大反派「631部隊」的歷史隱喻

 

《屍速列車》片末抵達釜山的情節,有著對韓戰退守至最後淨土釜山的隱喻,這次《半島》也不乏歷史暗喻,如片中最大反派「631部隊」,可能意有所指。

 

二戰期間,多數人或許知道納粹德國曾對猶太人進行非人道人體實驗,然而同屬軸心國的日本,也曾為了在戰事中取得領先地位,而秘密開發致命性化學武器。其中最惡名昭彰的,便是全名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的「731部隊」,雖隸屬於陸軍,實際上則號召學界、醫界菁英研發細菌、開發化學武器,同時不乏酷刑般殘忍的人體實驗,實驗對象便是朝鮮人、蘇聯人與中國人等同盟國戰俘。

 

電影特別將作惡多端、喪心病狂的軍隊取名為「631部隊」,一個如此相似的名稱,似乎並非只是偶然巧合。

 

 

成功作品後的下一步

 

在《半島》中,韓國人歷劫後遭遣送至香港,以為能就此逃離煉獄,卻面臨當局對難民的不友善對待,被汙名化為「半島人」,為現實所迫,只好與同樣遭受排擠的韓國人回到滿是喪屍的南韓──為了逃脫而離開韓國,又為了逃脫再次回到韓國。

 

誰比較可怕?是人或喪屍,答案呼之欲出。

 

雖然兩集核心母題相同(人心比喪屍加倍恐怖),《屍速列車》說故事的特點是「善惡模糊」,傳達「惡人亦有苦衷」與「好人與壞人的一線之隔」;到了《半島》,導演則刻意將之抹去,續集角色是善是惡相當分明且顯而易見,該作法有利有弊,或許方便觀眾理解,我則認為多少削弱了角色立體性與寫實度。話雖如此,對於喜愛此類動作場面、聲光效果的觀眾,《半島》依然是部典型的商業大片劇本,執行面也完全達標。

 

對於創作者而言,創造出一部成功作品是禮物,也是巨大壓力,如何再造續集且不循舊路,絕對是困難的平衡。《半島》是延尚昊導演踏出的一條新路,雖不見得能滿足帶著首集期待的所有新舊觀眾,但這仍是一次相當有誠意的嘗試。

 

彭紹宇:1997年生於台中,政大外交系、國貿系雙學士。將赴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攻讀研究所。評論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著迷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亦書寫國際局勢和時事觀點,盼藉文字帶來改變。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