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不行但政治一百分的李登輝歷史評價會越來越高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2020年08月01日 00:01:00
李登輝最有名的經濟政策,當屬「戒急用忍」,這也是他政治成功造成經濟失敗的另一個例子。(資料照片/蘇郁晴攝)

李登輝最有名的經濟政策,當屬「戒急用忍」,這也是他政治成功造成經濟失敗的另一個例子。(資料照片/蘇郁晴攝)

泛藍與紅共一起對李登輝的逝世,出言嘲諷,惡言相向,反應的只是這些人的人格低下。但有些裝模作樣的「理性藍」,更令人作嘔,常以與李登輝有限的往來,自認大內高手洞悉李登輝內心,甚至以造王者之居,噁心死了。對這些白頭太監話當年,李忠憲寫的最好,「這種愚蠢前後邏輯不一致、人生沒有核心價值和信仰的人,只不過是哲學家為了達成理想玩弄的一顆棋子罷了。」

 

但我想講比較嚴肅的李登輝功過。李登輝的政治成就在這幾天,被大幅報導,毫無疑問是偉大的。但李登輝因為他的政治成功,在很多經濟政策上反而是失敗,一直到今天,台灣都還承受著後果。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台北捷運裡,單單就文湖線是中運量,系統不合,運量又小。這是因為當初李登輝當台北市長時,拍板先蓋一條中運量,先求有,再求好。這就是國民黨官僚體系的升官之道。蔣經國最近公開的日記,稱讚李登輝是幹才。要在威權政府裡當幹才,先決條件是要能處理事情,不要出錯,不要惹麻煩。李登輝當市長、省主席,沒有任何耀眼的建設,也沒有任何過錯,就是他政治幹才的表現。

 

當國民黨政府終於放棄反攻大陸的美夢,不再把台灣當「復興基地」後,回頭一看,台灣經濟發展、人口增長速度太快,基礎交通建設完全落後,在民意的反應下,國民黨政府終於決定蓋捷運。但忙著在蔣經國麾下生存的李登輝,豈敢大刀闊斧,於是就先弄了條中運量的木柵線,不但運量低,還在市中心高架穿越,醜死了。而沒有遠見的李登輝,也沒有識人之明,黨內後來出來個更沒遠見的馬英九,也是只求有,不求好地,把中運量一路通到內湖。

 

一樣威權政府的南韓,一九七四年就蓋了第一條首爾地鐵。四不像的木柵線,一九九六年才通車。一路官運亨通的李登輝,對交通建設沒有任何想像,沒有任何願景。如果不是殷琪,而是讓李登輝的愛將劉泰英來蓋,可能今天高鐵都還沒通車,預算追加到爆也沒用。這就是國民黨的官僚體系下養出來的官,權力很大,但都忙著對上逢迎,彼此鬥爭,而做不了什麼事。

 

突然「戒急用忍」

 

李登輝最有名的經濟政策,當屬「戒急用忍」,這也是他政治成功造成經濟失敗的另一個例子。國民黨政府在李登輝當政的時候,已經沒有經濟政策可言,靠著中小企業的對外征戰,台灣取得經濟奇蹟,但先是放著台商全面西進,幾乎要把根都給斷了,把台灣經濟都賭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後,才突然「戒急用忍」。從千島湖事件後,台灣慢慢從「大陸尋奇」的對中好奇,轉成近乎全面性的反中情緒。李登輝因為政治上的需要,逐漸脫離傳統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抗中」成為民粹領袖的新語言,配合李登輝要當民選總統的第一人,「戒急用忍」因應而生。

 

二十幾年後來看,西進是全盤皆錯,但這「戒急用忍」政策不代表李登輝的遠見,因為越戒越西進。李登輝的好朋友,王永慶、許文龍、張榮發這些人,早就在中國有盤根錯節的生意,戒都戒不了。勉強要逼王永慶回台,李登輝就拿全民利益輸送給台塑,把中油的輕油裂解獨佔,和台塑六輕均分變成寡佔,油品不但沒有自由化,還賠上了雲林的環境發展。

 

中國的改革開放,磁吸力太強,全世界的商人沒有人擋得住這個吸引力。美國也是要到川普上台之後,才忽然醒悟,為了中國利益,最後犧牲了什麼代價。台商前進中國而上了當,嚴格來說不能算國民黨的錯。但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除了沒有效果外,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他沒有任何的經濟發展替代方案。這一點,又和他的政治成功有關。

 

李登輝充分運用他對農業的研究,牢牢掌握農漁業的政治勢力。認真的說,李登輝為了政治需要,以及他對農業的「使命感」,李登輝讓農民政治勢力,變成他個人的權力提款機。好的方面來看,是隨著李登輝的被逼宮離開國民黨,保守的本土中南部選民,一下從國民黨鐵票,變成民進黨鐵票。不好的方面是,李登輝拿經濟資源交換政治資源,農漁會、農田水利會等既得利益團體,都無法改革。一直要拖到蔡英文任內,才有辦法撼動這個傳統的既得利益惡勢力。

 

但李登輝的農業政策,變成台灣經濟無法成功戒急用忍的主要原因。

 

要對抗中國低廉勞動力的磁吸,得要有經濟轉型政策配合。台灣經濟起飛,在民間累積了資本,要經濟轉型,大致有三個方向可走,一個是導引資金投入內需,二是提高生產力,擺脫對低廉勞動力的依賴,三是公共建設。而這三個方向,最後也都會合流,內需和公共建設,促成營造業、房市的繁榮,而交通建設的開發,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更促進內需產業及服務業的發達。但這三個方向都要有土地和經濟自由化來配合。而李登輝對農業的抱殘守缺,讓大片台灣土地一直綁在生產力最低的農業,缺乏利用,到今天都還是阻滯內需產業,以及房價高居不下的罪魁禍首。

 

和新加坡分出了高下

 

李登輝年少讀馬克思,偏左,做學問,又做農業發展,也左,入社會後就在國民黨巨大官僚體系裡打滾,更是相信大政府的左。所以經濟自由化,不在李登輝的辭彙裡。因為這些理由,所以李登輝的經濟政策,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理念,保農業,但犧牲全社會,戒急用忍,但又沒有其他藥方,相信大政府,但又讓少數財團持續把持利益。簡單地說,沒有理念,莫衷一是。

 

李登輝忙著搞政治,而對經濟不行的另外一個事蹟是核四。掌權十幾年的李登輝,幾乎沒有和爭議這麼大的核四沾上邊,不是很奇怪嗎?這就像他拍板木柵線中運量一樣,政治忙碌的他,沒有必要亂開戰場。台電就在國民黨政府的眼皮底下,變成難以控制的怪獸,於是台灣錯失發展未來電力政策的三十年黄金時光,李登輝責無旁貸。

 

李登輝最常被批評的就是「黑金政治」,這一點沒錯。因為他的人生目標是政治成功,經濟政策不在他的強項裡,可以給他用來達成政治目的的人物,管他是黑,還是金,通通可以是他的工具。但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李登輝取政治,棄經濟的方略,對台灣其實是好的。李登輝的個人取捨,也等於為台灣做了選擇,台灣選擇了先進行政治民主化,而不是經濟自由化。這就和新加坡分出了高下。政治先民主,經濟可以日後再談自由化,再談發展。但如果像新加坡一樣,先嚐了經濟果實,而放棄了政治民主,那反而是條不歸路,不是日後得賠上經濟發展,就是民主自由遙遙無期。因為李登輝的哲學訓練,加上不斷的閱讀,他對民主政治,他對自由人權是有充分了解。所以他才能堅定地推動台灣的民主化。

 

未來的歷史會給經濟不行,但政治一百分的李登輝,越來越高的評價。而李光耀會越來越差,而終究會淪為歷史上,面目不清而數目眾多的獨裁幹才。李登輝作為「台灣的民主先生」,名符其實,千古流芳。(文章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