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正將兩岸關係「巴爾幹化」

J. Michael Cole寇謐將 2020年08月05日 07:00:00
台灣對於主權獨立的渴望與中國的民族主義,就如同兩隻對沖的箭,兩岸局勢劍拔弩張。(湯森路透)

台灣對於主權獨立的渴望與中國的民族主義,就如同兩隻對沖的箭,兩岸局勢劍拔弩張。(湯森路透)

政治大學選舉中心年度民調顯示,民眾認同為「臺灣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認同為「中國人」或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下探到新低。同樣的趨勢在統獨民調也有相同軌跡:支持實質獨立的比例自2018年上升至近三成,而支持統一的比例降至0.7%,為歷年來新低。民主基金會所委託的政治大學選舉中心也有製作另一份年底才公布的民調,其中支持臺灣現有體制以及捍衛國家體系的意願也隨著同樣趨勢提升。綜合這幾份民調起來看,可以發現台灣人對於民主自由的重視與國家認同和統獨立場兩者關係密不可分。

 

中國步步逼近,臺灣國內的抗中趨勢自從1992年便逐漸加深,即使馬政府時期的兩岸局勢看似親密,中國和臺灣簽下的合約、協定以及合作架構都無法有效消弭台灣的國家認同,也無法說服大眾支持統一。2016年蔡英文上任時,中國立即展開文攻武嚇,搶走台灣邦交國與刻意限縮觀光客來台,並將兩岸關係「巴爾幹化」以試圖「懲罰」蔡政府不替「九二共識,一個中國」背書。

 

中國更是在2020年初開始頻頻派出共機擾台,也祭出「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惠臺方案以吸引台灣年輕族群。然而,蔡英文在2020年總統大選以817萬票高票當選,象徵著中國對臺灣的「銳實力」終究只是激起民眾的抗中之心而已。除了臺灣意識興起,中國國內問題(如新疆人權議題、香港危機)也是臺灣抗中的要素之一。港版國安法通過之後,政大選舉中心發現臺灣民眾對中國的野心更加擔憂。

 

對台灣的衝擊

 

自從馬政府之後,國民黨不僅奪不回執政權,更是提不出符合民意的兩岸政策。2016 年和2020年兩次總統大選中,藍營派出洪秀柱(隨後被朱立倫取代)與韓國瑜;他們的兩岸政策對於選情很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國民黨經 歷兩次敗選之後不得不轉型,因此現任黨主席江啟臣把「九二共識」單純視為「歷史事件」而非對中方針,也為此受到不少黨內反彈聲浪。如果國民黨想要改革成功,必定要面對黨內長老的的挑戰。

 

對於民進黨而言,目前趨勢支持了蔡政府自2016的兩岸政策,但政府未來必須在確保台灣不會主動造成兩岸不穩定局勢的同時,又顧及到民意輿論方向。長遠來看,若民眾希望台灣政府能拿出較為強硬的態度,過度保守的兩岸政策很可能會造成民眾反感。對於其他小黨而言,統派政黨(如統促黨、新黨等)更加邊 緣,獨派政黨(如台灣基進)反而聲勢越來越強。對於兩岸關係的影響 北京政府向來以威脅與利誘的雙手段作為對台政策方針,然而如今的政局讓北京當局不得不認清其對台政策的失敗。

 

過去「祖國統一為歷史必然」的論調早已背離台灣民意走向,而原來被中共寄與厚望的國民黨,在台灣政局中也已聲望不再。眼看和平統一無望,武力犯台似乎成了唯一選擇,進而將就中共在國內地位的穩定性、台灣的抵抗能力以及地緣政治納入綜合考量,作為武統台灣的前提。身分認同、愛國主義和捍衛民主主權的聲浪在台灣逐漸高漲,中國對於統一台灣的立場與條件也不見動搖;台灣對於主權獨立的渴望與中國的民族主義,就如同兩隻對沖的箭,兩岸局勢劍拔弩張。

 

※本文由Global Taiwan Institute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提供/作者為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現任英國諾丁罕大學中國政策研究中心,及其合作單位台北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擁有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碩士學位,並曾在渥太華的加拿大國家安全局擔任分析師。也是《外交家》(The Diplomat)、《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 專欄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