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重返太平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      

紀永添 2020年08月15日 04:00:00
夏威夷成立第一個「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未來也計畫進一步部署到西太平洋的沖繩與關島上。(湯森路透)

夏威夷成立第一個「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未來也計畫進一步部署到西太平洋的沖繩與關島上。(湯森路透)

在美國宣布反恐戰爭已經結束,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是中國與俄羅斯以後,美軍也隨著新的國家戰略而開始轉型。其中海軍陸戰隊將未來的作戰目標,從登陸大陸地區長期作戰,調整為在大洋環境執行奪島任務,並在去年與日本自衛隊於沖繩舉行新型的空中長程突襲演習,以驗證其可行性。這種命名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的新戰術,又被稱為「空中跳島作戰」。在戰略上,師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在太平洋戰區的推進方式,在戰術上,則善用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空中運輸技術與長擊打擊火力,讓美國海軍陸戰隊能一次跳躍千里之遠,攻擊並佔領遠方的島嶼。在驗證戰術後,目前已進入部隊編成階段,將在夏威夷成立第一個「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未來也計畫進一步部署到西太平洋的沖繩與關島上。

 

 

濱海作戰團配備反艦飛彈與防空系統

 

在之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演習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認為大型主力戰車與重型炮兵較不適合空投,難以參與第一波的空中快速突襲作戰,因此重要性已不若以往,在海軍陸戰隊下一階段的兵力改革中,遭到縮減或裁撤。相反的,海軍陸戰隊員在控制島嶼上的機場、港口等重要設施後,要防範敵人的艦艇或戰機發動反擊,試圖奪回島嶼,因此反艦與防空能力極為重要,濱海作戰團需要配備反艦飛彈與防空系統。整個作戰要成功的關鍵在於快速打擊與出奇不意,所以編制要更為精簡、更適合機動作戰,結果就是濱海作戰團的人數,從一個傳統海軍陸戰隊團的3400多人,減少到2000人以下。由一個海軍陸戰隊作戰隊擔任主要的作戰骨幹,配屬一個能發射反艦飛彈的M142(HIMARS)多管火箭連,再加上一個防空營與支援營,組成了濱海作戰團。

 

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將配屬一個能發射反艦飛彈的M142(HIMARS)多管火箭連(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依照美國「海軍陸戰隊2030年戰力規劃(Marine Corps Force Design 2030)」所編成的濱海作戰隊,其最主要的作戰目標有兩個,除了奪取島嶼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外,另一個則是「複雜環境的濱海作戰(LOCE)」,也就是比較傳統的兩棲登陸。但與過去不同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認為如果未來的假想敵是太平洋上的中國,那可能會在無法掌握空中優勢的情況下作戰,甚至在海上也沒有辦法奪得制海權,因此整個戰場環境將更複雜。海軍陸戰隊需要自己負責防空工作,並且協助海軍控制重要海域或關鍵航道,這也是濱海作戰團配備防空營與反艦飛彈的另一個原因。這種濱海作戰的目的,並非在登陸以後繼續深入內陸,與敵方的陸上部隊接戰,相反的是要控制海洋,利用佔領海岸線上的關鍵戰略位置,來保護海軍,讓海軍艦艇能發動火力打擊。

 

不是入侵中國 是要控制封鎖中國周邊海域

 

綜觀這份「海軍陸戰隊2030年戰力規劃」,可以看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略思維已經悄悄轉變。過去數十年間,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以海制陸」,從海上搶灘登陸來佔領並控制海岸,主要想定的作戰環境是中東地區或歐洲大陸,作戰目標是搶下灘頭堡,掩護陸軍部隊上岸,並在接下來的大型地面戰鬥中取得優勢。現在則希望「以陸制海」,奪取海島或是佔領沿海地區,反過來協助海軍控制海洋與航道,未來的可能作戰地點,又回到了太平洋上。而且與冷戰時期奪回北約盟邦領土,或反恐戰爭時剿平武裝恐怖組織的目標不同,美國雖然已將中國定位為戰略對手,但並沒有入侵中國的打算,所以協助控制與封鎖中國周邊海域,為美國海軍與空軍創造更有利的作戰環境,才是海軍陸戰隊接下來的首要任務,也是濱海作戰團會出現的關鍵原因。

 

這種像在下圍棋一樣,以佔領海岸據點或海島這種「點」,來形成防禦線,最後控制整個海面的的思維,並不是什麼新發明。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趁機奪取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島嶼,擴展自己的勢力時,用的就是同樣的戰術。今日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計畫利用這些人工島礁讓整個南海變成中國的禁臠,也是採用一樣的方式。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更是以跳島戰術而聞名,間隔攻擊敵方佔領的島嶼,拔掉重要據點,截斷防禦與補給線,最後破壞敵方控制整片海域的能力。唯一不同的是,過去跳島戰術所奪下的島嶼,是做為下一次登陸作戰的出發點,逐步推進。但在今日空中運輸能力與長程打擊火力大幅進步下,奪下的島嶼將成為反艦飛彈的發射據點,不止可以控制大片海域,火力攻擊或空中突襲的輻射距離將長達上千公里。

 

未來濱海作戰團部署在夏威夷、沖繩與關島。(湯森路透)

 

未來濱海作戰團部署在夏威夷、沖繩與關島,當然不是要保護這三個地方。部署在夏威夷的濱海作戰團因為是第一個成立的,所以可能要負責戰術、準則驗證與部份訓練任務,也用來應付夏威夷到第二島鏈間的突發狀況,或隨時機動支援西太平洋地區,擔任預備隊。部署在沖繩的濱海作戰團負責黃海、東海一帶,特別是日本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釣魚台,如果出現衝突,將與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水陸機動團一起作戰。部署在關島的濱海作戰團,通過巴士海峽就可以快速抵達目前情勢最為緊張的南海地區,未來如果美國想要奪取南海的任何一個島礁,駐紮在關島的濱海作戰團將可以快速出動。原本集中駐紮在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在這一波兵力調整後,將更能因應西太平洋地區可能爆發的衝突,與美國海軍與陸軍的配合也將更為緊密。

 

美國海軍陸軍正研發射程上千公里極音速飛彈

 

美國陸軍為了因應未來的西太平洋戰場,在之前已提出未來幾年內將部署「多領域特遣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到台灣或菲律賓東方的島嶼上。這個概念其實與海軍陸戰隊的濱海作戰團有點類似,差別只在濱海作戰團是要奪取新的據點以協助海軍控制海洋,陸軍的多領域特遣隊是在現有的據點上,擔任陸軍長程攻擊火力的耳目,在各個作戰領域協助美國的海、空軍,取得作戰優勢。或簡單一點來說,當新時代的美軍極度強調協同作戰,網路化資訊分享時,原本專精於地面作戰,在大洋作戰環境中可能較派不上用場的陸軍與海軍陸戰隊,都不約而同選擇擔任資訊節點的角色。海軍陸戰隊的濱海作戰團就是海軍的耳目,陸軍的多領域特遣隊就是陸軍的耳目,在美國海軍與陸軍都在加快腳步研究射程上千公里的極音速飛彈時,已不言可喻。

 

對台灣來說,這樣的發展潮流應該不陌生,因為陸軍也才剛剛編成全新的聯合兵種營,利用編制更小、機動性更強的部隊,希望達到快速作戰的目標。台灣的海軍陸戰隊也逐漸走向特戰化,成為馳援外島、擔任偵蒐任務的先鋒。但問題在於台灣的改革,學到了縮小部隊獨立作戰所需的規模,並精簡指揮層級以加快反應速度,卻沒有進一步瞭解,部隊規模縮小卻能發揮更強大的作戰效益,關鍵就在於資訊化能力的建設。雖然過去國軍投資了非常多的資源到「博勝案」上,但這多數集中在空軍、海軍與陸軍的高司單位,基層地面部隊的通訊指揮能力,還是進展有限。這些編制更小的陸軍聯兵營與海軍陸戰隊,在沒有辦法與海、空軍與地面友軍有效協同作戰下,只會被各個擊破。未來部隊要成為整個國軍作戰網絡的資訊節點,才能真正發揮優勢。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濱海戰鬥隊,除了主要的作戰隊以外,還擁有一個防空營與支援營。(湯森路透)

 

更不用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濱海戰鬥隊,除了主要的作戰隊以外,還擁有一個防空營與支援營,說明身經百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預想到,在未來複雜的戰場上防空要靠自己,後勤支援非常重要的道理。試問台灣的聯兵營有這樣的完整支援編制嗎?用來防空的肩射型刺針飛彈目前還未返國服役,是有編無裝,即使未來如期交付陸軍,只依賴少數的肩射型刺針飛彈,能有效嚇阻敵方戰機的獵殺與空襲嗎?至於後勤問題,早已是沉疴弊病,更無需多言。台灣非常希望在這一次國際情勢的變化下,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關係,過去也曾改變軍用地圖符碼以相容於美軍標準。但台灣對於基層部隊的資訊化作戰能力,長期忽視,觀念相對老舊,裝備不足,即使有機會與先進國家進一步交流,在本身體質孱弱,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下,又有何用?

 

台灣要做整條圍堵與防禦線最堅硬的點

 

近日傳出台灣將購買4架美國的MQ-9B海洋衛士(SeaGuardian)無人機,這將可以大幅加強台灣對於周邊海域情況的掌握能力。美國會同意售予MQ-9家族中最先進的海洋偵察型無人機,而非現役的陸上作戰型,除了是美中關係交惡與國際情勢改變,更有可能是希望加強台灣對周邊海域的掌握能力後,能進一步鞏固對中國的圍堵與防禦線。對台灣來說,不想捲入美中衝突的方式絕不是繼續妄想能「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因為國際情勢,已無法操之在己。台灣能做的就是盡量讓自己成為整條圍堵與防禦線中,最堅硬的那一點,讓中國在嘗試突圍時有所忌憚,不敢對台輕啟戰端。同時爭取與盟邦的合作交流,當美國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陸軍多領域特遣隊,未來部署到西太平洋時,台灣可以成為他們的助力,也能獲得他們的協助。

 

空軍已著手進行向美採購MQ-9死神無人機系統的建案程序,規畫第一批先採購4架。(取自美國空軍官網)

 

台灣曾被麥克阿瑟喻為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因為台灣的戰略位置擁有制海的絕對優勢,可以成為這條圍堵與防禦線上最有價值的關鍵點,但台灣必需宣誓保衛自己的決心。當第一島鏈北方的日本,接連提出許多非常有野心的建軍目標,最南方的澳洲推出十年國防強化方案時,台灣的國防強化計畫在哪裡?美國海軍陸戰隊有2030年戰力規劃,陸海空三軍也都有程度不一樣轉型計畫,以因應國家戰略的調整,但台灣卻仍然陷於各軍種搶奪軍購預算,想到什麼買什麼,缺乏長遠的佈局。政府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應該要拿出一個可以讓國際社會瞭解,台灣願意保護自己的國防強化計畫。最近的民調顯示有高達七成以上的國人認為台灣應該恢復徵兵制,這反應國人在近日國際情勢動盪下,對於國防問題的焦慮,政府與國軍絕不可等閒視之。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