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孫中山為何不像許多中國男人,喜歡體貼順從的妻子?

張戎 2020年08月25日 07:00:00
孫中山與全家人的合照,他在後排左數第五位。(取自維基百科)

孫中山與全家人的合照,他在後排左數第五位。(取自維基百科)

一八九四年七月四日,夏威夷在推翻君主制一年之後,宣布成立共和國。沒人想到的是,這個太平洋群島上的政體變化,居然影響了萬里之外的中國的歷史進程。後來被稱為民國之父的孫中山,二十七歲那年在這裡上岸,一頭撞進了熾熱的「共和」空氣。

 

人人都在談「共和」:保皇者密謀恢復被推翻的利留卡拉尼女王(Queen Liliuokalani),共和黨人在準備用武力捍衛他們的新政權。這個年輕人本來就是激進分子,正在千方百計顛覆大清王朝,現在突然看到王朝推翻後中國可以向何處去。在夏威夷,孫中山得到了「共和」的靈感。

 

這是一個新鮮字眼,當時的中國人只知道皇權更替。視大清王朝為異族統治、渴望推翻它的漢人,都只想到建立另一個王朝。許多人呼籲恢復清朝以前的明朝,但這一前景沒什麼吸引力:明朝早就是棵腐朽的老樹,被一場農民起義連根拔起,滿人只是從關外乘虛而入。沒人真想回到明朝。未來該怎麼樣,大家都說不清楚。

 

夏威夷給了孫中山一個清晰可行的藍圖:「共和」。那年十一月,在陽光燦爛的檀香山,孫建立了他的政治組織「興中會」。成立會議在當地一家華人銀行經理的住宅舉行,這是棟兩層木頭小樓,有寬大的涼臺,格子窗外熱帶的花木為它遮陽。到會的二十餘人按夏威夷的方式左手放在《聖經》上,舉起右手宣誓,誓詞是孫中山寫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把「反滿」與「共和」連在一起,可謂孫的天才之舉。民族情緒讓人們很容易接受共和。二十年不到,一九一一年,滿清王朝就被推翻,中國成了共和國,孫中山也成了當然的「國父」。

 

 

兒時的孫中山就顯現出叛逆的個性

 

黝黑皮膚、矮小勻稱、五官端正的孫中山,出生在中國南海岸的廣東鄉間,離香港、澳門很近,距北邊的省會廣州有一百來公里。他的村子有個詩意的名字「翠亨」,但坐落在荒涼貧瘠的山坳裡,沙質土壤,種不出好莊稼。

 

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孫中山出生的時候,孫家窮困已極,父母孫達成夫婦、祖母、十二歲的哥哥和三歲的姊姊,全家人住在一間十來米長、四米寬的小泥屋裡。他長大些後睡不下,哥哥姊姊只得到親戚家去借宿。

 

米飯太寶貴,平常只能吃番薯,男人們很少穿鞋。達成夫婦盼望新生兒能有點好運氣,給他取名「帝象」,希望他沾上這一帶供奉的道教神祇「北帝」的光。

 

可小孫中山四歲就顯示了他未來離經叛道的個性。

 

他媽媽那時在給七歲的姊姊妙茜纏腳:折斷妙茜的四個腳趾骨頭,把它們硬彎到大腳拇趾下,用布綁起來,做成「三寸金蓮」。這個一千多年來讓中國女子天天受罪的酷刑,對農家女兒也不例外。孫的媽媽自己受了一輩子纏腳的苦,如今還不得不親手折磨女兒。

 

看到姊姊痛苦地呻吟哭喊,孫中山懇求母親住手。孫媽媽流著淚對他說,要是他姊姊長大了沒有一雙「小腳」,人們會譏笑她,說她「不是中國人」,那時「她會怪我」。小孫中山還是扭著媽媽不放,母親終於軟了下來—不是不纏了,而是把妙茜送去村裡的纏足專門戶。

 

五歲時,哥哥孫眉遠渡重洋、坐四十天的遠洋輪去夏威夷闖天下。那時夏威夷是個深受美國影響的獨立王國,為了發展農業,歡迎中國農民。十七歲的孫眉勤勞刻苦,先在農場幫工,後來開創了自己的事業。他掙了不少錢,也大量寄回家,孫家的境遇改善了。新房子蓋起來,孫中山九歲時進了學校。

 

孫討厭讀孔夫子的聖賢書,就像討厭下地種田。後來他告訴朋友,一開始有「思想」時,他就一心想著怎樣才能逃離他所過的這種生活。機會終於來了。一八七九年,哥哥同意他去夏威夷。一靠岸,十二歲的孫中山就愛上了這個地方。首府檀香山的港口,矗立著歐洲風格的宏大建築,叫他覺得像「奇妙的仙境」。市內潔淨有序,比起又髒又亂的翠亨,也恍如換了人間。

 

孫眉本來想讓弟弟在生意上幫助自己,但弟弟不感興趣,他就順從弟弟的意願,送他上學。先上的是檀香山英國聖公會辦的義奧蘭尼(Iolani)學校,這裡一切遵循英國私立學校的教學辦法,教師們也大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孫學得很起勁,三年後畢業時,英文文法考試第二。自豪的哥哥為他設宴慶祝。

 

學校頒發的獎品是一部關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書,提醒學生們不要忘記他們的根。孩子們沒有被英國化,小孫中山的腦後,還垂著一根長長的辮子。學校整齊畫一的制服、一絲不苟的紀律、由教官指導的扛槍操練,都叫他歡喜。

 

畢業後,他進了島上的最高學府:美國傳教士辦的奧鴉湖(Oahu)學院,即今天的普納胡(Punahou)學校,奧巴馬總統的母校。學費昂貴,每星期一銀元,能買一隻一百磅重的山羊。對還在奮鬥的孫眉來說,這是個不小的負擔。

 

他剛在夏威夷第二大島茂宜島上買了地,希望種甘蔗。但地在山裡,海拔四千英尺,接著雲彩的邊,山陡石多,石縫裡掙扎出稀疏的野草,拚命要抓住太容易流失的土壤,種甘蔗不可能,一般的牲畜也難以立足,只有山羊能存活。山羊是孫眉的主要資產。

 

奧鴉湖學院對孫中山不啻是天堂。這裡有大石屋上課,有椰樹間的大道漫步,有細心護理的綠草坪遊戲,還有個噴泉,邊上倒掛著蕨的枝條。中午噴泉邊笑聲不斷,活潑大方的美國女學生邊吃午餐邊聊天。女教師中有位是副校長,是一個男教師相當公開地追求的對象。

 

這一切跟翠亨和它纏腳的鄉下女人們是那樣地不同,對十六歲、情竇初開的孫中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後一生,他都喜歡學校裡這樣的女性,而不像很多中國男人,喜歡服貼順從的妻子。

 

女同學(以及男同學)都是基督徒,這很可能激發了孫中山信教的念頭,不是教徒就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圈子。當他對哥哥說出這個願望時,孫眉很生氣,家鄉的北帝是他全心信仰的神。兩兄弟起了爭執,孫中山不肯改變,孫眉一氣之下給他買了張回鄉的船票,預付的學費、雜費都浪費了也在所不惜。

 

 

十七歲的孫中山已是個小謀略家

 

離鄉四年後歸來,孫中山毫無親切感,只想盡快離開。不久他想出個法子。村裡最重要的地方是北帝廟,裡面供奉著北帝的彩塑貼金神像,一方寶劍在手,拇指朝天,象徵著天授神權。北帝兩旁佇立著兩位女神,擔保大海安寧和多子多福,雖然重要,但只能當北帝的配角。在村民看來,北帝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一天,孫邀集幾個朋友,說要帶他們到廟裡去「掃除迷信」,跟北帝神像搗搗亂。據朋友陸燦回憶,大家都既震驚,又興奮。正午廟裡沒有人,只有個看廟的靠著牆打瞌睡,孫叫朋友們盯著守廟人,自己和另一個叫陸皓東的男孩進了廟。

 

眼神憂鬱、具有藝術家氣質的陸皓東,是未來青天白日旗的設計者。此刻他只敢刮了點一位女神臉上的油彩,到此為止。孫中山就不一樣了,他不慌不忙地打開一把小刀,切斷了北帝朝天的拇指。陸燦等人進來看見,嚇了一跳,他後來說:一個小山村的農民孩子做這樣的事「真是一件驚人之舉」。

 

看廟的醒了,驚動了全村人。朋友們一個個狼狽地逃回家去,可孫中山漫不經心地走回家,讓人看見,還看出他是帶頭人。憤怒的村中長輩鳴鑼聚眾,衝到孫家告訴達成他兒子幹的事,責怪他沒管教好。

 

達成費盡唇舌、卑躬屈膝地道歉,說他也很生氣,但不知如何是好。長輩們要他把孫中山趕出村,說不然就不能安撫神靈,會有大難降臨。達成只好叫兒子離家,一面掏錢修補毀壞的神像。

 

孫中山走了—若無其事地走了。陸燦醒悟到,孫在褻瀆神像時已經很清楚後果,其實他的目的就是被逐出翠亨。如果他向父母要求離家,不會得到允許,現在父母反過來趕他走。陸燦說:「我後來才意識到,他從不在尚未權衡得失以前做任何事情。」孫中山儼然已是個小謀略家。

 

一八八三年夏天才回家的孫,秋天便出走,目的地是香港。英國人管理前這裡是幾個散落的小漁村,如今變成了宏偉的國際大都市,港口有點像檀香山,只是更壯觀。到了香港,孫徑直去到英國聖公會給男孩子辦的學校兼孤兒院,他知道那裡會收留他。果然,他住進了教室樓上的一間屋子。

 

父母當然不願真的趕走他,不久就派人來要他回家。他們還給他說了一門親,女孩是鄰村朋友的女兒。像許多人一樣,他們認為成家生子會讓年輕人安頓下來,做個負責任的家長。孫接受了父母的要求,第二年回家成親。但成親只是手段:回家前,他先登記入讀香港中央書院,哥哥孫眉付費。

 

十七歲新郎的這樁包辦婚姻,對他十分有利。新娘盧慕貞比他小一歲,美麗大度,知書識禮,性情溫柔,絕非好吵架抱怨之輩。婚後,她留在孫家侍奉公婆,照料家事,一雙纏緊的小腳從不閒著。而孫中山待了兩星期就走了,從今以後,他有時回來一趟住幾天,別的時間在外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有別的女人作伴。

 

婚後不久,孫在香港受洗成了基督徒。施洗的是美國喜嘉理(Charles R. Hager)牧師,住在孫中山樓上。另一位牧師朋友為他改名「日新」,取《大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粵語「日新」音近「逸仙」,孫逸仙便替代乳名「帝象」成了他的名號。「中山」則是後來他在日本流亡時用過的假名,源自一個日本人的名字。

 

孫並不真信仰上帝,朋友們都知道他很少上教堂,後來他還嘲笑基督教。但教會帶給他很多機會。在孫眉因他入教而中止為他付學費時,教會幫助了他,讓他在廣州的教會醫院學醫。

 

那時的廣州,遍城是窄窄的泥巴小巷,行人與轎子爭道,轎前有開道的,直著嗓子叫喊。街兩旁的小攤販中,有賣狗貓甚至賣猴子做食物的。骯髒擁擠、汗臭沖天,這不是孫中山想住的地方。

 

他很快跟哥哥和好,重回香港,由哥哥資助進了剛開辦的為中國人所設的醫學院。說服哥哥很容易:當醫生是務實的理想職業。過了幾個月,他們的父親去世,悲傷之餘,孫眉更覺得自己應該照顧好小兄弟,把孫的生活費翻了一翻。孫中山因此得以在學醫五年中,愜意享受他喜歡的都市和生活。

 

一八九二年夏天畢業,但他找不到工作:他的畢業證書不為香港所承認,新醫學院的課程,在最初幾年夠不上英國本土的標準。鄰近的葡萄牙屬地澳門也不承認他的證書,孫在那裡勉強待了一年,只得搬到證書不成問題的廣州。

 

正是在廣州,孫中山打定主意做職業革命者。

 

 

 

*本文摘自《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麥田出版 出版。

 

 

【作者簡介】

 

張戎 Jung Chang


張戎,全球知名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和《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三書作者。

 

1991年《鴻》出版後,成為英國出版史上非小說類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名列讀者評選的二十世紀最佳書單,在全世界有關中國的著作中讀者最多,至今在英美亞馬遜網路書店中國欄目的暢銷書榜上仍名列前茅。

 

2005年與丈夫喬.哈利戴合著的《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出版,美國《時代》週刊評論說:「這本書的威力像原子彈。」這兩本書迄今已經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在中國大陸以外的銷售量超過一千五百萬冊。

 

《慈禧:開啓現代中國的皇太后》於2013年出版英文版時,《紐約時報》稱這本書是第一部全面使用中英文史料的、關於慈禧的權威著作。

 

2019年,《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出版英文版,英國政治週刊《旁觀者》讚嘆本書為「一部不朽巨作」。



張戎 1952 年出生於四川宜賓,文革中做過農民、赤腳醫生、翻砂工和電工。1973 年就讀四川大學外文系。1978 年留學英國,1979 年入約克大學專攻語言學,1982年獲博士學位,是中共執政以來第一位獲英國博士學位的中國大陸人。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為該院榮譽院士。


相關著作:《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作者親簽扉頁)》《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23週年紀念版)》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