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前國民黨青年團長「返聯」募資未達2% 不意外

李濠仲 2020年09月17日 07:00:00
國民黨「ROCUN 返聯特攻隊」成員,除反對台獨,也反對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圖片擷取自ROCUN 返聯特攻隊臉書專頁)

國民黨「ROCUN 返聯特攻隊」成員,除反對台獨,也反對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圖片擷取自ROCUN 返聯特攻隊臉書專頁)

聯合國第75屆大會近日開議,開議前十天,前國民黨青年團長在網路上發起了一個目標240萬(台幣),取名「ROCUN返聯特攻隊」的募資活動,打算要在華盛頓郵報刊登支持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的廣告,不過,直到截止日期僅得4萬餘元捐款,廣告當然沒有做成。至於結果遠低於目標的原因之一,或許是活動宣傳不足,但也可能反映了國民黨內所謂「反共的中華民國派」身處的境遇。

 

就國民黨「反共的中華民國派」論點,他們反對台獨,但也反對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對國民黨黃復興黨部有人「寧可兩岸統一也不願被民進黨統治」的說法亦持不同見解,尤其自詡是在追求一個「民主的自由中國」,他們的返聯訴求,無非希望重回1971年之前「中華民國」國號仍列於聯合國一員的時光。

 

「返聯」一詞最受矚目的一刻,當是2008年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為了應對民進黨的「入聯公投」而提出「返聯公投」(以中華民國名義)。只是馬英九上台後轉而高舉外交休兵,直到八年任期結束,「返聯」不只未成為檯面上或檯面下運行的政策之一,甚至比自1993年起台灣官方在聯合國提案重返入會的例行公事還要倒退。也就是在那一段時期,國民黨「反共的中華民國派」聲音轉趨微弱,另方面則開始高度宣揚北京當時默許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但隨著中國胡溫體制步入後期,習近平得位,當時國民黨持續賴以換得中共紅利的「九二共識」,也愈來愈顯現成為「一個中國」的同義語。在馬英九消極返聯的同時,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卻是一刻都沒有閒下來,不只檯面上年年藉不同場合重申攸關中國代表權的2758號解釋,檯面下並藉本身話語權和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逐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之外,逕自再積極擴充詮釋為「聯合國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台灣屬於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中華民國」像是遇到氣候暖化的快速融冰狀態,許多國民黨的支持者,很習慣把矛頭指向是民進黨台獨氣焰高漲所致,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著反對台獨。問題是,現實的情況更在於中共近年來高調地將「中國」一詞語境,直接套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唯一認定,那才是真的從來不給中華民國任何存在空間。直到習近平對台作風強勢,國民黨其實早就意識到九二共識已被整個連結到一國兩制頭上,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原先對九二共識的解釋內涵,一步步被中共當權急速窄化,無計可施,只能轉頭繼續責怪民進黨抹紅。

 

近期國民黨全代會上,江啟臣才提出要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九二共識』」延續兩岸互動,隔沒多久,對國民黨來說有其指標意義的海峽論壇,就在中國央視主播一番「來求和說」後翻了船。

 

中國央視「姓黨」眾所周知,結果一個主播就能拆了國民黨的檯,這不是她一個人的本事,問題便在此刻的中共,究竟還有多寄希望於國民黨?「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九二共識』」看似想面面俱到,既不得罪抱持「終極統一」信念的支持者,又能站穩「中華民國」社群,再以留下「九二共識」四字繼續交陪中共,而拿中華民國憲法稀釋習近平所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對國民黨的殺傷力。偏偏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就算國民黨反台獨,惟對「中華民國」的想望,恐怕也早已被當成是台獨同路人的「華獨」或「B型台獨」。

 

一個不經民主選舉的共產黨權力集團,會有多體諒你國民黨為了選票考慮,而沒有大舉揭旗跟進站隊到他的陣營?國民黨今天在海峽論壇一役上的半去不去,頗似葉名琛當年的「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較中共胡溫時代對台灣放長線,釣大魚,給了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喘息空間,如今局勢下,又還能容你在他跟前俯首帖耳,回家又抱著「中華民國」匾額不放 ?

 

國民黨歷經近來幾次選舉的震撼,可以理解當下亟欲先站穩腳步的心情,卻也因為迴避了政治現實,而失去真正有助體質轉變的路線辯論。國民黨過去以來多是慣性地批判民進黨什麼事都簡化推給中共,但自己不也總是單向思考到把任何的不順都歸咎於台獨和民進黨。連「反共的中華民國派」,在自詡為民主的自由中國人之下,都得先在開頭標示簡明清晰的反台獨立場,對照民進黨當年路線之爭,所衍生關於台灣獨立、住民自決、公民參政到如何以地方自治改造中央,到如何導入中華民國支持者等等激盪出的硝煙火花,已不只在反映一個政黨的派系之爭,基本上就是一場又一場面對自我盲點的腦內革命。國民黨從高層到基層,從年輕到老年,從邊陲到核心,已然普遍化的僵固思辨,恐怕很難在當前找到別具意義的重啟之路,「ROCUN返聯特攻隊」募資不利,來去倏忽,也是意料中的事。

 

※作者為《上報》主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