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法官任免卻引政治鬥爭?  一文了解最高法院史

麥浩禮 2020年09月26日 17:02:00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免事件,總是成為共和民主兩黨的政治鬥爭。(湯森路透)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免事件,總是成為共和民主兩黨的政治鬥爭。(湯森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計26日公布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接替因病逝世的前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其中48歲的第七巡迴法院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被視為熱門人選、有望接任。

 

作為美國最高司法機關,大法官的任命從來是左右翼的立場對決,面對著川普在總統大選前任命新大法官,民主黨人一直想盡辦法阻撓任命,甚至搬出增加法官人數的想法以阻止最高法院「右傾」,然而卻掀起多方面的爭論。


自1869年起,美國最高法院沿用「1+8模式」,即1位首席大法官與8位大法官的組成模式,然而此模式在二百多年間曾經歷多次演變。美國在獨立戰爭後,1789年奠定美國政治根本制度的《美國憲法》通過,其中在《憲法》第三條中建立司法部門的條文中,明確規定設立最高法院,同時規定需有1名首席大法官及若干大法官,程序由美國總統進行提名,再由參議院投票後通過。

 

不過大法官的人數多寡則交由首屆國會決定。隨後國會制定《司法法》時,以次一級巡迴法院(上訴法院)的比例原則,訂定出由6位法官的組成方法。隔年最高法院首次召開法官會議,在會議上率先確立5名大法官,成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組成的雛型。不過,由於選出的大法官需要同時擔任巡迴法院法官,導致這些法官經常出差前往各州工作,最高法院僅屬「行禮如儀」。

 

 

任命制度剛立已成黨派鬥爭

 

不過,法官任命問題很快變成黨派鬥爭,1801年,第二任總統屬聯邦黨亞當斯(John Adams)在總統大選敗給民主共和黨(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的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而在選舉前一個月,首席大法官埃爾斯沃斯(Oliver Ellsworth)因病辭任,亞當斯在未能連任下任命馬歇爾(John Marshall),並修改《司法法》將6名大法官減至5名,以阻止傑弗遜任內任免大法官的機會。然而傑弗遜上任後隨即廢除前朝修訂。雖然爭端僅停留在法律層面筆戰上,基於修訂存廢時間太短,對實際任免未有任何影響,不過卻是歷史上首次在任免大法官中出現政治鬥爭。


西進活動南北戰爭影響法官人數

 

在馬歇爾擔任首席大法官的34年間,最高法院由5人大法官增加至7名。隨著美國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盛行,面對數量日漸沉重的司法訴訟,國會再增加兩個巡迴法院,同時讓最高法院多增加兩位大法官至九人。1861年美國北方聯邦與南方邦聯發生內戰(南北戰爭),時任總統共和黨籍林肯(Abraham Lincoln)因不滿最高法院對《史考特訴山福特案》(Dred Scott case)有關黑奴不能獲取自由的判決,故在1863年增加第10位大法官。

 

1865年林肯遇刺身亡,繼任的原副總統民主黨籍,同情南方原邦聯地區的詹森(Andrew Johnson),與由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意見不合,最後共和黨通過新《司法法》大舉收窄最高法院法官至7人。1869年,共和黨人格蘭特(Ulysses S. Grant)擔任總統,在國會配合下大法官人數增至9人,並指明裁決時必須有6人在場。1911年更完全廢除大法官兼任巡迴法院法官的職務。自此美國現代9人大法官體制正式確立。

 


羅斯福不滿法院欲設15人法官制

 

1933年,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面對美國經濟大簫條(Great Depression)推行新政(The New Deal)挽救經濟,然而在最高法院對連接否決羅斯福一些新政政策後,引起羅斯福的不滿。1937年羅斯福成功連任後主動重組司法構架,力推被稱為「法院填塞計劃」(court-packing plan)的《1937年司法程序改革法案》,即在不違反「終身制」的原則下,總統可對年滿70歲零6個月的大法官進行額外任免,由於當時有6名法官均超過70歲,若任何人拒絕自願離職,總統則取得額外6個任命大法官,變相成為15名大法官的的體制。

 

不過法案遭批評認為是羅斯福企圖安插「自己人」的手段,在副總統、大多數民主黨人的反對下,法案得不到兩黨的的支持,最後以70:20票否決。

 



當時諷刺羅斯福試圖欲修改大法官人數的漫畫,左為比喻為船長的羅斯福,表示由於指南針並不對準正確方向,試圖用手「調整」,暗示他試圖安插「自己人」進入最高法院。(網路圖片)


在第二次大戰後,美國兩黨在「親和派」的氛圍下,在大法官任命上互相妥協,數十年來沒有巨大的衝突對立,就連剛逝世的金斯堡,1993年被任命時也在參議院獲得96:3的極大贊成比數。不過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時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意欲任命民主黨籍的賈蘭德(Merrick Garland),接替病亡傾向保守派的史卡利亞(Antonin Scalia),不過參議院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以選舉年關係為由,對歐巴馬建議任命擱置,以防最高法院「左傾」。

 

隨著川普繼任總統後,2017年任命保守派人士戈蘇奇(Neil  Gorsuch),在大部分民主黨人反對下,在參議院獲得通過。2018年,川普任命共和黨籍的卡瓦諾(Brett Kavanaugh)成大法官接替退休,常在投票時作出「關鍵決定」的甘迺迪(Anthony Kennedy),而屬保守派的首席大法官羅勃茲(John Roberts)則取代甘迺迪擔當「關鍵決定」的角色,在部分裁決時會倒向左派,促成以免最高法院完全「右傾」的微妙關係。


金斯堡死後,川普已表明會作新任命,料在總統選舉前獲參議院通過,最高法院名義上保守派與自由派比例將成6:3。

 

民主黨圖增加席次讓「進步人士」進場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2020年3月曾指出,若民主黨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獲勝,又全面控制國會,民主黨人將修訂《司法法》,新增兩個大法官職位,以人數優勢「解決」最高法院「右傾」情況。歐巴馬時期的司法部長爾德(Eric Holder)2019年便曾建議,最高法院要加入左翼等進步組織,而民主籍,極左前印第安納州南灣市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更提議,應由15人組成最高法院。

 

 

不過布魯金斯學會也指出,9人的組成辦法已運行多年,除非美國出現重大危機需要提出變革,否則沒有合理性試圖改變現時情況。根據2019年馬奎特大學法學院的調查,3/5民眾反對增加法官人數,甚至自認為民主黨堅定支持者的民眾也反對增加,然而有3/4民眾則同意為大法官任期設限,改變原來的「終身制」,且結果與政黨傾向沒有關係。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關鍵字: 美國 大法官 任免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